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企業高管 刑事犯罪 風險控制
作者簡介:梁和英,廣東弘力律師事務所。
中圖分類號:D920.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1.148
通過對現今商業活動中企業高管刑事犯罪進行分析,相當多的企業高級管理人員不具備法律意識及刑事犯罪風險防控前瞻性,對經濟刑事犯罪高發態勢敏感度不足,導致現實環境中企業風險防控呈現出了刑事風險防控計劃、刑事風險防控評估同步缺失的情況,再加上部分企業高級管理人員沒有事后補缺心理,導致刑事風險防范效果不佳。基于此,對企業內部高級管理人員刑事風險防控策略進行適當分析非常必要。
(一)串通投標罪
市場經濟中投招標行為是企業高管負責內容之一,為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出現業內操作提供了一定機遇。串通投標罪主要是企業高級管理人員通過與投標人串通,提前告知投標報價,對招標人、或者其他投標人利益造成影響[1]。
(二)履行合同失職被騙罪
履行合同失職被騙罪主要是由于在商業實踐活動過程中,企業內高級管理人員因嚴重不負責任,在合同簽訂、履行過程中被合同對方詐騙,導致企業集體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四百零六條對高級管理人員履行合同失職被騙罪定義、范圍進行了明確規定[2]。
(三)高管人員濫用職權罪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百九十七條規定,濫用職權罪主要是由于企業高級管理人員不遵守法律決定、違反企業規定,或者越權處理企業管理事項,對企業利益造成損害或者致使上市企業某些具體工作受到破壞的行為。高管人員濫用職權罪侵犯對象可為企業集體利益、公民人身安全或者財產安全。高管人員濫用職權罪具有突出功利導向性,也是經濟犯罪治理重點內容。
(一)控制經濟格局有序運轉
從法益侵犯視角入手,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刑事犯罪不僅會危害企業本身及中小股東利益,而且會對資本市場穩定、有序運轉造成不利影響。而通過防控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刑事犯罪風險,可以充分發揮企業在推動經濟發展、調整經濟結構中的良好作用,控制經濟格局有序運轉。
(二)降低企業潛在發展風險
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刑事犯罪主體特殊性,對公司特別是上市公司發展造成了潛在威脅,如決策失靈、中小股東質疑、陷入經營困境等。而通過對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刑事犯罪風險的防控解決,可以從根本上降低企業潛在發展風險,為企業股價穩定提供支撐。
(三)避免嚴厲刑事后果責難
我國刑法依據刑事犯罪行為人造成危害設置了嚴厲的刑罰,單一對高管人員濫用職權罪進行分析,企業內部高級管理人員獲罪需承擔三年有期徒刑及以下、罰金刑、拘役等懲處;對于企業內部高級管理人員嚴重犯前款罪或者徇私舞弊行為,處五年以下或者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而通過采取對應的風險防范策略,可以降低企業內部高級管理人員接受嚴厲刑事后果責難[3]。
(一)串通投標罪風險防范
從表層含義上進行分析,串通投標罪可以通過法律管制。而從商業活動層面進行分析,由于我國招投標立法強調市場環境的透明、公正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級管理人員暗箱操作風險。但是由于民間多數企業招投標活動不夠規范,極易出現內部投標運作情況。基于此,為降低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在招投標活動中出現串通投標罪責,可以利用責任阻卻的手段。以控制公司內部實際控制人、股東對企業管理權、經營權的負面影響為目標,首先在企業章程中,對董事會在企業重大經營、決策事項中的表決權利進行明確,避免實際控股人、大股東利用地位強迫忠實義務人為其牟利的情況。
其次,為避免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因串通投標而對企業信譽及市場形象的不利影響,可以嚴格貫徹落實投標信息公示制度。并要求忠實義務人第一時間向主管機構、股東大會,披露近期公司財產信息處置情況及招投標進展。披露公示制度的制定運行,不僅為公司高級管理人員自我防控串通投標罪提供了良好的渠道,而且可以有效維護自身忠實義務及注意義務。
最后,在現有表決權排除制度中,為避免高級管理人員在招投標階段暗箱操作情況,明確將與企業招標決策具有直接或間接利害關系的高級管理人員排除在招投標決策以外,從根本上降低高級管理人員利用職務便利串通投標人危害企業及其他投標人利益的情況。
(二)履行合同失職被騙罪犯罪風險防范
