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珍娥
摘 要: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只有以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為目標,將傳統教育與核心教育相融合,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對文字的感知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學審美能力,加深學生的情感體會,才能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文章對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及其培養路徑進行探討。
關鍵詞:語文教學;核心素養;內涵;培養路徑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03-0114-02
受教學改革的影響,當下語文教學中逐漸重視多元化的培育標準,通過提升學生核心素養以實現語文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在核心素養培養方面,教師大多會采用傳統文化故事的引導、高尚精神品性案例的學習、豐富游戲情境的營造來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質和學習生活習慣,進而通過教學引導使學生形成優秀的品格。這樣,不僅可以提升教學效率,還能有效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本文對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語文核心素養培養存在的問題及語文核心素養培養路徑進行論述。
一、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
語文核心素養是學生語文能力的體現,其中不僅包括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還包括對學生思想情感、審美情趣、個性品格以及學習習慣等進行的多元化綜合評價。在傳統語文教學中,教師作為教學的主體往往依照書本知識對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講解。此種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語文知識的積累,也無法為學生帶來審美能力及文學素養的提高。在新課改背景下,我國開始重視素質教育,由此語文教學改革也逐漸步入正軌。通過開展素質教育,學生的語言、情感、聽說讀寫以及審美等能力都能夠得到培養,學習習慣以及學習方式也會得到矯正,還能夠為今后的成長道路帶來更多的積極影響。
二、語文核心素養培養存在的問題
在核心素養培養過程中,由于其教學方式與傳統教學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往往會使得教學活動的開展出現沖突。受學校自身的管理影響以及教師和家長對傳統“應試教育”的信任,核心素養培養往往無法深入開展。實際教學中,教師也因缺乏核心素養培育方法的專業培訓,無法通過創新教學有效提升核心素養培養工作的質量。此外,“應試教育”在我國具有一定的發展基礎,部分教師和家長盲目認為成績決定一切。但“應試教育”具有較大的教學弊端,會使學生的興趣、審美、品德等素養都得不到培養,不利于學生的綜合發展。
三、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實現路徑
1.將傳統教育與核心教育相融合
在核心素養課程教育的開展階段,首先應當完成教師以及學生家長的教學思維轉變,而這種轉變需要一個過程。因此,在進行核心素養培養的過程中,不可直接進行教學方式的更替,而應當首先將傳統教學方式與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方式相融合,使學生以及教師都能逐漸適應。
2.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思維
受生活環境、學習能力以及思維方式不同的影響,學生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因此,在推進核心素養培養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尊重學生之間思維的差異性,通過注重每一名學生的教學反饋,提高教學質量。人與人之間存在基礎性的差異,且對待事物的看法以及思維角度都不盡相同。教師應當以身作則,打破傳統教學思維方式的局限,尊重學生個體之間存在的差異性,根據學生思維的差異性展開個性化教學,加深其思維的深度。
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于知識的主動探索往往起始于興趣,因此想要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就要先讓學生產生興趣。例如,通過對當下實際語文教學的分析發現,通過閱讀小說,學生對語言的敏感性能夠得以有效提升。但在實際教學中,對于小說的閱讀,家長以及教師往往持有不同意見。小說本身具有豐富的故事情節,并且語言的運用更通俗易懂,因此,閱讀小說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想象力,還能夠培養學生對文學的學習興趣。即使不喜歡看書的學生,通過閱讀小說也容易產生學習興趣。在任何學科的教學中,首要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學生產生興趣,才能夠自主探究,有效促進核心素養的培養。
4.加強學生對文字的感知能力
加強學生對于文字的感知能力,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對文學知識的學習效率,而且有助于學生對課外知識的積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對課本知識進行深入探索,還要鼓勵學生進行課外書籍以及相關文章的閱讀。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對于詞句的運用往往更具有代表性,語文教師可組織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關鍵語段的背誦,從而加強學生的知識積累,培養學生的文字感知能力。例如,在《觸摸春天》課文的學習中,學生因缺乏體驗無法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入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一些關于春天的畫面和視頻,引導學生進行朗讀和背誦,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體會文章所描繪的美麗意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培養自身的創造性思維,而且能提高對文字的感知能力,促進語文素養的有效提升。
5.提高學生的文學審美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傳統文學名著開展文學審美教育,使學生能夠通過名著的學習,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教師還應對學生的個性和品格發展進行創新引導,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古詩詞的學習中,學生能夠通過充分品讀古詩詞對情境的描寫和情感的寄托,培養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產生對古詩詞的獨特理解,進而提高文學審美能力。在語文教學中,僅局限于課內閱讀往往無法提高學生的文學審美能力。因此,教師可給學生推薦一些文學經典名著,讓學生在課外閱讀。這樣,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通過不同領域專業知識的獲取提高綜合素養,還能夠讓學生通過閱讀各種文體和風格的文學作品提高文學審美能力,促進語文核心素養的提高。
6.加深學生的情感體會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的引導作用不僅體現在為學生提供專業知識的教學,而且體現在思維方式、情感表達的引導上,使得學生對于語文知識有不同的見解。例如,在教學《媽媽睡了》一文時,教師可讓學生對課文中所描寫的“媽媽”睡著的樣子進行語句分類,并引導學生回憶自己媽媽的形象,嘗試描寫自己媽媽睡著的樣子,使學生充分掌握文章中詞匯及語句的運用,并且能夠與課文中媽媽形象的描寫產生情感共鳴。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將自身經歷與課文相對應,不僅會對課文內容有更為深刻的記憶,掌握詞匯的運用方法,而且通過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也學會了如何在寫作中表達情感,培養了想象力和創新能力,提高了語文核心素養。
綜上所述,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將傳統教育與核心教育相融合,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對文字的感知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學審美能力,挖掘學生的情感體會,還要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使其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能夠自主高效地學習,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形成。
參考文獻:
[1]錢衛秋.核心素養理念下語文教學方式的變革[J].小學教學參考,2018(36).
[2]張梅花.關于閱讀教學中如何提升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思考[J].內蒙古教育,2018(24).
[3]尹達,田建榮.語文核心素養循證教學:內涵、特點與原則[J].語文建設,2018(35).
[4]吳麗華.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語文教學探究:問題、策略與路徑[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32).
[5]張排喜.語文核心素養與審美鑒賞及創造[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7(36).
Discuss on the Connotation and Cultivation?Path of Chinese Core Literacy
Wang Zhen'e
(Liu Jin Primary School, Nanping School District, Zhuanglang County, Gansu Province, Zhuanglang 744699, China)
Abstract: In Chinese teaching, only by taking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re accomplishment as the goal, and only by integrating traditional education with core education, respecting students' different thinking, stimulating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strengthening students' perception of characters, improving students' literary aesthetic ability, and excavating students' emotional experience can we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and cultivate students' Chinese core accomplish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of Chinese core literacy and its training path.
Key words: Chinese teaching; core accomplishment; connotation; culture p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