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娉艷
摘 要:新時期,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管理者,需要積極轉變傳統管理理念,不斷改革和創新管理方式。這樣不僅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同時也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本文就小學班主任管理的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策略
當前的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還存在管理理念相對陳舊以及管理方式過于單一的問題,因此,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應不斷革新管理理念和方式,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探索更多的班級管理方法,積極引導和鼓勵班干部輔助自己管理班級,在有效提升小學班級管理效率的同時,有效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一、轉變管理理念
為了有效提升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效率和質量,班主任需要積極轉變管理理念,轉變自身管理者的角色,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在學生之間充當協調者,幫助和引導學生解決各方面的矛盾。首先,班主任在管理過程中,要盡可能地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積極為學生營造和諧的班級管理氛圍,要善于對學生進行鼓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進一步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其次,小學班主任是班級管理中的引導者,所以,當學生出現問題或矛盾時,應避免一味地批評學生,要善于引導和幫助學生有效解決問題,協調好各方面的關系,促進班級的和諧發展。最后,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為學生制定相應的規則,同時還需要時刻觀察學生,充分掌握學生在班級中的情況,培養學生的自律性,從而使班級管理落到實處。
二、采取新的評價標準
原有的小學班級管理的方式較為注重學生的成績,但唯成績論已經不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班主任要創新對學生的評價標準,綜合關注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等方面,激發學生學習之外的興趣。目前的小學生自理能力較弱,缺乏主動勞動意識。班主任可以多給學生布置勞動,讓學生共同參與,自行分工,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熱愛勞動的品質,還深化了師生間的關系,使學生增強團隊合作意識。
三、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小學學生在進入學校之前是沒有經歷過集中管理的,對小學中的各項事務都具有較強的好奇心,缺乏對規范的理解。而小學階段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因此班主任要構建良好的班風,使整個班級也會更加團結。良好的習慣會讓一個人受益終生,對于小學生來說,習慣的養成多是在小學班級內形成的。班主任在班級的各項活動中,要對學生的良好表現進行肯定。在班級內學生應樹立正確的理念,對不良習慣要堅決抵制。教師也要按照《學校日常行為規范》的具體要求對每位學生進行評價,并將此作為班級評優的重點,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道德品質。
四、制定班級管理制度
班級的管理一定要在制度下進行。一個班級如果沒有規章制度,那么其就不會是一個優秀的集體。因此,班主任要在了解本班學生特點的基礎上,制定科學的管理管理制度。制定好的班級管理制度,要嚴格的執行,做到人人平等,規范小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同時,班級干部要以身作則,主動的遵守班級制度,為其他學生樹立榜樣。
五、班級管理中融入愛
教育的目的不僅是教授知識,更是要傳遞愛。小學班主任要發自內心的愛每位學生,才能更好的管理班級。班級管理過程中要融入愛,盡可能的不要嚴厲批評或訓斥學生,要多鼓勵學生。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缺乏自制力,容易犯一些錯誤。如果班主任只是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那么容易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但班主任如果鼓勵學生,語言中多激勵學生,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犯的錯誤,今后要盡可能的避免,這種管理和教育的方式更加合理。具體的做法可以是,班主任努力營造愛心教育的氛圍,多組織學生聽愛心故事,將學生在學校的愛心事件及時反饋給學生家長,或者可以建立愛心信箱,表揚學生中的愛心事跡,為小學生從小就埋下愛的種子。
六、創新班級管理方法
小學生由于性格特點的原因會較為頑皮,所以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要針對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制定個性化的教育方案。同時,為了更好的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班主任要創新班級管理的方式,要加深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信任,多傾聽學生的想法,才能順利的開展管理工作。此外,班主任在班會活動時,要創新班會的形式和內容,增加不同的主題,讓學生提前去準備,班主任做好指導,豐富班會的內容。
1.充分地利用家長資源。小學班主任對班級中的學生進行管理時,不能只注重學生在校期間的管理措施改進,還要注重學生在家期間的管理方式,因為學生大部分的時間是在家庭中度過的,父母對于學生的了解要多于班主任。因此,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要借助家長的力量對學生進行教育和管理,實現學校和家庭的共同教育管理模式。
2.讓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小學生雖然年齡較小,但已經具備一定的自主意識,尤其是對于高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其希望參與到班級管理過程中,從管理實踐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但是,小學受傳統教育的影響,班主任教師認為老師管理學生是天經地義的,班級管理的決定權在自己手中,比如:班級在制定管理制度時都由班主任一人決定,學生只能是執行班級準則,這種方式是不正確的。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多給予小學生自主決定權,充分重視學生的想法,在具體的班級管理中要鼓勵學生參與。
想要做好小學班主任,教師需要重視班級的管理工作,積極的去承擔教育責任。班主任對各項管理任務要不斷的完善,并加強自身專業技能的提升,多與學生進行溝通,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引導學生克服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只有班主任的教育和管理水平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才能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宋曉輝.淺析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J].教育現代化,2018,5(47):395-396.
[2]鄧春燕.略談小學班主任工作的管理與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8(4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