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艷 陳雪琴 張 黎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骨科,江西九江 332000
近年來,隨著加速康復外科的不斷發展,在圍術期廣泛應用,主要通過減輕患者術后生理及心理應激反應,以達到促進患者恢復的目的[1-2]。圍術期禁飲禁食是加速康復外科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具體的術前禁飲禁食時間仍無確切標準,不同的術前禁飲禁食時間對患者術后恢復影響各不相同[3]。同時,術后進食飲時間也尚未明確,有研究指出,早期進食飲有助于患者胃腸恢復,減輕患者應激反應[4]。歐洲國家總結了術前禁食標準后,推薦麻醉前禁飲時間為2 h,母乳及非母乳4 h,固體食物6 h,還指出在麻醉誘導前1 h 成人可以飲食150 ml,兒童可飲水75 ml,不會對口服藥物的使用造成影響;而在術后飲食恢復中,2017年歐洲臨床營養與代謝學會《ESPEN 指南》[5]中指出,患者術后不應中斷經口進食,應結合患者耐受情況及手術類型選擇進食恢復時間,多數患者在術后數小時內即可恢復進食。本研究主要探討骨科患者圍術期階梯性進食飲的臨床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4月在我院就診的200 例骨科圍術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禁食禁飲時間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100 例。對照組中,男75 例,女25 例;年齡18~72 歲,平均(48.26±5.47)歲。實驗組中,男73 例,女27 例;年齡19~73歲,平均(47.93±5.39)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均為擇期手術患者,已完善術前檢查;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存在胃腸道方面的疾病(如胃腸道梗阻、胃癱、胃食管反流等);②做過胃腸道手術;③合并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④合并心腎功能不全者;⑤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⑥合并藥物濫用史、酒精依賴者;⑦依從性較差者;⑧年齡≥75 歲;⑨過度肥胖者;⑩意識或精神方面障礙。
對照組患者于術前12 h 禁食,術前4 h 禁飲,術后6 h 告知患者開始進食進飲,術后1 d 進食流質飲食。實驗組患者于術前6 h 禁食,術前2 h 禁飲,麻醉清醒后進飲,分別于10、30 min 及1、2、3、4 h 根據患者需求階梯性給予飲用水,5~15 ml/次,麻醉清醒4 h后正常飲食。
①記錄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口渴、饑餓、咽喉不適、惡心嘔吐、腹瀉、腹脹等。②觀察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的實驗室指標,包括血紅蛋白(hemoglobin,HGB)、清蛋白(albumin,ALB)、前清蛋白(prealbumin,PA)及空腹血糖水平,其中HGB 采用氰化高鐵血紅蛋白測定法,采用sysmex xt-4000i 型血細胞分析儀(日本希森美康),試劑為SULFOLYSER;ALB 采用溴甲酚綠法測定,采用貝克曼AU5800 系列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貝克曼庫爾特公司),試劑為克曼庫爾特生化分析試劑盒;PA 采用免疫比濁法測定,儀器為貝克曼AU5800 系列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貝克曼庫爾特公司),試劑為利德曼試劑盒;空腹血糖采用三諾血糖儀(長沙三諾生物傳感技術有限公司)測定;分別于入院時、術前1 h、術后1 h 及術后1 d 測定;③記錄兩組患者的住院日;④記錄兩組患者的肛門排氣時間;⑤比較兩組患者的舒適度,利用視覺模擬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6]判定,分值為0~10分,分值越高,代表舒適度越低;⑥比較兩組患者的滿意度,利用本科自制的滿意度問卷調查表判定,其Cron bach′s α 系數為0.791,重測信度為0.813,總分為100 分,分值越高,代表滿意度越高,其中非常滿意:>85 分;滿意:76~85 分;一般:65~75 分;不滿意:<65 分。總滿意=非常滿意+滿意。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組內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的饑餓、口渴、咽喉不適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惡心嘔吐、腹瀉、腹脹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
入院時及術后1 d,兩組患者的HGB、ALB、PA 及空腹血糖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不同時間點的HGB、ALB、PA 及空腹血糖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不同時間點的HGB、ALB、PA 及空腹血糖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前1 h、術后1 h,實驗組患者的HGB、ALB、PA 及空腹血糖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1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的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實驗室指標變化情況的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實驗室指標變化情況的比較(±s)
