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芳 張宏英
摘 ?要:本文從現代學徒制度的內涵講起,分析當前高職院校通過實行現代學徒制來促使教師以提高專業能力為出發點,來培養高職院校具有“雙師”性質的教師的必要條件以及實施途徑,以期在現代學徒制背景下培養“雙師型”教師的專業能力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雙師型”教師;專業能力培養
基金項目:2017年度河北省職業教育科學研究“十三五”規劃課題“現代學徒制背景下提升高職教師實踐能力的途徑研究”(項目編號:JZY17049),主持人張宏英。
一、在現代學徒制推動下培養“雙師型”教師的意義
(一)有助于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提升
職業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從事某種專業工作的能力為目標的,而學生專業能力的提高必須以教師專業能力提高為前提。教師在學校教授的大多是理論知識,要把理論知識轉化成實施教育的能力還需要通過實踐來檢驗,在高職院校中實行現代學徒制,教師轉變成了手把手教徒弟進行實踐操作的“師傅”,學生才能夠在有經驗、有技術的老師的指導下高效的總結實踐經驗,從而獲得初步的工作實用的技能。
(二)有助于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
教師的專業能力包括知識能力和教學能力兩方面,知識能力既包括理論能力也包括實踐能力。理論能力的獲得可以從書本上得來,但是實踐能力的獲得必須要經過一定的實踐操作才能獲得。而現代學徒制度不僅讓學生進入了真實的工作環境中,也讓教師有機會將自己的理論知識運用實踐。從實踐中總結經驗,因此在職業院校中實行現代學徒制有利于教師實踐能力的發展,從而提升“雙師型”教師的核心能力。
(三)有利于提高職業院校教學質量
本課題通過調查了解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專業技能培訓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對現狀做出分析并運用教育理論提出對策和建議,有助于學校及教育管理部門正確認識職業院校學前教育“雙師型”教師專業技能培訓的意義及存在的問題,以便更好開發、組織和實施“雙師型”教師專業技能培訓,從而促進高職院校教學力量的更好發展。
二、在職業院校各個專業中實行現代學徒制頂崗實習的條件
(一)共同構建校企合作平臺
現代學徒制是用人單位一帶一傳統學徒制度與學校教育制度去蕪存菁的融合,教師的身份具有教師和員工的雙重性,需要學校和用人單位共同負責培養,通過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對學生的職業化培養。職業院校利用學術優勢對學生進行教育理論的培養,再由用人單位通過老員工帶新員工的模式,進行教育實踐的培養,充分的利用職業院校和企業的不同優勢,使教師既能掌握足夠的教育理論知識和文化基礎知識,也能夠在教育實踐中把理論轉化成組織和實施專業教育的技能,從而更好的適應工作,在崗位上做出更好的成績。
(二)優化教育的組織和管理方式
現代學徒制度與頂崗實習實質上是把學習的過程融入工作實踐中,以實現在工作實踐中學習專業知識,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把知識應用于實踐的學習方式,最終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因此,只有職業院校改變以往學校教學,用人單位用工這種學與用割裂的教育組織和管理方式,把提高學生的知識能力和職業能力相互融合,才能為實行現代學徒制培養“雙師型”教師創造條件。
(三)創造“師傅”即是“老師”的教育團隊
職業院校作為我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為國家培養專業性很強的職業人才的任務。而職業人才不僅要具備一定的文化知識能力,更要具備相應的工作實踐能力。文化知識的學習可以通過學校教育來獲得,而工作實踐的能力必須從具體的工作中獲得。因此,職業教育的教師不但要能夠教給學生文化知識,還能在工作實踐中對學生進行指導。
三、實行現代學徒制新型教學體系的實施途徑
(一)創新培養模式
職業教育應當定位在以學生的專業發展為根本,以職業需求為目標,以提高技能為動力的創新培養模式上,構建學校和用人單位共同參與的校企合作平臺,并通過學校教育企業用人需求的融合和深化校企合作,創新教育培養模式,讓教師既能在企業成為“老師傅”又能在學校成為“好教師”,真正掌握更高的職業技能、知識技能的專業人才,才能教好學生,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
(二)構建新型教學體系
學生大部分學習內容都是在課堂上完成的,通常都是利用假期或者將要畢業的一段時間去進行實習,才有機會實踐,而這種實習的時間通常也比較短。因為沒有實踐經驗,通常企業也不會放心的讓實習生獨當一面,獨自承擔一定的工作任務和崗位職責,造成很多學生在新入職以后因為不了解實際工作,造成適應緩慢,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落差較大。而通過構建新型的教學體系,把“學、教、做”三者融為一體,利用現代學徒制度,讓學生在做的時候有師傅指導,在學的時候有機會應用于實踐,能夠獨當一面。
(三)制定互補的教師培養計劃,不斷優化教師隊伍結構
“雙師型”教師培養既是一項長期的任務,也需要通過一些短期的培訓來快速實現具體的培訓目標,因此在堅持實施長期的“雙師型”教師培養目標的同時,也要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為培養“雙師型”教師提供機會、搭建平臺。采取多種方式提升教師的專業技能。
(四)培養雙向教育團隊
考核與評價是“雙師型”教師培養的重要步驟,沒有考核與評價,我們的培訓成果就無法直觀的體現出來,教師也會因為缺乏自我評價的標準而逐漸對培訓失去熱情。因此建立“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科學合理地認定“雙師型”教師資質,是確保“雙師型”教師順利發展的基礎。我們要根據我國實際情況,結合專業特點,借鑒國外成功經驗,對“雙師型”教師進行一個明確的界定。通過制定科學、合理、嚴密的制度,明確“雙師型”現代學徒制度在我國職業教育中的推行尚處于探索階段。本文對于豐富現代學徒制度在職業教育的各類學科中的實踐有著積極的意義,在今后的教育實踐中,我們要更加深入和細致的探索構建現代學徒制的新方法和新路徑。
參考文獻:
[1]向麗,章頌軍.我國職業教育推進現代學徒制的現實困境及路徑探索[J].職教通訊,2014(34):19-20.
[2]姜大源.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再解讀[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13(33):9-10.
[3]鄧向榮.“雙元制”與我國現代學徒制差異與思考[J].中外企業家,2018(29):160-161.
作者簡介:
華 ?芳(1977-),女,山東諸城人,副教授,主研方向為藝術設計、陶瓷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