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林全
摘要:人的素質是在交往中發展起來的,對于教學來說,交往的內涵,構成數學課堂交往教學的基本式,對學生今后的成長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關鍵詞:教學 交往 數學
人的全面發展離不開人際交往的協調發展,任何人總是處在一定的人際關系之中,需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現代教育認為,課堂中的交往是學習交往,在課堂中發展學生的交往能力是未來社會的整體要求,心理學認為,交往是人類的伙伴,人的素質是在交往中發展起來的,交往素質是人的整體基本素質的組成部分,體現社會生活中人與人的相互關系,而交往素質的培養則是一種高層次的素質培養。現代社會對人的交往素質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要建設現代化的國際大都市,市場經濟與信息傳播的高速發展,國內、國際交往合作的頻密紛繁,這一切必然反映到學校這個“小社會”中來。當代的中學生將置身于未來學習、生活、工作等各種形式的人際交往中,在數學課堂教學模式中交往正是順應這一時代發展的需要。
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貫徹和落實交往教學,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渠道和方法,那么,怎樣交往呢?
一、首先明確交往的內涵
對于教學來說,交往的內涵就是教師,同學,家長等這些主體之間在一定時間場所、交往的規范和相互之間心境等條件下,為了傳遞思想,交流信息,表達情感和滿足需要的等目的,而產生的師生交往,生生交往和全員交往等,實現心理上的溝通和行為上的相互作用。
數學教學過程中的交往是指參與學習的學生與教師之間全體參與的交往,有個體的交往更有全體的交往,在強調師生交往的同時,也提倡學生之間,學校與家庭之間建立一種親密的交往,利用學生群體教育的力量,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發展。
數學中的交往教學是以辯證唯物主義為指導,不斷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以現代教育質量為目標而構建的教學結構框架,教學交往主要是使學生的主體性得以充分體現,做到在教學中交往,在交往中探索,在探索中發展。例如在一般的數學課堂中,對定理、公式、解題策略、解題方法突破,都是通過先讓學生回顧知識,運用已有的知識去嘗試解決問題,或小組合作,相互討論、協商,尋找方法和途徑,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
二、構建數學課堂交往教學的基本模式
1.教師引導,確定目標
使全體學生明確學習任務,對教學的全過程具有導向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積極的學習動因;啟發學生尋找解題途徑,要求教師設計簡明扼要,且能激發學生達標的內心需要;善于篩選主要目標。
2.獨立思考,自學質疑
使學生產生積極參與小組討論的內心需要,使學生建立起討論主題的認識基礎,使學生形成對小組討論內容的個人見解;充分讓學生在互問中明確理解學習目標,激活課堂中的人際交往,使學生對前面要求的問題正確把握,使學生在獨立自學中產生新問題,使學生在師生交流中體驗到平等、自由、民主、信任,同時受到激勵,指導和啟發、幫助,要求教師精心設計符合學習目標的問題,督促學生積極思考;重點點撥潛能生;在巡視中搜集學生的即時信息,創造積極溝通,平等理解的師生關系,及時鼓勵提出不同見解或問題的學生,善于隨機把握提出的核心問題,通過把握核心問題,引導、示范和分析,啟發學生,學會科學地提問。
3.合作探究,點撥深化
開拓學生思路,加深對教師講授和個人自學內容的理解,并將個人獨立思考的成果轉化為全組共同認識成果;通過群體思維撞擊,進一步拓寬全班學生的思路;糾正小組的局部性錯誤;通過相互競爭,為學生創造更多的自我表現機會;要求教師盡量為更多的學生,尤其是潛能生,防止交流代表集中在成績較好的學生或組長身上,妥善安排各組交流的次數和順序,保證各組之間的競爭機會與表現機會大致相等,善于點撥學生歸納總結。
4.師生溝通,精煉檢測
讓學生在訓練中形成共識,充分發揮學生集體的自學交流,提高交往能力;學會溝通、相互促進;形成良性競爭,調動學生主體的積極性;要求教師精心設計好提供獨立或集體訓練的內容,在巡視中搜集學生的即時信息;在完成練習過程中,重視溝通,形成對練習答案的共識。
在教學的交往中,還必須注意綜合提高,評價反饋。這樣可強化學生的交往合作意識;使學生樹立既要自己認真學習,也要幫助其他同學的雙重責任感,鍛煉學生對否定評價的心理承受能力,通過檢測和評價,進一步培養學生交往素質,同時促進其它素質的綜合發展,教師也可建立新觀念。
總之,交往是現代教育教學中不可忽視的教學方法,是展現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手段,數學是學生的“思維體操”在學生思維訓練中培養學生的交往能力,對學生今后的成長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讓交往創設愉快、和諧的教學氛圍,是教學方法不可缺少的環節。
參考書目:
1、《中學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
2、《教學交往理論對課堂管理的啟迪》 作者:王 玥 冷澤兵
3、《人際交往心理學》,高玉祥等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