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雪潔


【摘?要】 目的:討論臨床護理路徑在單純性下肢靜脈曲張護理中的臨床效果。方法:現隨機選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來本院就診的36例單純性下肢靜脈曲張患者作為研究樣本,按照患者的就診時間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8例,對照組行臨床基礎護理,觀察組則在此之上使用臨床路徑式護理,對其護理效果進行比較。結果:觀察組18例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遠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并發癥的發生率遠遠低于對照組,組間數據經統計學處理發現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對單純性下肢靜脈曲張患者采用臨床護理路徑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能夠有效提升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且可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
【關鍵詞】 臨床護理路徑;單純性下肢靜脈曲張;護理效果
文章編號:WHR2019051212
下肢靜脈曲張是外科臨床上比較多見的一種疾病,該病主要是由于淺靜脈對瓣膜的關閉不完全而致使下肢靜脈壓力逐漸增加導致的,其主要表現有腫脹及下肢酸痛等癥,嚴重地影響了患者的健康生活。手術是其臨床主要治療方式,為保證手術效果應結合相應的臨床護理。臨床路徑式護理主要是以患者的病情為中心針對其圍術期進行的一種新型的護理方式[1]。此研究患者分別使用了兩種不同的護理方式,分析其臨床治療效果,現做如下報告。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現隨機選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來本院就診的36例單純性下肢靜脈曲張患者作為研究樣本,按照患者的就診時間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8例,觀察組患者年齡35~69歲,平均(58.8±3.2)歲;其中,男患者9例,女患者9例;對照組患者年齡32~70歲,平均(54.3±2.9)歲,其中,男患者8例,女患者10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較小,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行臨床基礎護理方式,觀察組則在此之上使用臨床路徑式護理,成立由護士、護士長及主治醫生等組成的臨床路徑式護理小組,并對患者制定相應的護理方案。1)術前護理干預:將病房內的設施與環境對患者進行講解,責任護士、床位醫師應嚴格遵照醫院的制度進行相應的工作,同時將疾病的相關知識及注意事項對患者進行告知,并將單純性下肢靜脈曲張護理手冊發放給患者;術前護理人員將手術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項對患者進行介紹,同時密切關注患者的內心變化,如果患者出現不良情緒,應及時對其心理進行疏導,以緩解其不良心理,以便樹立其治療的積極性與信心;同時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嚴格評估,做好術前相關準備工作[2]。2)術中護理干預:術中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密切觀察,若有異常,應及時告知主治醫生。3)術后護理干預:持續對患者的血壓、心率、呼吸等生命體征進行監測,同時對患者的胃腸道反應及麻醉可能引起的不良反應進行觀察,如果患者有不良情況出現,應立即告知主治醫生進行處理;術后對患肢的狀況做好觀察及護理工作,依據患者的病情具體情況,指導其適宜的飲食護理,同時給予相應的肢體功能恢復訓練指導。4)出院指導:將出院后的注意事項進行詳細說明,并能夠叮囑其定期進行復查[3]。
1.3?指標觀察
觀察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使用本院自制的調查問卷進行評估,評分采用百分制,得分在80分及以上的為十分滿意,得分在60~79分的為滿意,得分在59分及以下的為不滿意,護理總滿意度=滿意率+十分滿意率。
觀察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記錄數據,應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包對單純性下肢靜脈曲張患者的相關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計數資料應用[n(%)]描述,計量資料應用(±s)描述,組間經t和χ2檢驗,差異在P<0.05時,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對兩組患者滿意度進行評估發現,觀察組患者滿意度為94.4%(17/18),遠超過對照組66.6%(12/18)的滿意度,組間數據經統計學處理發現其(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1。
2.2?對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對比
對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評估后發現,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的總發生率為5.5%(1/18),遠低于對照組33.3%(6/18)的總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3?討論
單純性靜脈曲張是靜脈曲張的類型之一,該病的主要治療方式以手術為主,因靜脈曲張會使患者的生存質量受到相應的影響,極易導致其出現焦躁、煩悶等不良心理,進而影響其臨床上的治療效果[4]。臨床路徑式護理主要是以患者為中心而制定的具有針對性、科學性、預見性的一項護理方式,主要包括對患者進行術前、術中、術后及出院指導等護理干預,其中,通過術前護理干預,使患者的不良心理明顯改善,同時對疾病的認知度顯著提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通過術中護理干預,使患者的危險指數明顯降低,使手術得以順利完成;通過術后及出院護理干預,明顯地縮短了患者的康復時間,有效地提高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使緊張的醫患關系得以有效緩解,極大地降低了并發癥的發生率,使患者的住院時間明顯縮短,隨之其治療效果顯著提升[5]。本次研究中也發現,使用臨床路徑式護理的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遠遠高于使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且觀察組并發癥的發生數量遠少于對照組,結果再次證實了此護理方式的有效性。綜上分析將臨床路徑式護理使用在單純性下肢靜脈曲張患者的治療中,其效果較為顯著,護理滿意度較高,并發癥的發生率較低。
參考文獻
[1] 伊旖旎.臨床護理路徑在下肢靜脈曲張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9,13(07):219-220.
[2] 尹鳳鳳,黃校斐,王媛媛.臨床護理路徑在下肢靜脈曲張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智慧健康,2018,04(15):103-104.
[3] 劉凌云,鄭慧玲,陳晨.單純性下肢淺靜脈曲張改良大隱靜脈剝脫術臨床護理路徑效果觀察[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8,24(01):165-166.
[4] 巫素青,張偉.臨床護理路徑在下肢靜脈曲張手術患者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02(48):90,94.
[5] 楚占霞,劉凌云,高曉峰.臨床護理路徑對單純性下肢淺靜脈曲張行改良大隱靜脈剝脫術后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7,49(11):1370-1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