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明
摘 要:古代文學作品一直以來都是初中語文教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長期以來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大部分的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注重的是學生們古代文學的背誦與翻譯,這樣枯燥和乏味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們對古文的學習喪失了興趣,而學生們也根本沒有辦法體會到古代文學作品的內涵與魅力,這在某種程度上嚴重的阻礙著教師教學的水平與學生素質教育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代文學教學;思考
隨著語文新課程的長驅直入,不僅要求教師要革新傳統教學理念,更要不斷的創新古代文學作品教學模式,進而推動古代文學作品教學的可持續發展。在古代文學作品的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了解作者情感的基礎上與其產生共鳴,達到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相互統一與完美結合。
一、古代文學作品精神上的思考
中國古代文學經過五千多年的歷史沉淀,為后人們留下了用之不盡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我國歷史文化長河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比如從屈原的代表作《離騷》到杜甫的《詩史》;從佚名的《孔雀東南飛》再到湯顯祖的《牡丹亭》都是我國華夏兒女對社會公平與正義的呼喚以及對美滿婚姻生活真摯的追求。
這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會也終將成為我國古代文學作品創作過程中的核心與主題。初中語文古代文學作品教學中,教師應當科學與合理的引導學生們真正的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與作品構建的空間中,身臨其境的感悟這些文學作品的文化內涵與藝術魅力。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學生們在對古代文學作品的感知過程中不僅僅是以幫助學生恩了解歷史文化的發展與背景為目的的,更重要的是以當今社會時代發展過程中先進文化的發展奠定基礎的。
現任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主任章培恒先生于20世紀末期就提出:中國古代文學古今演變的相關的學術命題,也強調了古代文學與現代文學融會貫通的重要性。章培恒之所以提出中國文學古今演變這一命題,他認為,在我國出現的問題應當從我國的歷史文化中的找尋,決不能依靠西方的方法。
古今演變這一學術命題不僅要解決的是古代文學作品中的整體觀念,彌補古代文學與現代文學之間裂變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從中國的歷史文化發展過程中找出最有價值的東西,而它的價值與資源都是需要從歷史文化中挖掘出來的,與當下中國社會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它可以繼續朝著可持續的方向發展下去,這與初中語文古代文學教學中的促進學生歷史文化的養成,在理論上有諸多相似之處。
二、古代文學作品中生命上的思考
在具體的初中語文古代文學教學中,教師應當加強學生對文學作品中人性關懷與生命中的解讀與認知。眾所周知,古代文學作品中溫柔敦厚與文以載道的思想是中國古代文學教學中重要的主線,這在某種程度上為學生們似乎給學生們帶來了一種壓抑和束縛人性的感覺。
尤其自19世紀以來,西方學文化思維的浪潮席卷了我國的新文學,我國很多的古代文學作品中更是將對人性的解放作為了人們精神上的基本追求。
比如郁達夫在《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二集》的導言中就這樣寫道:五四運動之所以會取得勝利完全取決于對個人的發現。古代的人是為了君主、父母以及道義而活在這個世界上的,現在的人才逐漸的明白了要為自己而活的道理。這更是將古代文學中束縛的人性與現代文學中倡導解放人性的思想對立了起來。
其實,以表達對人性解放的思想是一直存在與古代的文學作品中的,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的發展,逐步的衍生成為了現代人們對文學創作過程中的主流。
與此同時,章培恒也在《中國文學史新著》的緒言中這樣寫道: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與演變必然導致人性解放上的追求,西方文化知識加速了古代文學的出現而已。因此,在初中語文古代文學教學中,教師要加強注重引導學生們在思考對人生未來選擇過程中的人文精神。
三、古代文學作品審美上的思考
什么是文學,文學的藝術表現形式是整部文學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在內容的不斷變化上就是根據藝術形式不斷演變而來的。因此,在初中語文古代文學的教學中,是很有必要將文學作品作為審美上的思考來展開具體的教學的,從審美的角度去分析相關的文學作品,進而提高和培養中學生的審美能力與語文素養。
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一是,引導學生感知文學作品語言上的審美。而對文學作品的學習首當其沖的就是去感悟語言的藝術,沒有語言就沒有文學。古人在很早的時候就非常注重文學作品中的語言之美,比如孔子提出的:“言而無文,行而不遠”的理念。二是,要引導學生體會相關文學作品的形式變化。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就從形式的變化上來講大致可以分為詩文、戲曲、小說等等方面。所以初中語文古代文學的教學過程中,只有幫助學生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了這些不同文學作品的形式上的變化,才能更好的去解讀相關的作品,進而提高學生們的文化修養。
四、結語
古代文學作品中的精神上、生命上。審美上或者是意境上的思考并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融匯與貫通的。因此,在初中語文古代文學的教學中教師應當從綜合的視角出發來引導學生,只有全面的處理好古代文學作品各要素之間的關系,才能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劉於誠.古代文學作品教學的幾點體會[J].讀寫算,2011(15).
[2]洪水旺 .初中語文教學中古代詩詞教學的幾點思考[J].課外語文·教研版,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