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英
摘要:現如今,在高職院校社會服務職能中社會培訓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可以充分運用自身的師資力量以及校企合作等多種方式,做好社會培訓工作。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職院校開展社會培訓發展的現狀,然后介紹了高職院校開展社會培訓存在的主要問題,最后提出了高職院校社會培訓質量提升的有效途徑,希望可以為有需要的人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高職院校;社會培訓;現狀;質量提升;路徑
高職院校開展社會培訓,是為了可以滿足社會進步和適應經濟發展的需求,是針對在職員工和準備就業者,將培訓職業能力作為目標的教育培訓活動。一般來說,高職院校開展的社會培訓就是職業教育的非學歷教育,其主要是由兩大部分組成,一是直接面向個人的職業技能培訓,二是面向企業的企業培訓。當前,研究分析高職院校社會培訓現狀與質量提升路徑,對促進高職院校社會培訓健康發展有著現實的意義。
一、高職院校開展社會培訓發展的現狀分析
近年來,在我國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和產業機構的轉型升級背景下,由于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以及勞動用人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市場需要更多的技能型人才,對員工的專業素質以及專業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首先,很多大學生和想要升職加薪的上班人群為了使自身有更強的市場競爭優勢,通常都會采用考取有關證書的方法或者參與到不同類型的職業培訓中以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其次,很多企業都漸漸意識到加快技能人才團隊建設的重要意義而加大職工培訓投資力度,培訓范圍也開始延伸到所有的員工。以上這些需求都為高職院校參加企業職工培訓創造更多的機會。
我國職業培訓市場前景非常廣闊。結合有關調查資料顯示,我國超過50%的被調查者都參與過職業培訓,而占據比例相當大的是學歷教育以及技能培訓。并且調查結果表明最近五年,參與職業培訓投入2000-5000元的人占據約46%;投入5000-7000元的人占據約35%;投入7000-10000元的人占據約22%。2018年我國職業非學歷教育規模已經超過3000億元,同比去年上升約17%。由于學習者有相當強的付費意愿,還有網絡技術形成的產品規范化提高,非學歷教育行業勢必得到迅速的發展。并且近年來我國出臺的職業教育政策,職業教育服務行業必定發展的更加迅速。事實上,我國職業非學歷教育和職業學歷教育是一樣的,都正處在市場啟動期,根據機構統計資料顯示,在2019年1月份,我國職業教育總市場規模已經超過8000億元,而職業學歷教育市場規模占據重要的比例。
伴隨著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職業培訓規模勢必會不斷擴大,其發展趨勢逐漸由線下轉移到線上,在線職業學習比例也越來越大。更多的上市企業都已經創設職業教育學校,更多的企業在不久的將來都會開設企業員工大學,很多企業培訓都普遍運用在線方法完成。
二、高職院校開展社會培訓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對社會培訓工作的重視程度不足
伴隨著經濟方法轉型,以及產業結構的日益升級調整,不管是行業還是企業,都需要很多優秀的技能專業人才,而且對在職在崗員工的專業素質以及職業技能也有更高的要求。其實,很多前線技術人員和企業管理者都期待利用職業培訓了解一些新的技能,進而更加迅速的適應各種新環境。但是當前相對于學歷教育而言,多數高職院校都容易忽視社會培訓工作,并沒有充分考慮到其師資團隊建設以及專業建設,對培訓效果以及培訓工作效率的要求較低,許多高校都僅僅注重經濟效益,忽視培訓效果。
(二)缺乏專門開展社會培訓的工作機構
就設置職能機構來講,很多高職院校社會培訓工作的職能都僅僅附屬在一些其他的職能部門,比如:繼續教育學院等等,市場化運作制度有待健全,更加沒有科學制定培訓周期。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第一,管理人尚未親自到市場勘察,進行全面的市場分析。第二,對于調配教學資源而言,學校管理制度容易對培訓工作開展造成不利影響。因此,作為高職院校,想要將社會培訓工作有效完成,需要成立專門的社會培訓機構,而且科學規劃獨立的培訓項目運作模式。
(三)與企業以及政府缺乏密切的合作
