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鈺娟 王承馨
【摘要】醫療行業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醫院成本控制和精細化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醫院一切經營活動應實行預算管理和成本管理,加強資產管理,完善藥品和醫療服務價格體系,杜絕浪費,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以期實現醫院管理工作的科學化和規范化。
【關鍵詞】精細化管理、成本管理、預算管理
醫院是特殊服務行業單位,同時也是經營性的醫療衛生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作為醫院管理的核心,隨之要求越來越精細化。財務精細化管理是指對財務管理的精確定位、精益求精,細化目標、細化考核。如何向管理要效率,以精細化、規范化管理努力降低醫療成本,加強對醫院人、財、物的有效管理是醫院管理者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提升經營管理精細化水平的必要性
隨著醫改的推進和醫院自身發展的需求,精細化管理成為醫院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目前面臨著:財政撥款難以滿足醫院運營成本需求;醫保報銷費用難以覆蓋醫院全部花銷;醫藥分開但補償機制尚不完善,醫院收入受到影響;醫保支付方式改革需要醫院承擔費用控制、分擔風險;分級診療制度建立過程中,病種結構變化、病人來源變化、醫療資源重新布局帶來影響;……,迫于現實中存在的種種壓力,公立醫院進行精細化管理已成為一個共識。
二、提升醫院精細化管理的途徑
為了打造一個精細化管理工程,醫院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基礎管理精細化、成本管理精細化、預算管理精細化、績效管理精細化。
(一)基礎管理精細化
嚴格規范財務管理工作流程,通過邀請相關部門的專業人員修訂流程圖,對各個工作流程加以圖解化,用一套流程符號來繪制流程圖,符號規范,線路清晰,一目了然,使財務管理制度能夠全面、直觀、形象的反映,內控制度得以落實;同時也有助于財務人員輪崗時了解掌握各工作崗位的程序與責任,縮短了崗位轉換的適應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成本管理精細化
通過加強成本核算,建立健全成本管理控制規章制度,實行全員、全程、全方位的管理,最終使醫院向著高質量、低消耗、高效益的方向發展。將可控成本細化到崗位、量化到績效工資,確保用較少的消耗獲得較高的效益,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為財務精細化管理奠定數據基礎。
(三)預算管理精細化
全面預算管理是財務精細化管理的基礎。根據財務制度的規定、預算編制的依據、范圍、流程的關鍵點,將醫院戰略、業務規劃、工作目標與財務預算四者很好地整合起來,設計預算執行控制、分析反饋、預算調整等流程,形成一個完善的預算管理體系。在預算執行中,實行歸口管理、分級負責。將各項預算指標歸口到各相關職能部門進行管理,對支出項目中有預算定額標準的,嚴格按預算標準進行監控。財務部對預算執行中存在問題應提出整改建議,并對問題的原因進行動態深入剖析,醫院管理層對財務部門提出的整改建議應進行落實并追蹤改進方案的執行。
(四)績效管理精細化
績效考核是財務精細化管理的工具。為了提高員工對醫院精細化運營的支持和理解,需要建立醫院績效管理制度,明確員工績效目標,制定績效考核標準,確定考核權重,建立考核規則和辦法,與員工的晉升、晉職、薪酬待遇掛鉤,確保醫院精細化運營的績效成果。
三、提升醫院精細化管理的對策
(一)優化財務管理體制,提升財務管理水平
要精細地管理好醫院的財會事務,必須優化財務管理體制。首先要建立“統一領導,集中核算,監督制衡,科學決策”的財務管理機制,實行財務回避制度,防止差錯舞弊行為,確保財務安全。其次,制訂全面的財務規章制度,定期檢查、考核和分析各項財務管理制度的執行情況,做到有章可循,管理精細。第三,建立實施內部審計制度,依照法律、法規和財務制度對醫院的經營收支、經濟合同、專項資金、工程項目及干部離任等經濟活動進行獨立的檢查和評價,揭露財務管理潛在的風險點。第四,加強信息化建設,將醫療業務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和風險評估系統有效結合,實現財務管理實時統計、實時分析和及時調控。
(二)實行預算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實行預算管理首先要成立預算管理機構,按照收支統管,統籌兼顧,積極穩妥,保障配套的原則,編制年度業務收支預算。建立預算考核制度,定期對各部門、各科室預算執行情況進行考核,確保預算平穩執行;加強對固定資產、藥品、材料及各類物資的采購管理,將采購計劃納入預算,避免藥品、衛材積壓;加強營運資金管理,將營運資金納入預算,保持貨幣的適當存量;減少應收款項在流動資產中的比重,及時回籠資金,防止出現壞賬呆賬,避免財務危機;加強流動負債管理,將短期借款,應付票據,應付賬款,應付工資,應付稅金等納入預算,控制債務風險,提高流動負債的利用率。
(三)實施成本管理,提高資產利用率
實施成本管理,首先要建立一個從科室到院級的成本核算指標體系,以成本預測、成本核算、成本控制、績效評估為主要形式,全成本核算,深入分析人員和資產效益,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員成本、材料成本、能耗成本、服務成本。其次,建立約束和激勵機制,即設定各項業務的成本限額,以實際成本和成本限額比較進行成本差距分析,考核各科室經營管理費用,實行獎懲制度,達到節約成本,擴大收益的目的。第三,盤活閑置設備,制定固定資產轉移、調入、調出、收發、領退、報廢和清點制度,明確管理人員職責,提高設備利用率和資產利用率。
(四)完善藥品和醫療服務定價體系,提高經濟效益
完善藥品和醫療服務定價體系也是提高醫院經濟效益的一條有效途徑。首先從“總量控制,結構調整”原則出發,以規定藥品最高限價,確定藥品收入占業務收入的合理比例,制訂一套相對完整、科學,操作性強的藥品、材料和物資的價格體系,從而確保經營效益。其次,適當提高醫療技術收費和勞務收費的額度,找到一條主要依靠技術勞務收入、設備占用收入補償的醫療服務收費途徑。第三,積極發展各類特需門診、病房、保健康復等醫療服務,滿足不同層次人群的多樣化需要,擴大醫院收入,提高經濟效益。
總之,在醫院的財務管理工作中實行精細化管理可以有效推進醫院的全面預算管理,提高醫院的財務管理工作效率。在實施過程中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以有效的控制成本,從而為醫院帶來更多的效益。
參考文獻:
[1]劉夏研.公立醫院財務精細化管理的思考[J]消費經濟研究,2018(02).
[2]何婷.公立醫院精細化成本管理研究[J].經濟師,2018(4):226-227.
[3]劉志偉.新時期公立醫院全面預算管理新模式的思考與實踐[J].財會學習,2017.
[4]徐楠.民康公立醫院全面預算管理體系優化研究[D].吉林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