組別 HGB(g/L)入院時 術前1 h 術后1 h 術后1 d F 值 P 值ALB(g/L)入院時 術前1 h 術后1 h 術后1 d F 值 P 值對照組(n=100)實驗組(n=100)t 值P 值132.67±28.19 135.24±28.36 0.643 0.521 122.78±23.37 130.54±24.28 2.303 0.022 121.46±22.59 132.18±27.56 3.008 0.003 132.59±28.13 135.16±28.29 0.644 0.520 5.524 0.717 0.001 0.542 40.26±5.47 40.52±5.53 0.334 0.739 35.14±5.18 39.23±5.31 5.514 0.000 35.08±5.19 39.46±5.28 5.916 0.000 40.13±5.36 40.47±5.51 0.442 0.659 29.911 1.500 0.000 0.214組別 PA(mg/L)入院時 術前1 h 術后1 h 術后1 d F 值 P 值空腹血糖(mmol/L)入院時 術前1 h 術后1 h 術后1 d F 值 P 值對照組(n=100)實驗組(n=100)t 值P 值325.69±32.56 327.74±32.68 0.444 0.657 286.24±31.49 319.83±31.96 8.709 0.000 285.27±31.42 319.56±31.85 7.684 0.000 324.48±32.26 326.29±32.57 0.395 0.693 44.488 1.728 0.000 0.161 5.87±1.16 5.94±1.19 0.421 0.674 5.26±0.72 5.93±0.97 5.546 0.000 5.24±0.69 5.89±0.92 5.652 0.000 5.79±1.07 5.86±1.12 0.452 0.652 11.820 0.112 0.000 0.953
實驗組患者的肛門排氣時間及住院日均短于對照組,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日及舒適度的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日及舒適度的比較(±s)
組別 肛門排氣時間(h) 住院日(d) VAS 評分(分)對照組(n=100)實驗組(n=100)t 值P 值15.92±2.68 9.14±1.89 20.675 0.000 14.49±1.67 11.26±1.53 14.261 0.000 5.82±1.09 2.53±0.82 24.120 0.000
實驗組患者的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4)。

表4 兩組患者總滿意度的比較[n(%)]
術前禁飲禁食主要是為了充分排空胃腸道,避免麻醉期間因誤吸胃內容物,引發吸入性圍術期肺炎,甚至造成窒息、死亡[7]。故堅持圍術期禁食禁飲方案是預防術中反流誤吸的有效措施。有研究指出,術前2 h禁飲可降低術中誤吸風險[8]。我國外科學指南中指出成人擇期手術前禁食8 h,禁飲4 h,但在實際工作中,因醫患的多種因素,患者實際禁飲禁食時間更長,原因在于: ①部分患者及家屬自認為禁飲禁食時間越長對手術越有利,私下將禁飲禁食時間延長;②醫護人員對禁飲禁食的認知觀念欠缺,未對禁飲禁食利弊進行衡量,無統一標準; ③接臺手術時間不確定,部分患者因手術時間延誤產生不滿情緒,引發醫患糾紛;④在當今醫療環境下,醫務人員未將最新的科研成果轉化運用于臨床,嚴格按照既往術前禁飲禁食要求[9-10]。
術前及術后長時間禁飲禁食會使機體產生應激反應,患者可能出現饑餓、口渴、低血糖、脫水、休克等不良反應,還可能引發術后胰島素抵抗,導致組織修復及切口愈合延遲,進而降低機體抗感染能力;而術前禁飲禁食時間縮短及術后早期進食飲,不僅可為機體提供充分的營養,還可有效促進術后早期恢復[11]。《中國髖、膝關節置換術加速康復——圍術期管理策略專家共識》[12]中指出,麻醉前6 h 禁食蛋白質類流質,麻醉前4 h 禁食碳水化合物,麻醉前2 h 禁食清亮液體。對于全身麻醉的患者,清醒后先進飲再進食;而對于細針腰麻或硬膜外麻醉的患者,返回病房后即可進食飲。田梅梅等[13]研究指出,骨科擇期手術患者術前個性化禁食及麻醉開始前2 h 進食流質安全有效,對醫務人員及患者進行針對性培訓及教育,可有效提升執行率。術后恢復進食飲的時間與手術類型密切相關,通常腹部手術患者術后恢復進食飲時間相對較長,而對于未涉及胃腸道的手術,多于患者麻醉清醒后逐步恢復飲食,患者術后恢復進食飲的時間明顯縮短[14]。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前1 h、術后1 h,實驗組患者的HGB、ALB、PA 及空腹血糖水平均高于對照組,饑餓、口渴、咽喉不適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的肛門排氣時間及住院日均短于對照組,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縮短骨科手術患者圍術期禁食飲時間,術后行階梯性進食飲,可有效降低饑餓、口渴、咽喉不適發生率,維持HGB、ALB、PA 及空腹血糖水平穩定,促進患者肛門排氣時間,改善胃腸功能,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提升患者舒適度及滿意度[15]。
綜上所述,骨科患者圍術期階梯性進食飲的臨床應用價值較高,可有效降低患者饑餓、口渴、咽喉不適發生率,促進胃腸道功能恢復,縮短住院時間,提升患者舒適度及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