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靚 張 萍 蔡新勇 肖 斌 梅松被
1.江西省人民醫院心內科,江西南昌 330000;2.江西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江西南昌 330000
冠心病是臨床常見心腦血管疾病,防治不到位容易引發并發癥,急性心肌梗死便是其中之一,會對患者的健康乃至安全構成嚴重威脅[1]。再灌注治療(包括溶栓和介入),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治療手段,及時有效的治療可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是有一部分患者在接受再灌注治療后,仍然面臨心肌細胞持續死亡,以及心功能進一步惡化的困境,臨床預后嚴重不良,生存率明顯降低[2]。目前,再灌注治療后心肌細胞持續死亡的機制并未統一定論,多數研究認為,主要包括心肌間質水腫、微循環障礙、白細胞侵入以及炎癥作用等方面[3-6]。對于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療水平的提高,要加強對再灌注治療后的心肌細胞的保護,而這也是臨床工作中亟待解決的重點問題[7]。本研究將以調節Toll 樣受體(Toll-like receptors,TLR)為出發點,選取江西省人民醫院心內科收治的100 例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芪藶強心膠囊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江西省人民醫院心內科收治的100 例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患者2 周內新發不穩定心絞痛; ②擇期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的單支冠脈病變患者;③患者年齡18~65 歲。排除標準:①多支病變PCI術后患者;②術前有嚴重心力衰竭者;③伴有嚴重心律失常,伴或不伴血流動力學改變者;④有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⑤孕婦或哺乳期婦女;⑥對芪藶強心膠囊過敏患者和其他不適合納入情況者。
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50 例。對照組中,男26 例,女24 例;年齡(56.23±2.45)歲;疾病類型:心絞痛15 例,心肌梗死16 例,缺血性心肌病12 例,其他7 例。觀察組中,男27 例,女23 例;年齡(56.58±2.61)歲;疾病類型:心絞痛16 例,心肌梗死17 例,缺血性心肌病13 例,其他4 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對象均知曉本研究情況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及同意。
對照組患者采用國際PCI 術后標準治療方案進行治療,即阿司匹林(北京康必得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1022430)+氯吡格雷 (蘇州立新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63121)+β 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
觀察組患者采用芪藶強心膠囊(石家莊以嶺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40141,規格:0.3 g/粒)聯合標準方案治療: ①標準方案具體內容同對照組;②芪藶強心膠囊口服,每次用藥4 粒,每天給藥3 次。
兩組均治療1 個月為1 個療程,持續治療3 個療程。
①心臟超聲觀察兩組氨基末端腦鈉尿肽(aminoterminal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和心功能指標,包括左室射血分數(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收縮末期內徑(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D)。②測定兩組各項炎癥指標,包括血清趨化因子IP-10(interferon-inducible protein-10,IP-10)、白細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腫瘤壞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清晨空腹狀態下抽取患者的3 ml 肘靜脈血,進行離心處理,取上層清液送檢,采用ELISA 法進行檢測。
采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不符合正態分布的轉化為正態分布再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LVEF、LVESD、LVEDD、NTproBNP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LVEF 高于治療前,LVESD、LVEDD、NTproBNP 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LVEF 高于對照組,LVESD、LVEDD、NT-proBNP 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IP-10、IL-8、TNF-α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IP-10、IL-8、TNF-α 均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IP-10、IL-8、TNF-α 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心功能指標水平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心功能指標水平的比較(±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LVEF(%)治療前 