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隨著我國現代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對綜合型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技工學校學生要想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脫穎而出,就必須具備一定的綜合素質和文化素養。語文課作為技工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基礎文化課,它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文章對開展以就業為導向的語文教學的意義和技工學校語文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以就業為導向的技工學校語言教學創新思路,旨在為技工學校語文教學改革創新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就業導向 技工學校 語文教學 創新思路
從目前技工學校語言教學現狀來看,大部分技工學校對語文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語文教學內容不切實際需求,學生不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這一些因素將不利于學生文化課知識的提高。因此,技工學校如何以就業為導向,進行語文教學創新探索,以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是目前技工學校培養人才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1.開展以就業為導向的語文教學的意義
隨著企業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以就業為導向的技工學語言教學成為大勢所趨,這就要求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文字功底,人際關系處理能力及團隊協作能力。技工學校語文教學包括聽、說、讀、寫等基本內容。聽、說就是實現人與人之間的交談,對學生掌握一定的溝通技巧和樹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具有重大的作用。而讀、寫就是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文字功底,是每位從業人員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
2.技工學校語文教學現狀
(1)對語文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
很多人普遍認為進入技工學校就讀,就是專門學習技能,而忽視了文化課的學習。在當今就業形式比較嚴峻的情況下,很多技工學校為了提高學生就業率,通過縮短語文課程時間來增加技能課程學時,導致很多畢業生缺乏良好的語言組織能力,在激烈的職場競爭中立不住腳。
(2)語文教學內容不切實際
目前,部分技工學校在選擇語文教材時偏重于應用文,由于技工學校的學生理論基礎普遍較差,教材內容過于枯燥無味,往往會增加了學生對文化課程的理解程度,進一步影響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如果文化課學得不好,很容易導致他們今后從業中難以撰寫一篇語句比較通暢的文字材料,這無疑會給他們未來的工作帶來一定的阻力。
(3)學生不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
語文該門學科實際上是一門靈活性很高的課程,他要求學生要學會舉一反三、融入貫通。但往往很多學生在學習語文時只是單純的死記硬背,無法做到真正地將所學知識靈活地運用起來。導致在做題時不能發揮聯想,嚴重阻礙了思維能力的培養。
3.以就業為導向的技工學校語言教學創新思路
(1)加強就業分析
在對學生就業分析時,結合就業內容和專業未來發展形勢進行分析。對于一些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可以把他們放到銷售崗位上鍛煉一段時間,并指派他們一定的任務量,要求在給定的時間完成。為了完成任務,他們不得不通過嘴巴去銷售自身的東西。在這過程中,語文教師就要對學生進行科學的指導,引導他們收集一些商品營銷方面的重點知識,并根據商品的特征和對應顧客的消費心理來對商品進行介紹和推銷。在這過程中就已經不斷訓練學生的語言口頭表達能力,還有他們的肢體語言表達能力,可見,語文課學習成績就相應得到了提高。
(2)正確引導學生,激發學生對語文的熱愛
在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必須掌握一定的教學技巧,采取有效措施激發學生對文化課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在講授過程中,多與學生互動,多給學生時間自主思考,充分將翻轉課堂引用到課堂上,為學生提供一個愉悅的學習氛圍,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切實體驗學習語言文化課的喜悅。例如,講授到“人格是最高的學位”一文時,可以引入一些名人事跡加以分析,讓學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3)以就業為導向,將技能教育與文化教育融合
技工學校要根據技能教育和文化教育的需要,合理安排教學。例如對于一些烹飪專業的學生來說,可以通過一個菜品展開交流討論。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發表自己的言論,激發他們用一些專業詞匯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并從中提升與他人溝通交流的技巧。同時,作為一名廚師,除了烹飪厲害外,還需要對自己的作品進行介紹,這個時候語言表達就很重要了。另外,語文教師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可以借助視頻資源,使用情境模擬法,生動的教學方式能充分調動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作者介紹:陳志華,法學本科,河源技師學院文秘專業講師,研究方向為語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