陶晶
摘要: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發展,組織結構日趨復雜、管理層級向下延伸,對企業集團化管理能力,尤其是財務管控能力提出了嚴峻挑戰。而會計核算作為財務管控中最為基礎、最為核心的環節,將直接反映企業集團財務管控的效率和效果。本文從當前企業集團會計核算現狀入手,剖析采用傳統分散會計核算管控模式所存在的弊端,進而分析提出“集中會計核算”的財務管控思路,并通過對兩種會計核算管控模式的優劣對比,為企業集團的策略選擇提供依據。
關鍵詞:企業集團;會計核算;問題;對策
前言
企業集團是兩個或兩個以上具有獨立法律地位的企業,以資本為主要連接紐帶所形成的具有控制關系的一種穩定的企業聯合。
一、企業集團會計核算的重要性
由于企業集團是由若干法人實體組成的經濟組織,兼具跨行業、跨地區的特點,在企業集團組建、發展過程中,上至集團內部各主體間投資與被投資關系的確立、經濟利益的分配、稅收籌劃等,下至各成員單位的每筆日常經濟業務,都有賴于企業集團會計核算工作的記錄和處理。企業集團會計核算是集團化財務管控的基石,規范化、標準化和制度化的會計核算工作對集團財務管控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提升企業集團財務信息可靠性
通過全面提升企業集團會計核算質量和水平,確保會計核算結果能夠客觀、適當地反映企業集團經營業務實質,保證會計信息和財務報告的準確、真實和完整。
(二)及時掌握成員單位財務狀況
通過全面提升企業集團會計核算質量和水平,有助于企業集團管理層跨越管理層級的“鴻溝”,在財務信息上拉進與成員單位的距離,及時了解、掌握成員單位財務動態,為集團總部經營決策提供依據。
(三)滿足利益相關者對財務信息的需求
通過全面提升企業集團會計核算質量和水平,有助于企業集團更好地滿足內、外部利益相關者對企業各類財務信息的需求。企業集團內部財務信息訴求包括資金的籌集、劃撥與償付以及基于日常經營活動產生的內部交易及往來款項等;外部財務信息訴求主要通過合并財務報表的編制,以反映企業集團整體概況。
二、企業集團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
目前,傳統企業集團大多采用分散會計核算管控模式,即在集團下屬分、子公司或事業部設置財務職能部門,并接受集團總部財務部或外派財務總監的工作指導及監督。各會計主體財務部門獨立核算,定期將各類財務信息以報表、分析報告等形式層層上報,并最終由集團總部匯總或合并,由此形成企業集團對下屬各成員單位財務情況的基本判斷。這種分散核算的財務管控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財務信息不對稱、反饋不及時
財務信息具有很強的時效性,只有能夠及時滿足企業集團決策需求的信息才具有價值。而縱觀企業集團內部,管理層級眾多,財務信息在基層財務部門編制完成后,需經層層上報、逐級匯總或合并后,才能最終為企業集團所用,其間不僅耗時冗長,數據準確性也難以得到保證。此外,各層級會計主體出于自身利益考慮,避重就輕,有選擇性的上報財務信息,造成企業集團與下級單位信息不對稱。
(二)核算標準不統一、不利于全面管理
企業集團的會計核算工作分散在下級單位財務部門獨立進行,集團層面難以制定統一的會計核算標準,并確保其得到下級單位的有效執行。由此導致企業集團下屬各會計主體各自為政,在會計政策選擇、會計估計運用、費用標準厘定、審批程序執行等方面尺度不一,造成各會計主體間財務信息缺乏客觀性和可比性。此外,在分散會計核算體系下,集團內各利益團體本位主義嚴重,企業集團政令不暢,全面管理流于形式。
(三)財務人員獨立性缺失
在分散會計核算模式下,基層財務人員受雇于企業集團下屬各單位,并受該單位負責人的直接領導。在會計核算工作中,但凡涉及本單位利益的特殊會計事項,財務人員往往迫于直屬上級的壓力或出于自身績效考核、晉升等方面的考量,做出與企業集團整體利益或業務規范不符的會計處理。因此,在分散會計核算模式下,財務人員難以保持獨立性和客觀性。
(四)部門職能重疊、人力資源浪費
在分散會計核算模式下,各成員單位獨立設置財務職能部門,基礎會計核算工作往往耗費了財務人員大部分的時間及精力。但站在企業集團整體角度看,在各成員單位設置職能重疊的會計核算崗,既是對財務人力資源的極大浪費,也無從實現企業集團會計核算的規模經濟效應。且在分散會計核算模式下,由于財務人員僅能接觸到本企業的會計核算業務,不利于企業集團內部“會計專家”的培養。
