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振興,柴巧蓮,劉駿威,王露露
(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 生物工程學院 421005)
我國的高職院校在畜牧獸醫專業的技能教學過程中的特點體現在比較分散, 使用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內容體現在方方面面,不夠細致,也不夠專一,在教學模式上也仍然是以老師口才學生為主,學生的聽講為輔。 上述單一的教學模式是學生的積極性相對較弱,一直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盡管一些教師采用分組實驗的教學方式,但是由于班級人數相對較多,很多學生在上課過程中的專業技能訓練仍然沒有得到全面的照顧。 所以開發多元化的課堂實訓模式,利用多種教學方法是教學內容更加豐富,考核評價體系更加全面系統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多元化的課堂實訓教學中,學生和教師在課程中扮演多種角色,可以借助基礎理論教學、 模擬真實的職業場景等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愛上畜牧獸醫專業。
在傳統的參加職業技能大賽的人員當中,往往這些人員的選拔機制都是老師欽點一些少數優秀的學生來參加比賽, 往往會在賽前進行十分艱苦的封閉訓練,其目的就是為了獲取獎項。但是上述交流過程受益的學生僅僅是一些少數的學生, 很多對畜牧獸醫專業有著濃厚興趣的, 但是學習能力相比普通的學生在技能大賽的準備過程中得不到鍛煉,也得不到參與的機會,這是德,大部分學生都沒有得到應有的照顧。 而采用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模式,可以真正實現多人共同參與,所有人都會在教師的帶領下共同學習相關的職業內容, 有可能老師在課堂上的某一句話就使得學生茅塞頓開。 此外,上述教學內容也可以在日常教學中滲透大賽的內容,深化大賽的內涵,使每一個感興趣的同學都可以沿著上課所學習的內容自行鉆研, 杜絕了少部分人參與的弊端,也杜絕了不合理的選拔機制。
高職教師在當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 必須盡快地轉變落后的教學理念,將傳統的填鴨式教學盡快的變成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課堂模式,將人才培養和工作需求作為教學的導向,將理論的結合實踐的能力作為教育培養的重點工作, 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 眾所周知,畜牧獸醫專業的設立是為了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農業相關知識, 以便于學生可以更好地為三農服務。 所以高職院校應當針對性的展開專業能力教學工作,注重具體的能力培養,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直面成績,否則很可能陷入高分低能的人才培養誤區。
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 首先應該明確教學的主題和大方向,意識到教學活動的中心是學生,使學生在教師自己的引導中獨立的探索新知識,使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學習觀。 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可以盡力為學生營造幸福和和諧、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夠在和諧的氛圍下展開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探索能力。 例如, 在學習禽畜日糧配合的相關知識過程中, 教師可以采用微課或PPT 等為學生展示幾種典型的飼料配制方法,然后為學生介紹不同種類的禽畜飼料配置的基本原則,使學生思考如何科學地配置禽畜的食糧。 最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親自動手來操作和實驗,學生在配置禽畜的日糧過程中,教師可以在一旁給予指導,學生一旦有不明確的地方,可以立即向教師提出問題, 教師在學生配置完成以后, 可以評選出最佳的配方,然后將最佳的配方作為教學案例,在班級內展開講解。 通過上述教學方式, 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壓力和積極性都得到明顯的改善,保證了課堂教學工作的有效性。
任課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 必須將學生的職業道德培養放在教學工作的首要位置。 例如,在帶領學生學習營養和飼料的相關課程時, 教師可以聯系我國人民的實際生活情況和我國的基本國情, 使學生意識到我國的社會經濟中的畜牧業發展情況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畜牧業所帶來的獨特價值, 也可以從畜牧發展的角度出發, 為學生講解畜牧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除此之外,還應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我國畜牧領域人才的綜合素質,這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大膽提出學生的見解和想法。
