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志杰
摘要:課程改革不斷走向深入,做為小學數學教師,必須適應改革的趨勢,不斷轉變教學理念,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精神,重視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尊重學生間的個體差異,讓所有的小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有所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程改革;教學策略;探究
課程改革需要有改革意識的數學教師認真研究,深入體會新課程標準體系中所包含的思想,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但教師最重要的是根據數學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改變自身的教學行為。新課程標準所追求的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轉變教學理念
1、轉變觀念。新教材大力提倡自主學習和探究性學習。學生理解、學會和掌握新的知識,并不是像填鴨般地被填塞,而是一種重構,在他已有知識、經驗和觀點上的重構。因此,適時的轉變教育教學理念是教師面對新課程改革首先必須理清的關鍵。
2、改變學習方式。數學學習不單是數學解題教學,現實的和探索性的數學學習活動成為數學學習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教學應該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機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真正體會數學就在人們身邊,實現從生活走向科學,升華理性認識,而教師則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和促進者。
3、轉變教學方式。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合作交流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新課標要求下的新課堂必須體現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合作化,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再加工,有創造地設計教學過程;根據學生的個別差異巧設合作情景,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意見,并與同伴進行合作交流。教師也應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善于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以尋找問題的答案。
二、培養學生創新實踐精神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學習活動就應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在以前的課堂上,學生基本上聽講——記憶——練習——再現教師傳授的知識,基本處于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新課程要求與之匹配的學習方式,它不再是單一的,枯燥的,以被動聽講和練習為主的方式,數學教學注重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學生在觀察、實踐、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中,逐步形成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我們在課堂上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在小組內互相討論一一評價一一傾聽一一激勵,在交流中互相啟發,在操作中明白算理,在活動中學會合作.教師應該堅持做到三個“不”.學生能自己說出來的,教師不說;學生能自己學會的,教師不講;學生能自己做到的,教師不教.盡可能地提供多種機會讓學生自己去理解、感悟、體驗,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認識,激發學生的數學情感,促進學生數學水平的提高。
三、重視學生的情感教育
在教學過程中,作為主導者的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學生正處于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學習狀態極易受情感因素的影響。學生對教師的情感能直接影響甚至決定他們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效果。為此,教師要努力克服情感因素對學生的負面影響,從根本上提高自身素質和個人魅力,讓學生身心愉快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以提高學習效率。人需要關懷、需要愛,人需要得到別人的尊重和信任,師生之間也一樣。有人曾說:“要把給予學習者取得成功的歡樂看作是教育工作的頭一條金科玉律”。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不同類型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給他們展示自己,表現自己的機會,達到要求時給予肯定和贊揚,并不斷鼓勵他們,要讓學生經常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在課堂上,教師本身應舉止莊重、文雅。提問時,要面帶微笑,語言親切,多用禮貌用語。教師良好的素養、專業的教學方法、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等各方面的言傳身教,直接或間接影響著下一代的成長。新課程改革對每一個教育者來說都是嚴峻的挑戰,要求每一位教師有新的教學理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以飽滿的熱情投身到課程改革中來,并不斷學習,充實自己,在新課程改革的道路上越走越寬。
四、尊重學生間的個體差異
在教學中對于問題的設計,教學過程的展開,練習的安排要盡可能地讓所有學生都能主動參與,提出各自解決問題的方法,不能歧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應看到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多鼓勵多表揚,不能僅僅以分數衡量一個學生.同時,我們應該正確對待那些總愛提問題的學生,其實愛提問題是一種可貴的精神.愛因斯坦曾說過:“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敢于質疑問難,善于提出不同意見,體現了學生對學習的鉆研精神和對學習的嚴謹態度,與知識的本身相比更是我們教育所要追求的目標.如果學生向老師提問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很有可能影響到學生以后的學習,他也許會從此失去提問的興趣和勇氣,成為一個不善思考的人口相反,如果老師能重視學生的問題,就能保護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也能讓學生在心理上得到尊重,如果展開有關問題的討論,有時還能幫助大家找到新的思路獲得新的發現.這也要求我們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備教材,而且要備學生,應該更多地從學生的認識水平出發,不能以自己的思維代替學生的思維,要充分考慮學生可能的想法,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無論學生的算法是否正確,教師都應該板書出來,再進行評價。
參考文獻:
[1]李輝.論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及對策[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 (18):77.
[2]陳娜,孫國元.如何讓學生能做大一些的事情——再學“新課標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講座有感[J].小學教學參考,2018 (17):32.
[3]荀光玲.在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及對策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7 (17):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