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燕
【摘要】眾所周知,群眾文化是在發展的整個過程中自主衍生出來的一種產物。也是經濟實踐的重要成果,切實有效地結合具體情況開展相對應的群眾文化,并使其逐步普及和推廣,對于我國精神文明建設有極大的推動作用。在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國夢的前提背景下,我們要不斷推進文化事業的發展,使現實中的常見文化內容在文化的發展過程中充分地整合和融入,從根本上有效構建起具備我們中華民族特色的群眾文化,而且使自身眾多的特色因素在文化的發展過程中進一步凸顯出來,形成自我的社會價值和文化作用力。
【關鍵詞】群眾文化;社會功能;文化價值
當前,群眾文化是指人們職業外,自我參與、自我娛樂、自我開發的社會性文化。是以人民群眾活動為主體,以自娛自教為主導,以滿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為目的,以文化娛樂活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歷史現象。第一、群眾文化概括了主體為群眾,客體為活動;第二、群眾文化內容廣泛,以文化娛樂活動為主要內容的。第三、群眾文化包含了群眾文化活動、群眾文化工作、群眾文化事業、群眾文化隊伍。
1 群眾文化的概念
群眾文化以滿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為目的的社會性文化,是我國一種獨特的社會文化現象。群眾文化是在群眾的主體意識中誕生的文化,反映在人們除自身從事領域之外的種種文化活動上。群眾文化本身是一種娛樂文化,是社會自由人和區域生態,地方文化共同組成生成的文化品種。每個國家根據自己的群眾主體不同,群眾文化的形態也不盡相同。我國的群眾主體是城鎮社區居民與農村農民,因此我國的群眾文化也必須將基礎扎根在基層,扎根在群眾之間。由于中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因此不同地區的群眾文化帶有極強的民族特色,所展現出的形態也千差萬別。這使得中國各地方、各省市的群眾文化擁有顯眼的民族烙印。中國的群眾文化不僅不可以被其他文化所替代,同時也不能被其他地區的群眾文化取代。每個地方的群眾文化都有自身的獨特性。每個地方的群眾文化組成體系、組織機構、運行機制和管理機制都各不相同,比如云南彝族的彝劇、彝戲,其文化素材為彝族的民歌,唱腔中包含梅葛調、瑪嫫若調、嘎拉頗調等不同的音樂曲調,這些音樂曲調自成一系,和主流的音樂曲調完全不同,在其他地方戲劇中也找不到可以類比的曲調區別方式和標準。這就是地方民族文化帶來的群眾文化的獨特性,而這種豐富多變的民族特色也是中國群眾文化最突出的特點之一。
2 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
2.1娛樂和溝通功能
娛樂性和溝通性是群眾文化所具有的兩大特性,群眾文化比其他文化更受到人民群眾的青睞,這也是原因所在。現代社會發展越來越快,生活節奏也越來越快,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大家需要找一個釋放壓力的出口,相關數據表明,娛樂活動是人們獲得幸福感的來源之一。閑暇之余,人們通過參加集體活動來放松心情,緩解壓力,還能增強體魄。現在很多人其實都處于亞健康狀態,缺少運動,參與集體活動不僅拉近了人和人之間的距離,還充實了自我,這樣的集體活動習慣成自然就成了群眾文化。
2.2促進團結和儀式
人們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各種各樣的儀式,儀式可以說是和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并且儀式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地加強社會凝聚力,推動人們不斷進行團結,建立良好的品質。群眾文化的發展也是生活中的一項意識,群眾文化把人民群眾聚集在一起,讓大家進行交流和協作,促進了人們之間的團結幫助。
2.3遺產保護功能
群眾文化具有群眾性強、參與范圍廣的特點,同時還具備宣傳娛樂、啟迪心靈、凝聚人心的功能,這些功能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群眾文化的開展能夠拉近人和人之間的距離,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創設良好的人文環境。另外,群眾文化的組織者、實施者包含一批熱心的民間文化藝術家、藝術骨干,在他們組織的群眾文化活動中會潛移默化地滲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理念,從而帶動社會全體人民參與到非物質文化的保護中。
3 群眾文化的文化價值
3.1主導文化襯托群眾文化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民族隨著時代的變遷也在不斷地發展,社會的發展受到主導文化的影響,同時主導文化影響著群眾文化的發展,主導文化也需要群眾文化的支持,兩者相輔相成,關系緊密。群眾文化、主導文化兩者如果能夠結合起來,配合彼此發展,我國的文化地位會更上一層樓,有助于我國實現建設文化強國的目標,從而使我國文化朝著更正確更健康的方向發展。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活動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以滿足不同群眾的不同需求。大家都積極參與到群眾文化活動中來,搭建一個交流平臺,大家互相溝通傾訴,釋放壓力。群眾文化的開展凸顯了主導文化的作用。
3.2促進精英文化
群眾文化對于精英文化的發展有制約和促進作用。精英文化脫胎于群眾文化,同時也依賴群眾文化。群眾文化是精英文化的基礎,精英文化的發展要建立在群眾文化發展的基礎上。精英文化的主體是具備豐富知識儲備,個人素質較為優秀的少數群體,而這部分群體的根源來自于群眾文化的主體,也就是人民群眾。加強后者的文化建設可以提高前者的主體質量和數量,對于前者的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因此通過發展群眾文化,精英文化也會得到對應的發展,對于社會的建設也能起到良好的增強效果。
3.3群眾文化和文化產業
群眾文化建設過程中,文化產業逐步興起,主要包括了具有公益性的國家文化產業以及營利性的民營文化產業等。隨著文化產業的出現和發展,相關部門必須以一定的文化市場為基本前提,而文化市場的不斷發展與我國人民群眾的文化鑒賞以及消費能力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在群眾文化不斷建設的過程中,社會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可以說是群眾文化建設過程中的重要內容之一,文化產業的不斷發展為群眾文化活動提供了有效的載體,其發展不僅繁榮了我國的文化事業,也使中華民族整體的文化素養得到了顯著提高。
4 結語
總之,群眾文化目前已經成為了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支柱,是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發展一切的核心,可以有效地推動我國經濟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為此,需要不斷地研究群眾文化中有關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的部分,為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可靠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葛勃.職工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8(14):187,214.
[2]張秋英.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淺析[J].才智,2018(06):210.
[3]趙學強.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淺析[J].中國民族博覽,2018(02):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