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杰
摘要: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與我國經濟發展質量的不斷提升,我國很多企業都在不斷提升創新能力,加大研發投入,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具有積極作用。企業的研發活動具有高投資、高收益的特點,對研發費用進行有效管控可以促進可持續發展。但是,在研發活動中人才、資金、技術等要素高度集中,一旦某項環節管控不到位,很容易引發各種風險,對企業的正常運營造成不利影響。如果內部控制不到位,企業的研發活動就可能出現成本過高、效率低下、人才流失、成果泄露等問題,給企業造成重大損失。為了改善研發過程中面臨的各種問題與風險,企業需要加強內部控制,營造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構建健全的風險控制體系,開展有效的內部控制活動,拓展信息與溝通渠道,強化內控監督與評價,促進企業研發水平的不斷提升,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關鍵詞:企業研發;內部控制;實務應用;策略
一、研發內部控制概述
(一)研發與研發費用
研發是企業開展各種活動、實施具體的工作規劃,以此獲取新工藝、新技術、新產品等。研發可以分為研究與開發,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具體劃分。研發項目具有進度不確定、技術不確定、研發費用管理難度大、受市場與政策的引導性強等特征。
研發費用就是研發活動開展過程中所產生的所有費用,主要包括燃料動力費、研發職工薪酬、外聘專家勞務費、固定資產折舊、外協費、設計制作費、裝備調試費、無形資產攤銷、其他費用。
(二)研發內部控制
研發內部控制就是對研發過程進行管控,有效防范研發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各種風險。在開展研發項目前,企業需要重點關注論證不充分或未經論證的項目,這些項目可能導致企業資源浪費或創新不足。如果企業對研發過程管理不足或者研發人員配備不合理,可能導致發生研發成本過高、研發失敗、研發舞弊等問題。企業還需要加強對研究成果轉化的控制,如果研究成果保護不到位或者應用不足都可能損害企業利益[1]。研發內部控制流程為設立研發內部控制目標→分析、識別研發風險→建立風險數據庫→尋找風險控制點及控制時間→確定控制措施→監督評價控制效果[2]。
(三)我國研發費用政策變化及其對內部控制的要求
我國在2008年、2012年、2013年分別出臺了關于研發費用及其核算的政策,加計扣除使政策變化的主要內容,這些政策對研發費用的范圍、內容等進行了規范,研發費用的加計扣除范圍在不斷擴大。同時,政策中對研發費用的加計扣除政策適用領域有了新的要求,自2009年以來,可享受加計扣除政策的企業數量在不斷增加,企業可加計扣除的額度也在增加。隨著政策的變化,研發項目鑒定機構也在發生變化,企業必須根據政策的變化制定研發費用專賬管理制度。
我國關于研發費用的政策越來越多,對研發費用具體處理的要求也更加全面,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必須進一步加強內部控制,以確保企業正確合理的處理研發費用,充分享受到國家的相關政策。新舊政策的變化首先體現在適用企業方面,新政策中對于可以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規定更加全面,同時,新政策實行“查賬征收”,如果企業研發內部控制不到位,企業就無法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企業的研發成本就會上升。同時,新政策加大了對電子信息、生物、航空航天、新能源等8大行業的支持,這些行業的企業數量會大幅增加,在此情況下,企業之間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企業加大研發內控,也是提升競爭力的一種重要方式。另外,研發費用范圍也發生了變化,企業必須加強研發費用財務內控,為財務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便利。
二、企業研發內部控制存在問題
