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媛媛
【摘要】自多元智能理論提出至今,其在教學實踐理論中已經取得了較顯著的效果。多元智能理論是對我國教育變革影響較大的重要理論之一,它提倡學生個體的發展,與素質教育的理念不謀而合。將多元智能理論運用于中學班級管理策略中,為中學的班集體注入了活力。對此,本文結合多元智能管理對班級管理的啟示,分別從樹立樂觀的學生觀、構建民主管理制度、組織多樣化的班級活動及樹立多元化的評價觀四方面對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中學班級管理策略進行了闡述,以期為今后的教學實踐提供借鑒。
【關鍵詞】班級管理;多元智能理論;教學策略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一般自籌課題“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民族地區中學班級合力建構研究”(課題立項號: GS〔2018〕GHB3764)的研究成果。
班級管理的效果直接關系到學校的管理質量及學生的全面發展。班級是由許多個來自不同成長環境、有著不同個性特征的學生共同構成的。因此,中學教師應關注每位學生的不同個性,并結合多元智能理論,在班級管理中使每位學生的多元智能都能得到發展,進而優化班級管理的配置和制度,使中學班級管理高效而出彩。針對這個問題,本文結合筆者的實際班級管理經驗,談一談多元智能理論在中學班級管理中的應用策略。
一、多元智能理論對班級管理的啟示
多元智能理論要求教師轉換傳統的智能觀,注重學生作為一個獨特個體的差異性、發展性及情景性。任何一個班級在學習狀態、學習水平、學習習慣等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因此,教師要教師通過有效的班級管理策略來進行改進。首先,教師要深刻理解多元智能理論,并充分發揮其效用;其次,教師要為每位學生提供取得成功的空間和機會,為學生的學習運用有力的班級管理制度,激發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熱情;最后,教師應關注學生的情感、情緒變化,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力,進而全面提升班級管理效率。
二、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班級管理策略
1.樹立樂觀的學生觀,發掘學生的內在潛能
多元智能理論的教學目標是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造出社會所需勞動產品的能力。顯然,這些已經超出了中學教師關注與評價的范疇。因此,在實際教學中,中學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成績,還要關注學生其他方面的能力,特別是學生的實踐與創新能力。同時,中學教師要始終堅信每位學生都是有發展潛力的,教師要有善于發現學生獨特能力的眼睛,并制造條件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
例如,對于那些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要學會用“放大鏡”發現他們的優點;其次,教師也可以通過收集資料,如學生的作業、檔案等,發現學生的長處;最后,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探尋學生的優勢潛能。有的學生在學業上可能不太突出,但是在體育或藝術上卻很有造詣;有的學生雖然嚴重偏科,但毋庸置疑的是他確實在其擅長的科目上表現優異。
2.構建民主管理制度,發揮學生優勢智能
沒有制度不成方圓,這應該是全體教師在班級管理中的共識,但是有了制度學生就一定會遵守嗎?該如何做才能讓學生對班級制度主動負責呢?教師只有讓每位學生都參與到班級制度的構建中,讓他們自己做出選擇,才能激發其責任意識。學生只有意識到自己是班級的主人,才能遵守班級管理制度。因此,中學教師應建立民主的班級管理制度,充分發揮學生的優勢智能。
例如,在制訂班級管理制度的過程中,教師應學會從多元智能的角度去理解學生的差異,通過“你們有什么想法”“你們覺得怎么樣”“我們一起討論一下吧”等話語營造平等、民主的班級氛圍,將學生看作有獨立想法的個人,而不是被自己管理的人。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嘗試實行分層管理制度。首先是嚴格的法律法規,如《中學生行為規范守則》,這是不能違背的;其次是學生與教師共同研究制訂的班級規范紀律,大家最好全部遵守,但是對部分學生可以有所放松,進行有彈性的班級管理。
3.組織多樣化的活動,提供智能展現機會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組織開展豐富的班級活動,為中學學生提供發展自己優勢智能的機會。多樣化的班級活動,不僅能提升班集體的團結力,還能為學生創建展示自己優勢的舞臺。中學教師應和學生一起精心設計內容、形式多樣的活動,如智力競賽、游戲、學習活動等,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自由、充分地展現自己的興趣、強項和潛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設計組織班級活動時要兼顧班集體和學生兩方面的需要,所設計的活動盡量具有一定的選擇性,也可以讓學生自由發揮,開展自己感興趣的班級活動。
例如,中學教師可以抓住中國傳統節日,開展與之相關的文藝演出活動,或者是班級茶話會,讓學生結合節日主題進行演講交流。如針對中秋節,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探討關于月亮的古詩句,相互交流古人對月的寄托與感情,進而學習了解中國古典文化。如果某一學生對這一方面有研究,教師還可以鼓勵他在班級內分享講演。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根據班級管理的需要,組織班級板報的設計競賽、宿舍文化競賽等,讓學生自由結組,大膽實踐創新,讓每位學生都能夠在活動中展示自我,成為班級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及實施推動者。
4.樹立多元的評價觀,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評價是班級管理的重要實施手段,也是提升班級管理效率的重要方法。傳統的評價方式多是單一的,且只針對學生的學習成績,但是在多元智能理論框架下,教師就需要樹立多元化的評價觀念,無論是評價主體、評價內容還是評價方法都要體現多元化的理念,突出學生的個性,發揮評價的激勵效用及促進功能。
例如,教師在看到學生積極表現時,應該給予其贊美與鼓勵,而且要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真誠。教師的評價不應只是“很好”“非常好”等敷衍的話語,教師可以將學生的優點作為評價的起點,以學生個體發展為標準,進行正面積極的鼓勵,進而讓學生感受到“老師贊賞我”,這樣一來,學生就會朝著良好的方向成長發展。同時,教師還可以在班級定時評選“進步之星”“體育之星”“美術之星”等,給學生多方面的發展激勵,讓學生體會到自己的智能優勢。
綜上所述,中學教師應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深刻理解多元智能理論的含義,并將其運用到中學班級管理中,進而提升中學班級管理的有效性,促進班級中的學生多元智能發展。
【參考文獻】
[1] 曾國劍. 多元智能理論在班級管理中的運用探索[J].領導科學論壇,2015(09):48-49.
[2] 郝靖. 淺析多元智能理論對班級管理的啟示[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2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