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瑜
引言:
近年來,隨著計算機科學的飛速發展,計算機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人們的工作與生活之中,成為人們日常生活所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作為新時代背景下人們生活所需的一項重要工具,計算機在教育領域也必須被重視起來。近年來,全國各地小學已經開始廣泛地進行小學階段的計算機教育,以求幫助孩子們更早掌握計算機的相關知識,更加融入于信息化的大潮中。在開展計算機教學時,我們卻常常發現一個問題——小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上經常出現亂敲鍵盤的現象。這一問題無疑影響了正常的教學流程,使得教學效果受到很大影響。想要進一步提升小學計算機課堂的教學質量,真正達到提升小學生計算機水平的目的,教師們就必須詳細分析這一問題產生的各方面原因,并針對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設性意見。
一、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上亂敲鍵盤現象產生的原因
基于對亂敲鍵盤現象的觀察與分析,在對學生與教師們的問卷調查以及單獨談話的基礎之上,我們可以總結出,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上亂敲鍵盤現象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第一,小學生群體由于心智發育尚未成熟,缺少定力與耐心堅持以高集中度接受信息技術課的教學內容,因而經常會在課堂上出現焦躁、不耐煩的情緒。在此種情緒的影響之下,他們會通過亂敲鍵盤來發泄自己內心的焦躁。而這一舉動產生的鍵盤的噪音又會帶動其他人產生焦躁的情緒,從而影響整個班級的教學質量。第二,小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上亂敲鍵盤還有一部分是因為感受到學習打字對他們而言十分有難度,因而產生畏難心理,通過亂敲鍵盤的行為來釋放內心的挫折感和壓力。第三,小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上亂敲鍵盤有可能是出于好奇心理。對于小學生來說,電腦是未知而有趣的事物。因此,小學生經常因電腦未知而產生興奮的情感,再加上一部分同學好奇心過剩或者具有多動癥的特征,鍵盤就成為了他們的“玩具”,或者說表達內心興奮感的工具。最后,小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上亂敲鍵盤的行為還有可能與教師的上課教學節奏有關。如果教師的教學節奏沒有匹配上學生的學習進度,那么學生一方面可能因為教學進度過快而感到焦躁與不安,另一方面可能因為教學進度過慢而感到不耐煩,這兩種心情的出現對教學的順利開展都有著非常負面的影響,導致小學生通過敲鍵盤來發泄內心的情緒。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知,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上亂敲鍵盤現象的出現與教師和學生兩方的情況都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因此,想要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就必須切實認真分析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的相互作用情況,針對具體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二、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上亂敲鍵盤現象問題的解決
基于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上亂敲鍵盤現象產生的各項原因,我們提出解決問題的針對性意見,以達到維護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秩序、切實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首先,從教師角度出發,教師需要積極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與專業素養,通過閱讀書籍、進一步學習培訓等方式,提高把握學生心理狀況、應對課堂突發情況的能力,對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上學生亂敲鍵盤現象達到更深入的理解,并積累充足的理論知識以在這一問題出現時及時高效地予以解決。教師還需要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轉知識傳授型教學為師生互動型教學,提高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上的融入感,時刻注意學生對知識的接納程度、理解程度,根據教學的實際效果合理安排教學進度。同時,學生在產生負面情緒的時候也需要盡力去控制自己的情緒,避免影響整個課堂。并且,學生如果對教師所講授的某一部分知識存疑,也需要及時提出來,盡快解決,以免跟不上課程進度,造成恐慌與焦躁的心理。最后,教師和學生之間需要加強溝通。教師需要向學生強調亂敲鍵盤對課堂氛圍產生的負面影響。如果出現了亂敲鍵盤的情況,教師需要盡快掌握出現這種問題的學生的心理機制,對癥下藥,針對性地進行解決。
經過一年的努力,我們發現,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上亂敲鍵盤現象問題已經基本被我們所克服。如今,小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上基本能做到跟隨教師的思路進行學習,不掉隊,高效率。課堂上亂敲鍵盤的聲音基本上已經消失,偶爾會出現的時候,教師和身邊的同學也會及時進行提醒,維護好課堂的整體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也得到了增加,學生的問題能夠及時解決,教學帶給學生的是學習到知識的成就感,而非被困難所攔截的挫敗感。在各位教師一年的協同努力之下,我們的教學活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上亂敲鍵盤現象問題得到了初步的解決。
三、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方式反思
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上亂敲鍵盤現象問題的出現暗示著我們,教師與學生作為兩個課堂教學的主體,他們在課堂上的行為與狀態對課堂教學的秩序與效果都起著非常重大的影響。從教師的教學水平,到學生的課堂綜合素養,再到教師與課堂的匹配程度與和諧關系水平,都需要我們在實際教學中仔細斟酌衡量,根據現實教學情況給出合理的反饋。其中,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我們的傳統課堂是以教師為主導,教師主動講授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知識,二者的地位不對等,互動程度很低,因而教學效果收到了很大的限制。但是,我們的教學不僅應重視教師傳授知識的過程,也需要重視學生作為教學目標的課堂主體地位。我們需要在教學活動中轉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以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重視學生的反饋,關注學生的感受。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上,只有達成教師與學生的良性互動,才能真正將教學效果實現出來,以達成素質教育、綜合教育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