三、企業集團會計核算管控對策
如前所述,面對分散會計核算模式下存在的種種弊端,企業集團除了加強對下級單位的日常管控外,推行集中會計核算的財務管控模式不失為標本兼治的應對之策。集中會計核算是指通過統一企業集團會計核算制度和標準、集中財務核算人員,設立專職機構對集團下屬各成員單位經濟業務進行集中處理的管控模式。集中會計核算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加強財務信息采集的及時性
在企業集團推行集中會計核算后,財務信息收集、財務報表編制等基礎核算職能,自成員單位財務部門收歸至企業集團專設會計機構集中處理、統一上報,由此將大幅降低財務信息在企業集團各層級間的傳遞時間,提升整體工作效率。
(二)統一會計核算標準、提升財務人員獨立性
企業集團專設會計核算機構受企業集團垂直領導,在該模式下,專設機構財務人員得以擺脫成員單位負責人的行政干預,有利于其獨立、客觀地完成會計核算工作。此外,得益于專設機構在集團內部的扁平化管理,有利于企業集團規范會計核算基礎、制定統一的會計核算標準,通過施以強制性的行政指令,確保各項政策在專設會計機構中得以貫徹執行,最終達到提升財務信息質量和可比性的目的。
(三)強化對成員單位的全面管理
企業集團在將會計核算職能從成員單位抽離后,與核算相對應的財務審批權限也應當一并劃轉至集團專設會計核算機構。企業集團通過審批權限的集中,有利于強化其對成員單位的管理和監督,防范因管理失控而造成下屬成員單位滋生腐敗,保障資金和重大資產安全。此外,借助集中會計核算,企業集團得以及時、準確掌握各成員單位一手財務數據,并對其預算編制的客觀性與合理性做出基本判斷。同時,通過對成員單位預算執行情況的實時追蹤,了解其真實經營狀況。
(四)降本增效、提升財務管控核心競爭力
企業集團在實行集中會計核算后,集團及下屬各會計主體的財務核算、報表編制等常規工作將轉移至專設會計機構集中處理,由此將大大壓縮核算層級。同時,在專設會計機構內部,通過優化會計核算流程、引入專業化信息系統、凝聚一批財務專家,將有效減少財務人員數量、降低會計核算成本,發揮集中核算的規模經濟效應。此外,集中會計核算輔以實時化的信息系統,有助于企業集團的管控前移,即對成員單位的管控,由被動的事后監管變為更主動的事前或事中監管,進而提升財務管控的核心競爭力。
(五)推動財務流程再造、實現財務人員轉型
可以說,由分散會計核算模式向集中會計核算模式的轉變,本身就是企業集團財務流程再造的過程。在分散會計核算體系下,由于各會計主體在財務流程設計、審批標準設定、會計政策選用、風險管控能力等方面不盡相同,由此帶來會計主體間財務信息可比性差、企業集團合并財務數據失真等不良結果。而通過財務流程再造,在集團層面為專設會計機構制定統一的業務流程、審批標準、會計政策和風險管控措施,將使企業集團財務信息質量獲得極大提升。
同時,伴隨集中會計核算模式的推進,在原財務工作中共性的、重復的、標準化的會計核算業務集中至專設會計機構統一處理后,企業集團下屬會計主體的財務人員將面臨如下兩個選擇:調派至專設會計機構專職會計核算工作或者繼續在會計主體任職但將面臨業務轉型,即由核算型財務向分析型財務轉化,更多地擔負起管理會計職責。
四、結論
綜上所述,集中會計核算已成為企業集團加強財務管控、提升管理效能的有效途徑,現今已為跨國(跨區域)企業和大型企業集團所廣泛采用。當然,企業集團在選擇納入集中會計核算體系的會計主體時,也應當遵從一定標準:即會計主體應具備會計核算標準化程度高、業務重復性大和信息共享價值高三個特點。而對于業務復雜、標準化程度低、信息共享價值低或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則的會計主體,則不宜納入集中會計核算范圍。
總之,面對紛繁復雜的企業內、外部環境變化,集團財務管控集中化、分工專業化正成為大勢所趨。企業只有順應形勢,才能促使企業做大做強,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參考文獻:
[1]李瓊瑤.集團化企業會計集中核算和財務管理的變革[J].財會學習,2019(01):22-23
[2]李珊珊.淺談財務共享中心[J].會計師,2017(16):14-15
[3]李妍.財務共享中心建設的相關問題探討[J].會計師,2017(17):34-35
(作者單位: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