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繼超
一、課程思政的內涵
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應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課程思政是指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課程思政本身具有很強的時代性,不同于我們以往所說的學科德育。課程思政是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指導下的綜合教育理念,也是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為了達到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一個方法論。
課程思政的側重點在于通過非思政課程中思政要素的滲透對學生進行思想上的引領,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我們之前所熟知的是“思政課程”,即通過專門教授有關思想政治理論的內容來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的課程。而“課程思政”要求各個課程各個學科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而行,即在非思政課中進行思政教育。將思政教育寓于各學科教學之中,實現從“專員育人”到“全員育人”,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轉化,首先需要結合各個學科本身的特點以及各個課程的教育目標,尋找和挖掘各自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政教育要素;其次教學過程中在各學科教學體系中尋找與思政知識體系的“融合點”,潤物細無聲地進行融合。
課程思政是實施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在新時代背景下,把思政教育、立德樹人融入日常教學中,在中學教育階段培養學生明是非、辨美丑、積極向上的精神品質是非常重要的。
二、寓課程思政于高中數學教學的意義
1.必要性
習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在青少年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我們必須加強引導,扣好他們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這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視。高中生思想發展尚未成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蝕。學生們現在普遍使用手機電腦網絡,然而網絡上的信息魚龍混雜,充斥著大量的誘惑,對于心智還未完全成熟的高中生來說,會產生不良的影響。在高中數學教學中,老師有責任與義務通過數學知識的教學來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價值觀上的正確引領,真正地做到“教書育人”。
2.可行性
高中生還是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還沒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思想還沒有成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處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期,這為我們進行中學課程思政的實踐提供了很大的可行性。雖然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一門科學,屬于理學范疇,但是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依然可以通過相應的數學知識、數學文化以及數學語言符號背后的思政元素進行課程思政的實踐。
三、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實踐課程思政的方法
高中數學教師需要思考在高校實施課程思政的引領下,如何在高中數學教學之中加入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將課程思政寓于教學之中,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
1.通過課程內容滲透思政
(1)辯證唯物主義觀
高中生應當具有辯證思維,運用辯證的眼光看待事物。數學的產生與發展、數學本身所要求的思維特征等等都蘊含著豐富的辯證唯物主義要素,數學教師要挖掘這一思政要素。
(2)愛國主義思想
數學包含著高度抽象的語言文字符號,但是一個個數字背后不是冰冷的,是有溫度的,是有意義的。
(3)科學素質
數學的科學性與嚴謹性要求我們不能胡編亂造,要尊重科學、尊重事實,要有理論依據支撐。學生學會科學準確的知識與方法才能去分析、解決問題。
(4)良好個性品質
學生是一個個完整的人、有獨立思想個性的人。教學時要給予學生各種各樣的機會展現自己、表達自己。例如,教師針對不同氣質的學生因材施教;從興趣出發幫助他們建立興趣小組,利用數學園地開辟“一題多解”、“你追我趕”等欄目;及時表揚學生,增強自信心;數學教學中分組學習,個人學習與小組學習相結合,溝通交流,共同進步。
2.通過課程進程滲透思政
數學教師要重視教材、吃透教材、深入挖掘教材。教材中有很多在教學中可以滲透的思政要素,例如,教材中閱讀與思考部分有著豐富的數學史,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也可以讓其感受數學發展的歷史,教師可以將這些內容合理融合在教學內容的引入環節以及例題和練習題的問題背景中。
數學課堂上對于學生來說,數學知識是枯燥的還是有趣的,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教學藝術。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一些有趣活潑的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來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例如在函數的基本性質、指數函數和對數函數等教學時,帶領學生運用計算機軟件繪制函數圖像從而探究其性質,使其對函數的認識更加深刻。同時,教師可以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或者其他學科聯系起來,將數學變得靈動起來。
對于教師來說,要對課程思政有著深入的理解,要有實施課程思政的意識。其次,教師要找到高中數學知識中可以與思政要素相結合的點,做好融入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并在良好的課堂班級氛圍中實踐課程思政。
3.通過課程活動滲透思政
數學課堂可以利用計算機和實驗教具等輔助教學,學生親自動手感受與探索,提高積極性與主動性。
教學中設置數學建模例如建立函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探究與發現以及文獻閱讀與數學寫作等活動,小組同學合作探究發現,培養學生合作精神,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探索、閱讀文獻、表達成果,有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4.通過課程評價滲透思政
新課標理念下教師應注重過程性評價,不能只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例如,質性評價和量性評價相結合,在學生的作業試卷末尾處留言,與學生紙上交流,鼓勵學生為主;建立每一個學生的數學成長記錄,記錄可以由學生本人、同學、家長以及教師共同填寫,合力促進學生在數學上的發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