通過對近幾年所發生的經濟詐騙案件進行分析,可得出犯罪人員在知識結構、人員構成方面均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多數犯罪分子為具有高學歷、精通國家法律法規的人員。因此,根據現階段簽訂、履行合同階段存在的合同失職被騙罪原因及表現,可以制定針對性的防范措施。
首先,在上市企業組織結構內進行法律咨詢顧問機構的構建。全面貫徹落實事先防范、事后堵漏的原則,借鑒國外發達國家關于上市企業內部法律監控制度的經驗,以企業法律顧問制度為核心,跟隨市場經濟發展及社會法治完善過程,將內部法律監控覆蓋到企業全部事務。允許企業內法律機構為企業決策提供建議,同時允許其利用法律知識、合同技巧,參與企業決策,以保證企業高管簽訂合同前期發現法律風險,及時解決,降低企業損失。
其次,考慮到企業高級管理人員極端不負責任是履行合同或者簽訂合同失職被騙罪的根本原因,因此,上市企業高級管理人員應以高度敬業精神,在合同簽訂前期,對市場進行深入調查及全面可行性分析。同時在交易對象審查時,將對方當事人資格審查、訂立合同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擔保人資格審查作為重點。從合同對方當事人履約能力、以往履約能力、訂立合同資格、技術水平等方面進行全面審核,以便及時發現合同漏洞[4]。
最后,企業高級管理人員應主動研究《合同法》相關規定,依據“你與則我與”原則,對法律層面財務交換協議進行深入分析。同時根據先履行抗辯權、不安抗辯權內容,逐步完善自身關于合同的知識體系。事先制定合同風險防范機制,保證自身在合同簽訂、履行時處于主動地位,降低合同失職被騙罪發生概率。
(三)高管人員濫用職權罪風險防范
對于高管人員濫用職權罪而言,其不僅給企業集體利益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導致企業集體財政損失或者個人利益受損,而且損害了企業集體形象及社會公平正義,甚至腐蝕了企業高層合法公正及消費者、客戶對企業的信賴,最終將會侵害企業整體合法利益。再加上企業高級管理人員濫用職權罪經常伴隨著貪污受賄類犯罪,會嚴重損害企業高層廉潔性,進而產生特權思想。法律法規局不夠健全、行政法執行力度不足、企業事務公開不徹底等因素,均會導致企業內部高級管理人員出現濫用職權罪。因此,在企業內部高級管理人員濫用職權罪防范時,應從政治法律法規、行政法執行、企業內部事務公開三個方面入手。
首先,為維護公司特別是上市公司安全,應以法律法規中彈性法律用于過多情況,結合社會公認基本準則,對其進行恰當解釋。同時根據立法精神、刑事法價值目的,進行相關法律法規的一致化處理,保證關于企業高級管理人員職權規定與法律法規制定精神相符合。
其次,為進一步強化執政執法監督,應進一步推行企業高層審批流程重構,削弱企業內部管理過程中市場可自發調節模塊高層干預強度,執行權利下放。充分發揮市場自發調節作用,大幅度削弱高層審批權力,以便從根源上降低高層職權濫用法律風險。
最后,對于一個成熟的企業而言,強化內部事務透明化處理,運用互聯網監督防范體系,可以達到預先防控高管人員濫用職權罪的效果。因此,為降低高管人員濫用職權罪發生風險,企業特別是上市企業應以互聯網監督為核心。以大部分公開、部分例外不公開為原則,實現刑事風險源的有效防控。同時基于高管人員濫用職權罪風險特殊性,可將微博、微信、互聯網等新型媒體將引入企業內部監督體系中,及時發現高層職權運用問題,及時采取防范措施。同時考慮到現階段上市企業內部監督僅限于一般性監督,人情監督大多凌駕于制度監督以上,外部監督無法觸及到上市企業內部,導致權力黑色地帶泛濫。因此,為達到有效控制高級管理人員濫用職權行為的目的,應積極響應黨的十九大號召,在法律監督、輿論監督的基礎上,從企業內部入手,為中小股東提供一定參與決策監督空間。構建針對高級管理人員的監督機制及誠信檔案,形成威懾效應,抑制高級管理人員刑事犯罪傾向,從制度層面預防高級管理人員濫用職權行為產生。
綜上所述,高管人員濫用職權罪、履行合同失職被騙罪、串通投票罪等刑事犯罪風險的存在,不僅影響了公司特別是上市公司穩定、規范運轉,而且對整體商業環境造成了較大負面影響。因此,公司應依托內部控制管理體系,與專業監督機構合作,多層次開展高級管理人員刑事犯罪風險預防控制工作。重塑現代公司高級管理人員管理體系,達到阻卻高級管理人員刑事犯罪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唐怡秋.基于代理理論對企業高管職務犯罪的分析[J]. 廣西質量監督導報, 2019(4):225-227.
[2]李想.合理風控防范企業高管刑事犯罪[J]. 中國高新區, 2016(12):189-191.
[3]彭遠懷,胡國柳.董事高管責任保險與企業財務困境風險——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C].會計轉型與經濟發展:機遇與挑戰——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第24屆學術年會(2017).2017:100.
[4]張洪輝, 章琳一.國有公司高管在職消費與風險承擔:效率促進還是代理沖突?[J]. 江西財經大學學報, 201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