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少卿 羅陽 余恒 黃艷萍 肖藝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在滿足物質需求的同時,更注重精神文明建設。為增強民族認同感,提升中國傳統文化的吸引力、知名度和影響力,在“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為導向的大環境下,作為設計類專業的大學生,思考將民族文創產品與創新創業結合起來,提出產品市場化銷售可行性。文創產品是以文化為核心,是文化價值和商業價值的重疊,我們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還要讓產品有實際的使用價值。侗族作為歷史悠久的民族,研究價值較高,通過解讀傳統的侗族藝術,研發侗族文創產品,找到與實際產品的結合點,從而尋找經濟價值,一方面提高大眾對民族文化產品的認同,另一方面找出其文化價值與現代藝術結合的共鳴所在。
【關鍵詞】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侗族;文創產品
中圖分類號:J529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1-0118-01
一、侗族文化概述
侗族有三寶——鼓樓、花橋和大歌。鼓樓是侗寨的標志,有侗寨必有鼓樓。鼓樓模仿杉樹形狀建造,在侗寨中屬高層建筑,因為樓上置鼓得名,是侗族人民遇到重大事件擊鼓聚眾、議事的會堂,平時是村民社交娛樂和節日聚會的場所。可以說,鼓樓是侗族文化的載體和精華,因此,侗族文化又叫鼓樓文化。風雨橋的建設既利于交通、休息避雨、會友、觀賞江面風景,同時還可美化侗寨環境,所以,風雨橋又叫花橋。侗鄉一向被譽為“歌舞之鄉”,至今還傳承著“行歌坐夜”之古風,流傳著數十種民族歌舞,琵琶歌、侗戲、侗歌、哆耶、蘆笙舞最受人喜愛,尤其是侗族大歌,以其神奇的多聲部合韻,名揚世界。除此之外,侗族人民的風俗習慣也獨具風格,古雅淳樸的民風、特色的建筑等為我國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二、侗族文創產品發展的意義
近年來,湖南侗族縣黨委政府逐漸增強了對侗族傳統文化保護、開發和利用的意識。在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傳統文化挖掘、傳統文化保護和傳承等方面做了大量基礎性工作,對弘揚侗族文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國家文化創意產業蓬勃發展的背景下,通過侗錦織造設計師和工匠的合作與創新,探索侗族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與研究。通過實地調研,拿到第一手資料,提取侗族紋樣元素,進行紋樣創新,再與實際產品進行結合。根據市場的需求,其研發的產品可以建立平臺進行市場銷售實現文創產品的經濟轉化。
三、侗族文化應用于文創產品中的優勢
2014年國家正式將侗族服飾紋樣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國家文化創意產業蓬勃發展的背景下,湖南侗族縣黨委政府逐漸增強了對侗族傳統文化保護、開發和利用的意識,在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傳統文化挖掘、傳統文化保護和傳承等方面做了大量基礎性工作,對弘揚侗族文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通過侗族手工匠和設計師的合作,使更多民族民間文化研究者加入對侗族藝術的研究,用科學的方法整合碎片化、概念化的資源,建立系統的、完善的資源庫。
四、侗族文創產品在市場中的需求分析
(一)從產品屬性需求分析
作為市場銷售的產品,對創意產品的需求主要來自當地旅游項目。產品屬性的需求關鍵在于對創意產品的分類和設計分析,根據最終的銷售渠道確定,文創產品大致分為:博物館創意產品、文化遺產風景紀念品、娛樂和藝術衍生品以及生活美學品牌等,根據確定的創意產品設計方向,將市場需求、項目類別進行精準定位,確定產品屬性,滿足用戶需求。
(二)從文化屬性需求分析
文創產品的文化屬性體現在對非遺文化的保護方面,只有選擇代表性強、識別性強的文化內容,再應用于現代通信中,將其作為視覺載體,才能實現繼承和發揚的目的。文化的基本特征可以用“人、物、場、環境”的分類法來概括。只有建立自己的文化特色素材庫,分析研究,結合當代審美需求,才能設計出顧客喜愛的創意產品。
五、侗族的文創產品開發與應用
通過對侗族文化的深入了解,結合“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在校大學生團隊與指導老師一起尋找到與侗族創新紋樣相契合的實際產品,并實現了產品的制作與銷售。
以下為侗族創意紋樣與文創產品設計圖
創意紋樣? ? ? ? ? ? ? ? ? ? ? ? ? ? ? ? ? 侗族文創產品包裝盒設計
參考文獻:
[1]劉秋水.湘西侗錦紋樣在包裝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吉首大學,2018.
[2]何善蒙.貴州黔東南侗族文化調查研究[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8.
[3]闕躍平,王泉根.侗族(民族文化經典故事從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