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樹柏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基礎教育必須使教學活動順應學生學習的需要,我們老師的教學必須從抽象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來,面向社會,面向市場。徹底擺脫純形式化的模式,以創新教育,活動教學再現教學的基本過程,實現學科內容與自然和人類社會的對接。關注學生發展,使教學活動成為學生形成創新性人格和不斷探求新知識的力量源泉。改變原來死記硬背,機械化訓練的現狀,提倡學生全程參與,樂于參與,勤于動手,勇于探索的學習精神。提高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下面結合這幾年的地理教學實踐談一談我的體會和想法。
關鍵詞:邊學邊練;以人為本;創新教育;活動教學;靈活教法;因材施教
一、以人為本,深挖教材,靈活教法,因材施教
1.“以學定法”這是新課程大綱要求以人為本的體現,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對象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在備課時認真鉆研教材,熟悉本課要求后進行換位思考,如果我是學生我喜歡以什么樣方式來學習新內容。準備幾個方案在課堂上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選擇不同教法。如故事化,課前一分鐘的地理小故事,增強趣味性。圖片展,在教“地球球形”時設計一個“遠洋輪船航行”的鏡頭,通過多媒體展示,使學生在動態的情景中真實感受到地球是一個球體,從而產生探究知識的強力愿望。也可以采用游戲方式,如在學習《中國氣候》時把講臺當成海南島,把教室當成中國大陸,指出講臺的經度緯度,討論講臺所處的氣候類型,為什么?
2.師生互動,地理教學是地理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例如:教“太陽系”時讓學生提前做好準備,自己先觀察,通過觀察產生初步的印象,再以學習小組合作的形式討論,交流,進行辯論,總結太陽系九大行星的特點。“自己去發現”是學習的最好方法,因為這樣記憶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內部的聯系和規律,最后老師加以概括總結,這樣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總結概括的能力,另一方面又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直觀教學與理論相結合,著重培養學生應用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如地圖教學,從地理學的發展角度來看,是先有地圖然后才有系統的地理學理論知識,地理學研究對象是地理事物的分布規律和人地關系,要了解各種事物的分布狀況就需要把所研究的各項要數落實到地圖上,地圖集中了客觀世界大量的信息,通過對地圖的觀察可以分析各種地理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例如“中國降水分布圖”,先讓學生熟悉各種顏色代表的降水量,然后讓學生從整副圖上去觀察東南沿海與西北地區降水量的差異,從而得出東南沿海比西北地區降水量大的結論,教師再進一步讓學生閱讀地圖找出我國降水主要集中在哪些地方?這樣學生就可以了解我國降水的總體情況,最后老師分析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很好地把直觀教學與理論教學結合起來。
4.開展活動教學,讓學生走出課堂到現實中去搜尋,感悟,分析,總結。使他們對地理知識的認識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1)觀察型活動,如天文現象的觀察,觀察太陽系九大行星運行情況的觀察,流星的觀察等讓學生做好記錄,然后進行匯總和總結,找出規律來。
(2)調查型活動,“冰為溪水,玉為山”的玉山縣鏡內就擁有一個世界文化遺產,道教名山,國家五A級風景名勝旅游區——“三清山”,這里的花崗巖地貌十分典型,動植物種類繁多,在假期可組織學生對三清山進行調查,調查動植物分布情況,調查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分析她與黃山的內在聯系。
(3)開展小型演講會,辯論會。
二、進行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健全學生的創新性人格。
在地里課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要設計情景,讓學生從僵化呆板的接受中解脫出來,引導他們主動去求異,求變,求活。
1.求異,即追求答案結論的多樣性。在地里教學中尋求標準答案,似乎是一種定勢了的思想模式和僵化了的操作程序。科學是不斷進步和發展的,今天看來是正確的東西,也許明天就變成錯誤的了,今天看來不可思議的東西也許不久就變成現實,世界上沒有永恒不變的東西。那么對事物的認識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日常的教學中我是不限制,不規定,不唯一。在講解了每個知識點后問一問同學們“還有什么不同意見嗎?”,鼓勵學生開動腦筋大膽的想,大膽的說,使學生真正進入到創新的世界。
2.求變,即講究方法途徑的多樣性。求異講的是答案結論不要唯一,求變則是講的是得到答案結論的方法途徑不要同一。條條大路通羅馬,殊路同歸等都告訴我們解決問題的辦法途徑很多,老師要鼓勵學生善于另辟蹊徑,一題多解。
3.求活,注意信息交流的多向性。學生從老師這里接受信息,又要把自己學習知識掌握知識的情況反饋給老師,這樣雙向交流才能真正實現平等和諧,學生的創造能力才能得到開發。
三、調控有度,認真評價
1.調控有度,作為老師要給學生以富有激勵性的話和催其奮進舉措,一方面能融洽師生感情,另一方面也必然會喚醒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他們在愉快中完成學習。例如《月相及其變化》,鼓勵學生提前去觀察,設計一些有關月相變化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準備資料,上課時采取分組競賽的方式,學生熱情高漲,都搶著回答問題。有一組還圍成一個圓,演繹著月相的變化,真正激發了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但是不能過分,正常的課堂教學不能亂,老師要調控收放有度。當學生過于興奮進入誤區時,老師要及時糾正,要讓學生形成一種好的習慣。
2.認真評價,老師要建立一套激勵性的評價機制。評價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全面發展。評價時要了解學生的個性差異,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要一概而論,而是要因人而異。對學生進行學習評價時,既要關注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老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嚴禁使用“豬,笨,沒用”等打擊學生的詞語,而是應該采用“答對了,答得好,有進步,進步很快”等激勵性詞語,幫助學生樹立自信,促進每個學生積極主動學習,讓每一個同學都享受到成功的快樂。
我認為,只有堅定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的具體情況來設計教學,因材施教,師生互動,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多管齊下,才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才能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才能使教與學融為一體,才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