以H高新技術企業為例,該企業是一家專業研發經營科技智能推廣建設的民營科技服務企業,企業的主要研發項目都是圍繞科普教育、智慧社區等進行。企業擁有專業的研發團隊,每年的研發投入在400萬元左右,目前企業在研發費用管控方面企業還存在很多不足,需要企業詳細分析當前存在的問題,為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提供參考。
(一)缺乏完善的內部控制環境
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是推進企業開展內部控制活動的基石。企業的領導者與管理層應該具有積極開拓的創新精神,加大對企業研發的關注,為企業研發內部控制創造良好的環境。當前企業關注的重點是提高企業的發展速度,擴大企業的發展規模,沒有將研發內部控制融入到企業文化建設中,導致企業的全體員工對研發內部控制認識不全面,在實際工作中也沒有重視研發內部控制,企業的員工在平時的工作中比較松散,團隊意識與凝聚力都比較低,研發內部控制活動也沒有良好的實施環境。
企業的組織結構也是內部控制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企業的研發部門集中了企業大量的資金、技術、人才,但是卻沒有建立相互制衡的崗位結構體系,也沒有可以制衡研發部門的監督機構,導致企業無法對研發部門進行有效監督[3]。研發部門失去監督,其風險控制意識較低,研發部門的工作人員在工作中容易出現浪費資源等行為,研發失敗的幾率也會上升。H企業非常重視研發團隊建設其研發人員占公司員工總數的比例達到35%,累計專利申請超過了7萬,這對企業的經濟利潤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
(二)風險管理有待加強
風險評估與管理是研發內部控制的重要環節,企業在研發過程中可能引發風險的因素來自管理、人才、技術、環境、資金等各方面。例如,組織結構不合理、激勵機制不健全、信息溝通不暢等都是引發管理研發風險的管理因素。調查結果顯示,H企業研發人員認為研發風險20.59%存在與研發經費預算管理及日常管理漏洞方面;14.71%的原因是人才流動較大、工作積極性不高引起的;8.82%認為是技術支持不充分,阻礙了研發進度;8.82%認為是市場調研不到位等。從人才各方面來說,缺乏高技術專業人才,或者研發人員工作不積極等也可能引發各類風險。企業對各類風險管理從風險分析、應對、監控等方面入手。當前很多企業在研發風險分析方面的工作效果比較差,企業的首要工作目標與資源都集中在主營業務方面,將重點放在加強客戶聯系、維護與政府機構的關系等方面,在內部風險管理方面的投入嚴重不足[4]。例如,H企業為了盡早將研發思路轉化成產品,獲取經濟利益,在研發成果可行性評判、測評等方面的投入不足,也沒有建立風險模型,對相關數據的分析不詳細,沒有從多維度全面分析企業研發風險,導致風險分析不足,研發成果的轉化率也就比較低。
當前有很多企業在風險發生時快速反應能力較低,風險應對不及時,導致研發風險得不到及時控制。有的企業沒有明確的發展戰略,在研發立項、實施、驗收等關鍵環節沒有建立有效的風險防范機制,研發人員也將重點放在研發活動上,對研發過程中的風險防范與應對意識都比較淡薄,對風險應對能力的提升非常不利。風險監控需要在風險分析的基礎上進行,企業在風險分析時工作不到位,導致后續的監督工作無法順利開展,企業研發風險也就無法得到有效管控。立項環節的風險主要來自企業對自身的研發能力評估不足,研發項目批準后,研發活動無法順利開展。在研發實施環節還存在合作風險與合同風險[5]。在研發過程中,監督與評價機制缺失,導致企業發生管理風險,造成資源浪費、效率低下等問題。在驗收環節,企業如果沒有聘請專家對研發成果進行驗收,或者驗收人員不專業、方法不科學等都會導致驗收質量下降,企業的成果轉化效率與未來收益也會下降。
(三)內部控制活動不足
