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川玲
【摘要】在教育治理的現代背景下,職業教育要以更加寬廣的視野關注到整個教育的方方面面,無論是學校、師生還是和社會以及政府之間都應當能夠形成一定的相互關系,政府要能夠很好地發揮調控的功能把握學校職業教育發展的大方向,而學校則是作為職業教育的最前線應當最大限度提升和保障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推動教育治理現代化的進程。本文將從教育治理現代化的角度談談職業教育的各個主體之間應當怎樣才能更好的進行融通互利。
【關鍵詞】教育治理;現代化;職業教育
在我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開始不斷出現新的經濟發展方式,這也因此在某種程度上推動了產業的升級和創新,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人才逐漸成為社會的緊缺資源,很多地方甚至涌現出專業人才短缺等嚴重問題,但同時“就業難”也成為了一個嚴重的問題,社會人才資源的缺乏導致企業無法招攬合適的人才,而有就業需求的人往往又因為技術不過關而被淘汰,因此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迫在眉睫,我國必須加快技能型人才培養學校的發展,同時幫助他們協調好包括學校和社會、政府之間的關系。
一、當前職業教育當中各主體之間關系的現狀
(一)各主體之間缺乏統籌,協調不一致
在整個職業教育發展的過程當中,雖然一直強調要社會、政府、學校和師生之間形成統籌的關系相互推動和促進,但是由于資源共享上長期存在一定的“斷層”,導致在整個過程中信息和資源的傳遞一定的滯后性,很多信息不能夠及時傳遞和更新,導致各個主體之間缺乏必要的聯系,布能夠做到真正在實施過程中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考慮,往往協調的結果會將發展的方向帶上一個“不正確”的道路。
(二)沒有實行統一的衡量標準
如今,職業教育在我國正處于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國家鼓勵進行職業學校的建設,也正因為如此很多學校開始紛紛申請資金進行建設,但是在整個建設的過程當中常常因為缺乏有效的溝通,導致申請資金進入實施的過程當中出現一定的“重復”,再加上由于缺乏實際的調查,導致整個設施建設在后期常常出現設備閑置的現象。
(三)只關注自身建設,缺乏和社會之間的融通
在某種程度上社會發展常常是要快于教育發展的,在整個社會技術轉型和升級之后,教育發展才在一個被動的階段被推著向前發展。
二、關于職業教育下各方主體融通互利的理論支撐
(一)職業教育當中的成本分擔理論
教育投資常常體現出“誰投資誰受益”的狀況,因此不管是對于師生還是學校亦或是政府和社會而言,他們都應當成為學校教育的“投資者”。
(二)職教資源的準公共產品理論
之所以說教育資源是“準公共產品”,這是因為它還包括了一部分“公共產品”二者相互混合構成了如今職教資源的基礎。對于職業教育而言自然是離不開政府的支撐與扶持,政府投資能夠更好地促進其發展,當然除此之外,非政府機構也同樣可以通過合理的方式,經市場資源的配置來推動職教資源的發展與壯大,二者之間互惠互利,推動其可持續發展。
(三)職業教育和經濟發展之間的互動理論
經濟發展能夠推動職業教育的發展與壯大,而職業教育的發展也會不斷推動經濟的發展走上更加優化的道路。勞動力的質量和規模會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經濟發展中的強大推動力,高質量的人才會為社會提供高質量的服務,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就是為了能夠推動和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這樣一來才能夠有效提升經濟發展的步伐。
三、再教育治理現代化的大背景下各方主體應當履行的職責
(一)實現政府在職業教育當中的統籌協調
政府一定要發揮好其統籌協調的作用,政府作為宏觀層面上的主要力量,無論是加大公共財政對職業教育的投入還是將職業教育經費納入必要財政支出,都要求政府能夠綜合考慮每一所職業院校的實際情況,有的放矢的進行資源的投放,資源投放過程中要能夠盡量使資源利用率達到最大化,并且在整個產業結構調整的過程當中,也要結合實際情況,為職業院校引進一定的人才,推動并幫助職業院校的師資建設的擴寬和完善,加強各所職業院校之間橫向和縱向的聯系,不斷完善職業院校的教育現代化發展體系,優化校企合作的渠道,提升人才培養的成果,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
(二)發揮學校在職業教育當中的核心作用
學校作為職業教育的主戰場,必須發揮其在職業教育當中的主體地位,首先學校要做的就是不斷提升和優化引進先進的師資力量的途徑,以一系列優惠的政策吸引人才;其次就是要加強職業教育本身,要不斷的優化教學大綱,教師在整個教學的過程當中要注意教學方法的創新和提升,要能夠在教學當中不斷發展和創造出新的教學增長點,同時要在不斷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實踐教學當中要能夠不斷結合企業、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需要,任何的發展方略要嚴格按照經濟發展和社會的要求進行制定。要將學生培養成合格的實用性人才,并具備一定的創新創業能力。
(三)增強師生在職業教育當中的參與度
師生作為職業教育當中的主要參與者,學生需要配合老師完成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同時也要求教師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實踐機會。培養學生成為實用性人才,就是要求教師能幫助學生實現“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教師應當積極和企業進行對接,和企業之間達成一定的實習和參觀協議,讓學生能夠在學習完畢理論基礎之后又可以進行實踐的機會。
(四)提升社會在職業教育當中的幫襯作用
職業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向社會當中輸出更多的有用的人才,這樣一來才能狗很好的推動社會的發展,但同時社會作為職業教育的投資者,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職業教育的發展和壯大,因此說二者相輔相成。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育治理現代化的大背景下,只有實現了政府、社會、學校和師生之間的融通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促進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并為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助力。在未來,人才戰略將會不斷的發展和壯大,只有不斷提升人才素質才能更好地適應這一轉變。
參考文獻:
[1]韓一松.教育現代化視域下職業教育治理共同體:特征、問題及路徑[J].繼續教育研究,2017(6):56-58.
[2]查吉德.治理現代化視角下的職業教育政策供給分析[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1):6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