治療后LVESD(mm)治療前 治療后LVEDD(mm)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50)觀察組(n=50)t 值P 值37.45±3.59 37.51±3.52 0.084 0.933 39.67±4.82*44.56±5.38*4.787 0.000 51.26±4.01 51.18±4.12 0.098 0.922 44.15±3.89*38.02±3.75*8.022 0.000 64.78±4.57 64.81±4.49 0.033 0.974 58.61±3.97*50.32±3.23*11.454 0.000 NT-proBNP(pg/ml)治療前 治療后431.25±56.57 430.31±54.49 0.085 0.933 328.76±43.84*297.03±32.45*4.114 0.000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炎癥因子水平的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炎癥因子水平的比較(±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IP-10(pg/ml)治療前 治療后IL-8(ng/L)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50)觀察組(n=50)t 值P 值241.08±35.79 244.12±34.73 0.431 0.667 102.61±15.19*72.58±13.28*10.524 0.000 9.67±2.39 9.65±2.41 0.042 0.967 8.86±2.03*6.52±1.68*6.279 0.000 TNF-α(ng/L)治療前 治療后5.69±2.45 5.63±2.49 0.121 0.904 5.06±2.17*2.38±1.74*6.813 0.000
TLR 指的是體內免疫系統中參與天然免疫的一類重要蛋白質分子,其構成部分比較多,主要包括白細胞、樹突細胞等,通過T/B 型淋巴細胞的表達,可以起到溝通非特異性免疫反應和特異性免疫反應的作用,其作用機制表現如下:當機體受到輻射、缺氧、化學損傷等應激刺激時,通過TLR 的識別,傳達給機體,使得機體產生免疫細胞應答[8-9]。TLR4 是TLR 的具體表現,可以對冠心病患者直接產生作用,這主要是因為它可以直接刺激巨噬細胞,從而介導冠脈粥樣硬化的形成,而且在TLR4 基因敲除后,可以顯著減小急性心肌缺血的梗死病灶[10-11]。TLR3 不同于TLR4,它可以通過相關代謝受體下調機體脂質水平,同時表現出對于血管內皮的保護作用[12-13]。
芪藶強心膠囊是中國的傳統醫藥,已被批準在中國使用芪藶強心膠囊針對慢性心力衰竭進行治療,但支持其療效的證據仍然不清楚[14]。慢性心力衰竭是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患者的主要不良轉歸[15]。藥效學實驗表明,在戊巴比妥鈉致犬實驗性心力衰竭和腹主動脈結扎家兔實驗性慢性心力衰竭試驗中,芪藶強心膠囊可使模型動物的心肌收縮力、心輸出量和腎血流量增加,可使心室壁厚度和心臟指數降低,血管生成素-Ⅱ(Ang-Ⅱ)和醛固酮水平降低,減輕心室重構[16]。另有實驗研究證實,芪藶強心膠囊可以顯著降低治療組患者的NT-proBNP 水平,明顯改善了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臟功能,有效緩解患者的不適癥狀,是祖國中醫藥首度獲得國際認可[17]。然而,早期運用芪藶強心膠囊是否可以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患者的心臟功能,使其從中獲益,尚不明確,其具體機制也不明了。
本研究結果提示,治療前,兩組患者的LVEF、LVESD、LVEDD、NT-proBNP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LVEF 高于治療前,LVESD、LVEDD、NT-proBNP 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LVEF 高于對照組,LVESD、LVEDD、NT-proBNP 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芪藶強心膠囊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董明興等[18]將60 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納入樣本中,針對芪藶強心膠囊的治療效果展開分析,結果顯示,治療組和對照組的臨床總有效率分別為88.3%和72.7%,治療組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同時治療組的LVEF 水平高于對照組,治療組的IP-10、IL-8、TNF-α 低于對照組(P<0.05),這與徐濤等[19]的研究結果相類似,徐濤等[19]研究認為,芪藶強心膠囊的應用,不僅可以改善心力衰竭大鼠的血流動力學指標,還能夠降低內皮素-1(ET-1)、Ang-Ⅱ和TNF-α 等水平。本研究結果還提示,治療前,兩組患者的IP-10、IL-8、TNF-α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IP-10、IL-8、TNF-α 均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IP-10、IL-8、TNF-α 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芪藶強心膠囊還具有抑制炎癥反應的作用,而通過對炎癥因子表達的抑制,減少血管的炎癥反應,從而改善血管內皮功能,促進患者的心肌重構,實現改善心功能的目標。
綜上所述,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患者,采用芪藶強心膠囊治療,可通過調節TLR,抑制炎癥因子表達,達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具有較高的應用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