企業研發內部控制活動包括項目管理、研發費用管理、研發檔案信息管理等,在這些內部控制活動中,企業沒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導致內控活動無法順利開展,或者內控活動達不到預期目的。在項目管理中,企業的研發項目管理流程不規范,整個項目開展過程中缺少監督與制衡機構,而且在立項階段企業為了節約成本沒有聘請專家,對項目的可行性進行充分論證。在項目評審與審批過程中的流程也非常簡單,這些都會加大研發項目開展過程中的風險。在研發費用管理方面企業沒有建立專項管理制度,導致研發活動的開展中充滿各種不確定性,研發費用的支出比較隨意,導致研發資金浪費,資金的利用率也會下降,企業的研發成本就會上升。研發活動開展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資料,這些資料中有很多都是需要保密的,需要企業建立嚴格的檔案信息管理制度,對這些資料進行管理[6]。但是,企業目前沒有建立研發檔案信息管理制度,研發部門所需的資產領用無需審批、簽字。研發項目也沒有定期檢查,對研發進度的跟蹤只能從研發日記中看到,而且研發日記沒有編號存檔,很容易發生丟失、泄密等問題。
(四)信息與溝通不暢
企業研發的主要參與部門是研發部與項目部,但是,在研發成果轉化時還需要生產、資源、工程等部門的參與,如果這些部門不能盡早參與到研發活動中,信息溝通就會不暢,就不可能對研發項目進行全面了解,對后續的成果轉化工作非常不利。在生產過程中,生產部門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在論證階段、開發階段沒有對這些問題進行充分的溝通,就會增加生產的難度,也會影響生產效率,增加生產成本。這種相互孤立的機構設置與活動實施程序都對信息的溝通與傳遞非常不利,對研發質量與效率的提升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五)監督評價機制不健全
企業研發活動的階段性驗收與中期審計都需要監督與評價機制的支持,企業的監督評價機制不健全,就無法對研發活動進行持續的評估,也無法反饋內部控制的缺陷,企業的研發內部控制也就無法提升。研發項目的資金池會牽扯到大量的資金,如果監督評價機制不健全,不能盡早發現其中存在的風險,就很可能造成研發資金風險,給企業帶來重大損失。企業在研發中很容易將重點放在進度與效率上,忽視了對研發過程中的風險跟蹤評價。如果出現問題,快速應變機制無法及時解決,就很可能給企業造成無法挽回的重大損失。
三、強化企業研發內部控制及其實務應用與提升的有效策略
(一)改善內部控制環境
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可以使企業在面臨風險時具備更快速的反應與應對能力,由于當前經濟市場環境與各種政策的變化對企業的影響較大,企業的應變能力提高,可以有效降低環境變化所造成的負面影響。要想改善企業的研發內部控制環境,企業就需要首先加強文化建設,就內部控制觀念滲透到文化建設中,使研發團隊的內控意識不斷增強,促進團隊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企業還可以通過宣傳與會議的方式使企業的全體員工明確企業的發展戰略目標,定期對員工進行培訓,不斷提升員工的綜合素質與工作積極性。其次,企業應該進一步完善組織結構,加強資源的合理配置。企業應該按照研發活動中參與其中的部門進行機構設置,加強研發部、項目部、資源部、財務部各部門之間的聯系,使各部門之間共同配合,有效協調,共同完成研發活動,減少研發活動開展過程中發生風險的可能性。
(二)構建風險管理體系
在構建風險管理體系時,企業要從研發活動的立項、管理、驗收轉化等階段入手,結合實際工作情況構建適應性較強的風險管理體系。首先,企業需要在立項初期就制定風險管理計劃,對風險管理的目標、成本、進度、質量,實施步驟與方法等具體內容進行科學、詳細的規劃。在風險識別結算中需要對研發項目可能遇到的風險以及可能引發風險的各種內外因素進行整理歸納與分析,建立風險數據庫,對可能發生風險的薄弱環節加強管控,并利用監控手段,對各種容易引發風險的因素進行有效監控。在風險分析階段需要從風險因素、風險等級以及風險的影響概率等方面對技術、人才、環境、管理、資金等各方面的因素進行分析,確定主要風險因素,并對主要風險因素進行重點評估與控制。H企業建立了研發風險概率及影響矩陣,對各風險影響因素的量化值、等級、概率等進行了詳細計算,確定不同時期的風險程度,為風險預防與管控提供支持。為了有效應對企業研發的風險,企業應該從最主要的人才與管理這兩項風險因素入手,不斷優化內部管理結構,制定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強內部監督與管理。
(三)開展有效的內控活動
