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熙鴻 代孟珍 張海宇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企業的財務和經濟收益及其面臨的風險,然后完善了市場準入機制和融資體系、完善了金融機構的內部監督機制、建立了外部信息披露機制、建立了監管信息系統、并提高企業金融機構的獨立性,從這五個方面,提出了企業財務經濟利益的風險防范策略,希望為我國相關企業提供有效的參考,提高風險防范水平。
【關鍵詞】企業金融;經濟效益;風險防范
1 企業金融經濟效益分析
1.1增強核心競爭力并實現協同增效
企業與金融的結合就是企業金融,可以輻射社會發展動力,產生經濟效益。在正常情況下,企業融資具有重要作用,與金融機構的合作將增強自身的實力和規模發展,不僅可以增強自身競爭力,擴大影響力,而且可以不斷發展,增強經濟實力,抵御市場風險。另外,企業融資的實現也對銀行的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企業財務合并后,金融部門可以與其他業務部門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從而綜合考慮企業品牌、資金和人力之間的關系,節約成本,分散市場風險。為了提高經濟效率,可以看出企業融資在實現協同增效和實現互利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1.2有利于改善業績和改善市場結構
金融機構與實物資本的結合可以為機構注入資金,提高企業活力和實際績效,抵御風險,多元化的投資行為也可以促進企業治理和產權結構的完善,為金融機構未來發展提供有力保障。此外,隨著企業融資的發展,該行業的準入限制正在逐步開放。我國對多種所有制經濟結構的大力支持表明,金融市場結構在不斷改善,有形工業資本的增加擴大了服務范圍,企業融資取得了經濟利益,并且不斷發展。
2 企業金融經濟效益面臨的風險分析
2.1企業金融風險
在這個階段,國內金融業正在經歷改革。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金融市場管理體系不夠健全,容易出現風險波動。因此,企業若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需要對經濟利益風險進行綜合分析,制定有針對性的風險防范策略。從自己的角度來看,有些企業沒有多元化的經濟條件,而是實行多元化的經濟模式,將大量資金分散到各行各業,這對核心業務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導致經營不善等問題,最終影響口碑和影響力。
2.2金融市場風險
從市場的角度來看,我國的金融市場目前處于高風險之中,其中大部分是實體行業。如果企業要朝著金融化的方向發展,就必須加強與金融機構的聯系。但是,市場上企業與機構之間存在不公平的交易行為,這導致關聯隱患的風險增加。例如,一些金融機構為企業提供無條件貸款,這種不公平的貿易關系將干擾市場秩序,不利于市場金融健康持續發展,再加上金融市場體系不健全,監管不力,將進一步給企業財務帶來安全隱患。
3 企業金融經濟效益風險防范策略
3.1完善市場準入機制和市場融資體系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金融市場也面臨著改革。為了給企業融資提供良好的環境,國家應完善直接融資市場體系,著力于間接融資市場的多元化發展,擴大融資渠道,以滿足企業和經濟發展的需要,實際需求的減少,降低了企業融資的盲目性。此外,國家還應當完善金融市場準入機制,提高準入門檻,嚴格控制實體和金融機構,鼓勵更多有實力的企業進入市場,從根本上提高資本實體的質量,并減少市場融資,負面影響增強了整個國家經濟環境的風險承受力。為此,國家需要加強財務股東的審查資格,監督企業治理結構,從企業資本發展和業務結構等方面入手,切實做好對實體企業的審查工作,為提高企業財務質量提供擔保。
3.2健全金融機構內部監督機制
為了應對金融市場中的潛在風險,國家需要對金融機構施加管理約束,完善監督機制,確保金融機構監事和董事的獨立性,切實開展工作,制衡各方面。例如,可以建立類別股東投票機制,將股東分為非控制和控股兩類,并完善投票制度,以避免股東濫用權力,并對金融機構的決策產生不利影響。同時,還可以設定適用范圍和投票比例,增強非控股股東的話語權,實現控股股東之間的權力平衡。這樣可以實現內部約束和監督,并最大限度地提高金融機構決策的公正性。
3.3建立健全信息公開機制
建立和完善信息披露機制是企業財務風險防范的有效策略之一。它符合金融機構市場管理原則,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企業的異化行為,這就要求有關部門披露各項經營指標,并披露信息內容,市場內的金融機構受到監督。在制定披露指標時,有必要考慮許多信息,例如企業發展的速度,資產質量和償付能力。特別要注意企業是否制定了風險防范措施和風險防范與控制策略,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差異化管理。此外,金融企業也要做好風險防范,可以建立專家委員會,聘請國際權威人員,制定全面的決策機制和外部控制系統,并開展諸如員工流動性,政策引進和企業管理投資方向等問題,從而提高企業財務決策的科學性。
3.4建立監管信息系統
要開展企業金融風險防范,必須建立健全的信息監管體系,對金融機構進行有力的控制。國家監管部門應當承擔義務,加強有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加強監管,營造良好的市場金融環境,并加大對不當交易的處罰力度,避免黑箱交易等交易。也有必要引進科學技術,完善信息系統,及時監督財務領域中的問題,密切關注企業財務的發展趨勢,根據系統信息對企業財務決策做出有效的判斷。監管機構一旦發現企業不符合資格,便應立即提供預警,以防止其進入金融市場。對于合格的企業,監管部門應在進入行業后根據系統信息及時了解企業的財務布局,確定相關聯系人,并控制最終控制人的能力和決策的影響,從而對風險進行科學判斷和調查的水平和規模。
3.5提高企業金融機構的獨立性
如今,為了滿足金融市場的發展和企業的需求,國家需要金融市場和企業共同努力,以增強企業金融機構的獨立性。具體而言,可以制定具體的法規,明確規定企業面對財務風險時應面對的能力和要求,并增強企業的獨立性。此外,企業還應明確其在金融市場中的地位,從戰略角度看待金融機構,重視企業金融機構的合理發展,制定風險預警方案,做好財務分析和研究工作,進行資金評估,并避免陷入業務困境。
參考文獻:
[1]楊洋.企業金融經濟效益分析及其風險防范策略[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9(10):165-166.
[2]羅莉莎.企業金融經濟效益風險及對策分析[J].中國商論,2019(09):38-39.
[3]高望宇.企業金融經濟效益分析及其風險防范措施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9(05):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