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模燕
摘要:基于美術核心素養的視角,審美教育在美術課程中的開展,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關鍵。小學美術教師應當積極開展審美教育課程,構建高效的美術教學課堂。
關鍵詞:小學美術;審美教育;對策
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師在教學中,應當立足學科核心素養的視角,積極改革創新,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美術課程作為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課程,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態度、創新能力、文化理解等共同構成了美術核心素養的內涵。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中強化審美教育,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美術表現能力,同時還能夠提高其美術的審美態度以及創新能力,達到發展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目的。本文立足核心素養視角,探索小學美術教學之審美教育對策。
一、小學美術審美教育的現狀
審美教育是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試想:一個不懂得審美的學生,又如何創作出美的作品呢?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小學美術教師應當重視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然而,就當前的小學美術教育而言,教師對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的現狀不容樂觀:一方面,基于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當前,美術課程在小學階段受重視程度不足,尤其是邊遠的農村地區,美術課程的開設形同虛設,很多美術教師都是其他任課教師代替,缺乏專業化的美術教師,從而使得美術課程成為了簡單的、淺層次的繪畫課,教師忽視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影響了其美術綜合素養提升;另一方面,在美術課程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需要教師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并能夠在日常的美術基礎知識教學、美術創作教學中滲透美育教育,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審美素質。而就當前的美術教學而言,部分教師缺乏對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的素質,美術的課程教學停留在簡單的繪畫層面,不利于小學美術教學的改革和發展。
二、小學美術教學中強化審美教育的意義
美術課程是素質教育大背景下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課程。在小學美術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一方面,在美術創作的過程中,審美是極其重要的一個元素。教師在美術課程教學中重視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美術創作能力,提高學生的美術綜合素養;另一方面,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目標的提出,要求教師在美術的教學中,應當積極滲透德育教育,塑造學生正確的價值觀。而傳統的美術教育,因忽視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而使得其教育目標過于單一。相比之下,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中重視對學生的審美教育,能夠讓學生懂得感受美、欣賞美,并在美的體驗和感悟中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可以說:懂得欣賞美的學生,其心態一定是積極的,而心態積極的人,則有助于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由此可見,在現代教育背景下,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中應當重視滲透美育教育,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促使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促使小學美術教學的改革創新。
三、核心素養下小學美術審美教育的對策
1、將審美教育滲透到日常的美術教學活動中
美術與審美,兩者是相輔相成,有機統一的整體。美術教學中的審美教育,不能脫離于美術課堂而存在。因此,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應當將審美教育滲透到日常美術教育的方方面面,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和引導學生,促使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首先,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本著“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充分發揮學生在美術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只有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尊重,方能發揮學生在美術創作中的主觀能動性,為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奠定基礎;其次,美術教師應當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將審美教育作為美術教育的目標和內涵。小學美術教師在開展美術教育時,應當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在教學中逐漸建立學生對美的感悟能力。例如,在學習“植物”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方式,首先通過各種植物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和認知,讓學生懂得如何用線造型展示植物的形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結合植物的作用,如對人類生活的作用,促使學生從情感上認知植物,并在美術創作的過程中賦予植物靈性。同時,教師要指導學生懂得從不同的角度展示不同植物的形態,促使學生懂得采取怎樣的構造方式,方能取得最佳的創作效果??偠灾?,在日常的美術教育中,教師應當善于將審美教育與美術創作有機整合起來,讓學生在美術課堂中收獲美的體驗和感受,最終促使學生美術綜合素養提升。
2、通過美術鑒賞課程,讓學生懂得感悟和欣賞美
學生要懂得感悟美、欣賞美,方能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美術鑒賞課程的開展,讓學生在此過程中受到美的熏陶,感受到美之魅力所在,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例如,小學美術教師在給學生講解《畫中的線條》時,就可以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方式,給學生展示一些以線條為主的美術作品,如《黃河逆流》、《長城》等,在展示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方式,給學生講解作品的線條、結構、色彩等,引導學生從美術的角度欣賞作品,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水平,在此過程中促使學生美術審美能力的提升。
3、美術教育回歸自然,培養學生審美情趣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就可以巧妙地將美術教育回歸自然,讓學生在自然中感受生活之美。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解“冷暖色”時,就可以帶領學生走進春天的花園,結合實際的景色學生講解冷暖色以及色調搭配的技巧,在此過程中促使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發展的背景下,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中應當重視對學生的美育教育,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發展學生美術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劉軍.淺析小學美術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J].速讀,2018 (1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