首先,企業需要規范項目管理流程。在研發項目立項階段對申請、可行性研究、實施方案論證、預算評審、任務下達等具體工作流程通過制定科學規范的制度進行規范的管理,對于具體工作開展的流程需要明確到每個部門,使工作人員明確自身的工作內容與職責。以H企業為例,其2016年的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例為4.29,這說明企業擁有大量閑置資金,企業可以投入大量的研發費用,資金投入沒有問題,企業只需考慮研發項目的可行性。在實施管理的階段需要加強部門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項目負責人需要對各部門的具體工作進行檢查,財務部門也應該定期匯報研發費用支出情況,只有加強具體細節的管理與控制,企業研發的內部控制才能有效實施。在研發周期期滿前的一段時間,項目部需要及時提出驗收申請,并制定驗收計劃,將研發工作總結、技術總結、經費決算、審計報告、測試報告、檢測報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樣品、成果、專利等具體驗收內容整理到位,方便驗收工作的順利開展。在驗收結束后,企業需要獲得研發完成確認書,這是研發活動最重要的證明之一。在研發內控活動中,企業還要加強會計系統的控制,將預算與審計工作結合起來,使兩者相互補充、相輔相成,順利進行。財務人員也需要不斷學習,對研發費用的加計扣除等政策與研究與開發階段的費用核算進行認真研究,使會計核算更加準確,有效的保證企業的資金安全。
(四)拓展信息與溝通渠道
企業研發需要重點關注信息安全管理,企業需要加強知識產權、研究成果等方面的管理,制定嚴格的檔案管理制度,提高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與安全意識,確保企業信息安全。同時,研發項目組的工作人員也需要積極交流,互相探討、開拓思維,豐富研發思路,創新具體的項目研究方法,共同推進研發項目的進度。
(五)加強內控監督與評價
為了確保研發項目順利開展,企業需要建立內控監督與評價機制,定期對研發活動的具體環節與日常工作進行檢查。企業還應將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結合在一起,邀請專業的會計事務所與審計人員對研發費用的使用進行審計。而企業內部則需要成立監督小組與審計委員會,共同對研發活動的開展進行全面監控,將研發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到相關部門,各部門及時解決問題。H企業建立了審計委員會,從組織與業務等具體層面對研發內部控制進行監督與評價,在每個研發周期,對研發內部控制進行評價,根據評價結果實施獎懲,評價標準依據內部控制的有效程度分為效果顯著、較顯著、不顯著、完全無效四個等級。這種評價方式,可以加大對內部控制的監督與評價,促進研發人員工作積極性的提升。
四、結束語
創新能力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研發活動本身就是一種創新性的活動,企業加強研發內部控制對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企業研發內部控制的實務應用有助于提高企業的研發效率,降低研發風險,可以使企業獲得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也可以使企業享受到稅收優惠政策,對企業的長遠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周澤敏.論企業研發內部控制的實務應用與提升[J].現代商貿工業,2017 (23):97-98.
[2]張珍惠.企業管理中內控的落實及應用[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8 (11):43-44.
[3]董必榮,樹成琳.不負時代重托放眼世界研發中國內部控制理論——中國會計學會內部控制專業委員會2016年學術年會綜述[J].會計研究,2017 (1).
[4]張一馳.高新技術企業研發內部控制淺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 (11):176-177.
[5]李常龍.WX鋼模有限公司產品研發內部控制改進研究[D].湖南大學,2017.
[6]張志恒,魏焱潤,王海兵.企業研發業務內部控制系統設計——基于SOA架構[J].財會通訊,2018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