對于高職院校來說,社會培訓的開展,只是依賴自身的力量[1]。事實上,想要實現其規模的日益擴大,應當依賴學校和企業合作、政府和企業合作以及高校之間的彼此合作。但是現階段我國許多高職院校都并沒有與企業以及政府等等加強合作,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原因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有些專項培訓以政府定點單位為依托,造成一些院校壟斷;第二,有些行業協會和專項培訓之間有非常激烈的競爭,許多企業都傾向于與行業協會合作進行培訓。因此,很多高職院校都希望可以與企業合作,開展專業的培訓,然而很少有企業主動參與。追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有些高職院校缺乏較強的企業服務意識,初期為企業提供服務的活動只是單純的表面工作,并沒有為企業帶來更多的效益,以上這些因素都不利于促進高校社會培訓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高職院校社會培訓質量提升的有效途徑
(一)形成服務地方的培訓思想
當前,盡管我國高職院校在進一步完善自身,已經開始意識到地方服務的必要性,然而并沒有認真貫徹落實為地方服務的根本宗旨,這是由于很多高職院校深受傳統思想的影響,不管是高職院校教師還是領導,其都缺乏對地方服務的重視。盡管利用科學研究以及教學活動的方式,也可以滿足社會培訓的實際需求,但是不能真正滿足地方迫切的需求,也不符合高職院校的社會培訓宗旨。與高校相比之下,高職院校的主要特征是將大批應用型人才輸送給社會,這樣可以實現技術推廣創新的要求,使社會服務職能得以全面的體現,高職院校必須要不斷改變現有的培訓思想,形成服務于地方的培訓思想,而且需要將社會服務的所有環節都真正落實到位。
(二)科學分析培訓要求,制定相應的培訓規范
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分析工作,對編制培訓計劃以及構建培訓體系等等都是非常有利的。需求分析是實施方案和系統分析階段之間的重要樞紐,科學的需求分析可以防止出現初期錯誤,進而使培訓過程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減少培訓成本,提高培訓水平和培訓效率。同時,就高職院校職業培訓來講,其需求分析具體包括以下幾點:第一,組織分析。通常主要包括組織組成以及組織文化等等;第二,人員分析。包括掌握學習者以前的工作經歷以及學歷水平等等;第三,人物分析[2]。在需求分析中,其是最重要的,必須要根據每個工作崗位的特征和每個級別的培訓人才,清楚明確培訓目標、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培訓計劃,簡單來說,是結合企業的發展戰略目標,將全面的培訓需求分析作為前提條件,系統安排培訓地點、培訓時間以及培訓方法的一項活動方案。而培訓計劃的制定過程是從下到上,首先專業教師結合企業制定的培訓目標,合理設計培訓內容,劃分課程模塊,最后制定培訓計劃。而培訓計劃的要素常見的有教學計劃表、培訓目標以及設備要求等等。同時,專業教師需要認真考慮到培訓需要的不同教學資源,比如:設備以及場地等等[3]。就早期制定的教學計劃來講,必須要有培訓部門領導以及參與培訓的所有教師,科學準確的論證培訓教學計劃,應當結合培訓課時以及培訓場地等等,對培訓成員進行認真的核算,而且需要認真分析培訓項目的收益,只有這樣才可以保證培訓收費標準的規范化和合理化。整體來講,高職院校必須要科學制定培訓計劃,還要得到企業的認可,之后簽訂合作協議。
(三)制定企業回訪制度,提升培訓水平
在培訓活動結束后,高職院校需要定期回訪培訓企業,這樣除了可以掌握學習者在自身工作崗位上發生的改變,比如:專業素質等等是否符合培訓目標的要求,還可以對此企業開展實地調研,積極探索一些全新的合作培訓項目。提高改進培訓項目的意識,學校所有部門以及參與培訓者,都必須要善于歸納總結項目,而且需要認真思考培訓水平以及其是否實現預期的目標等問題[4]。除此之外,不管是組織部門還是管理部門,在培訓后利用編寫項目總結報告的方式,對培訓的要點進行科學總結,發現其缺陷,而且及時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
結語:
總而言之,要想推動社會不斷發展進步,促進地方經濟迅速發展,必須要重視高職院校的發展。盡管現階段高職院校開展社會培訓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舊存在一些問題,只有將這些問題解決,才能更好的開展社會培訓。因此,高職院校需要在掌握社會培訓現狀的同時,合理制定相應的方法,這樣可以大大的提升社會培訓質量,進而實現高職院校社會培訓工作的高效開展。
參考文獻:
[1]彭雪松.新形勢下高職院校社會培訓師資建設優化研究[J].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學報,2019 (03):48-50+60.
[2]郝源,張克明,衛潔,邵菊英.高職院校社會服務實踐與探索——以陜西工商職業學院為例[J].知識經濟,2019 (04):159-160.
[3]黃玲青,蘇江.高職院校社會服務能力建設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8 (24):102-106.
[4]黨彩莉,曹婷帥.管理服務類高職院校社會服務體系構建研究[J].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7 (04):78-8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