將傳統單一化的教學方式轉變成現代化的多元實訓教學,避免學習和職業要求脫節。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將以往的教學課時改成了現行的三天課堂教學和兩天的崗位模擬兩個組成部分,使得實訓課程更加的獨立有效。 除此之外,筆者還將傳統的大班實訓教學方式改成多個小班教學,避免由于大班人數眾多,造成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照顧不到每一位同學。 結合畜牧獸醫專業的行業規定和相關的理論知識, 根據日常工作過程中的具體要求來制定多元化課堂實訓模式。
將傳統生態化的教學內容轉變成系統的教學內容來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以“雞新城疫抗體水平測定”為例。將傳統的講解教材為主的實驗教學內容改成如下四個部分:第1 部分,針對雞新城疫的傳染病和微生物學理論知識進行系統的講解, 說明血凝抑制的實驗原理,然后再為學生重點講解《新城疫抗體診斷技術》 標準, 使學生熟悉實驗室的安全規定和相關器材的使用規范;第2 部分,為學生進行全過程的講解示范,使學生根據不同的分解模塊展開練習, 盡可能做到每個人都能夠熟悉項目的全過程操作;第3 部分,模擬技能大賽,根據職業技能大賽的規定人數和比賽要求展開情景模擬,然后教師再充當評委,對不同小組的表現作出點評;第4 部分,根據真實工作的崗位要求,利用課外時間對實訓課程練習的內容展開應用, 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
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代替傳統的教學方法, 避免學生陷入到無興趣學習中。 將傳統的學生被動接受,老師機械化講解的教學方式改成以視頻畫面案例分析, 學生與教師相互交流的問答和介紹式的教學,積極的引入職業技能大賽的相關機制,通過模擬情境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合作精神和表達交流能力。 也可以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來建立實驗基地,使學生身臨其境,在分析和討論中掌握知識和技能,這種崗位情境化的教學方式,必然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大提高。
力圖做到多元化的角色體驗, 改變傳統的老師和學生的既定角色。 傳統的使用課堂是由教師主導的,學生僅僅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 而在多元化的實訓課程里, 師生之間的地位是平等的,就是僅僅承擔著課堂引導者和組織者的角色,學生對于不理解的知識可以向老師及時提問,彌補了傳統教學的不足。 上文說到,第1 部分和第2 部分與傳統的教學類似,也是由老師首先為學生展開講解,而在后半部分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扮演著評委的角色,為學生指出各種不足,并對一些典型的錯誤展開講解。
采用系統化的多元考核評價體系來準確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 傳統的使用課程對學生的考評主要包括實驗報告評分和日常表現,日常表現主要以老師講解學習為主,同時由于實驗報告中普遍存在著抄襲或造假的情況, 上述情況造成教師在考評過程中很難對不同的學生做出具體的客觀評價。 有鑒于此,筆者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多套考核評價方法, 在不同的考核評價方法中,涵蓋了十分多元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具體的體系主要包括如下幾個部分:理論知識考查;模擬技能大賽分數;實訓分數等。 這種立體化的評價考核體系是評價學生十分公正客觀的標準。
筆者采用多元化的課堂新型教學模式, 并結合實際教學的現狀,融入了全新的教學方法,對于課堂教學體系作出了重構,最終形成了一套多元化的綜合評價體系。 課程體系將畜牧獸醫核心技能中的“雞新城疫抗體水平檢測”開發成為一門獨立的實訓課程,該課程的課時設計如下:第一天為講解雞新城疫的相關傳染病和微生物學知識, 這一部分主要以老師講解學生聆聽作為主體, 借助多媒體和互聯網等教學工具為學生講述行業標準和相關的理論知識;第2 天通過相關的視頻和實際演示,給學生講述器材的使用和操作規范, 為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來進行分級模塊訓練,主要借助師生互動和實際操作考核完成教學內容;第3 天模擬職業技能大賽,老師作為評委會主席,下一批學生作為評委,對于每組的比賽情況進行詳細的記錄和點評;第4 天帶領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到檢驗實驗室了解真實的工作情況, 通過實際操作和觀察實際工作崗位的具體工作流程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
本文通過開發 “雞新城疫抗體水平測定” 這一獨立實訓課程,摒棄了傳統實訓課程的不足,在教學環節和內容方面的設置真正做到了講解、練習、比賽、評價等一體化的教學管理,形成一套操作性較強的畜牧獸醫核心技能多元化實訓模式, 該使用模式可以在其他核心技能項目上繼續推廣, 借助職業技能大賽來推動高職院校完善實訓平臺,提高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以工作需求作為導向轉變學生的培養重點, 促進職業院校職業技能大賽的發展,為社會提供更多具有高水平的職業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