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冬梅
如何更好地教育留守兒童,引導他們朝健康的方向發展是每一個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班主任需要用愛澆灌留守兒童貧瘠的心靈,讓他們在愛的扶持下越飛越高。
一、加強師德修養,給予兒童關愛
對留守兒童而言,其父母大多在外務工,他們并沒有多少機會和親人團聚。這就導致留守兒童缺乏安全感,渴望親情。班主任就需要關愛留守兒童,讓他們切身體會教師和集體的溫暖。
班主任要和學生保持密切溝通,特別是針對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需要付出更多的關愛。例如,筆者在執教過程中遇到這樣一個孩子,他從小父母離異,媽媽生下他不久就離開家外出務工,從此杳無音訊。他自始至終都沒見過媽媽的樣子。而他的爸爸也在外地工作,所以一直把他寄養在爺爺奶奶家。盡管那個學生非常聰明可愛,可又格外調皮,不僅上課不認真聽講,還會隨意破壞課堂紀律,完全不服教師的管理。只要教師批評他,他就會在地上撒潑耍鬧,根本不聽話。為了教育這個學生,筆者先后嘗試過多種辦法。為了拉近和他的情感距離,筆者對他投入了更多的關注和愛。不僅表揚他的點滴進步,還會給他頒發小獎狀或者給一朵小紅花。這類孩子其實非常渴望來自他人的關注。他的調皮,只是引起別人關注的手段。果然在筆者的耐心呵護下,他的表現越來越好。由此可見,對留守兒童而言,只要教師付出自己的真心,耐心引導他們,就會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作為班主任,首先需要端正自己的態度。面對留守兒童不能歧視,而是需要同等對待,用愛呵護他們的心靈,用愛拉近和他們的距離,這樣才能引導留守兒童的行為,確保他們健康發展。
二、關愛留守兒童,提高學生自信
作為一名班主任,不能只是將自己立于神壇之上,而是需要從神壇走下來,和學生成為朋友。班主任不能用自己的權威壓制學生,而是需要用自己的關愛呵護學生。特別是針對班級的留守兒童,教師就更需要付出耐心和細心,用平等的態度對待他們。在引導學生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讓自己成為他們人生的榜樣。教師需要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在學生遇到困難或挫折時積極引導,提升學生的自信。
例如,有些留守兒童的家庭情況比其他孩子更為困難。這些學生的父母中的一方往往得了重病,另外一方就需要在外長年務工以維持家庭開銷。由于家庭情況特殊,孩子的身心發展多多少少受到影響,也間接導致這類孩子在學習中和他人存在一定的差距。他們往往上課不容易集中注意力,課下也不認真對待家庭作業,經常寫的字跡潦草,而且錯題非常多,甚至第二天還會忘帶作業上學。面對這樣的學生,教師在關愛的同時也需要嚴格要求。如果學生不認真對待作業,教師需要和學生耐心溝通,看看問題出在哪里,對學生不理解的地方進行耐心講解,指導學生的學習,讓學生有明確的努力方向,肯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點滴進步。
面對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教師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特別是留守兒童由于自身的家庭情況,常常會產生自卑的情緒,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肯定學生的長處,通過表揚的方式樹立學生的自信,從而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三、利用信息技術,強化家校互動
隨著時代的進步,家校互動的方式也產生了革命性的轉變。智能手機的愈加普及,教師和家長能夠以更加便捷的方式進行溝通。有了微信等通訊方式,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在校的日常行為表現向家長及時反饋,同時家長也可以對教師進行教育咨詢,獲取更加高效的教育方法,從而有助于提高教育效果。
如教師可以建立微信群,將學生家長拉在群里,這樣方便教師、學生以及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教師甚至可以利用微信視頻通話開遠程家長會,還可以借助視頻讓留守學生和家長進行溝通。這樣,即使在外務工,家長也能和孩子進行及時的親子交流,便于拉近彼此的情感距離,而且通過視頻通話,家長也可以對子女的學習生活以及心理狀況更加了解,這樣也能夠安慰留守兒童的心靈,讓他們感受來自父母的溫情。教師還可以利用微信朋友圈,將學校的一些活動以及學生的日常表現拍下來,便于家長觀看。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將一些教育資訊分享給學生家長,從而提高家庭教育成效。
親情的缺失,是留守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階段。班主任需要在日常教學中關心留守兒童,對他們付出更多的耐心,同時需要加強自我的道德修養,對留守兒童良好的行為表現加以肯定,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同時積極借助信息技術手段促進家校聯合,從而全方位促進留守兒童的發展。
(責任編輯:文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