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嬪,王 悅,馬文靜,陸曉雨
(滁州學院 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安徽 滁州 239000)
以學生為中心,構建信息化課堂是目前教學改革的一種主要趨勢[1]。利用現代移動網絡技術,開展移動端輔助教學,可極大的拓展教學空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變被動為主動,有效打通課內課外,增強教學中的交互,提高學生的創造性和應用性,培養具有創新創業精神的應用型人才。
藥理學是研究藥物與機體(包括病原體)間相互作用規律的一門學科,是制藥工程專業的必修課程[2]。該課程理論性較強,學生需要掌握各類藥物的名稱、藥動學、藥理作用、作用機制、臨床應用、不良反應以及禁忌癥等,所涵蓋的內容較多,知識結構復雜,學習和掌握均有一定的難度。同時受實驗室條件和課時限制,滁州學院制藥工程專業并未開設相關的藥理學實驗,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不能有機結合,導致學習難度進一步增加。
目前,我院該課程的授課方式為傳統的多媒體結合板書,以教師為中心,進行知識點的講解,學生被動的接收信息,缺乏師生互動,學生缺乏自我思考,進而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不高,甚至產生畏難或厭學情緒;學生大部分通過死記硬背和臨時抱佛腳來應付考試,不能綜合的應用所學知識,造成理論知識和實踐應用之間出現明顯的脫節。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對現有的藥理學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
超星學習通APP是一款智慧教學軟件,利用該軟件,可實現師生間的多項教學互動,如簽到、投票、搶答、選人、主題討論、評分、直播、測驗、作業布置、資料上傳等等,活躍課堂氛圍。此外,與該APP配套的網絡版--泛雅教學平臺同步APP上的數據,并針對學生的出勤率、作業完成情況、課內搶答表現等進行匯總統計,導出數據,以此幫助教師進行學情分析,從而能及時改進教學方式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本次教學改革以滁州學院2017級制藥工程作為試點班級,在學習通上建立藥理學課程,學生通過邀請碼進入。教師可在課前上傳相關教學資料并進行課前教學活動,如發布討論話題、投票等等,在課上可與學生通過學習通APP進行多種形式互動,課后布置作業以及血情跟蹤,實現課上課下有機結合。
在每次授課前,教師會將本次課程的教學資料,包括課件、視頻、相關文獻等上傳至學習通,布置相關課前習題,發布課前通知,學生通過線上預習,在課堂上取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并針對每一章節知識點,都會發布一個學生日常熟悉的例子或者社會熱點話題進行討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講授鎮靜催眠藥章節時,發布關于失眠的主題討論;在授課到抗生素章節時,正值北京鼠疫事件,針對鼠疫的傳播途徑、預防措施以及治療藥物進行了討論。
課上,教師首先通過線上隨機搶答和選人的形式,對上節課的重難點進行回顧和習題訓練,活躍課堂氛圍。在課程講授過程中,會通過一些相關短視頻的播放,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同時引入藥物的發展史以及諾貝爾獎成果,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的創新思維。基于現代藥理學的迅速發展,發布該課程領域最新的研究成果,拓展學生的視野。例如,局麻藥普魯卡因的發現,即為一個從天然活性產物入手進行藥物化學研究得到創新藥物的經典例證,以此拋磚引玉,推送小組任務并進行課堂交流,增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同時創造良好氛圍。抗腫瘤藥物的講解,通過李治中的一席講座視頻,讓同學們對腫瘤的治療手段以及發展有了較為感性的認知,加強對課本知識的掌握。
每節課課后,為了加強學生對課程內容知識的掌握,將問題通過作業、問卷、案例討論等形式上傳至學習通,發布作業通知,學生須在規定時間內作答,否則會進行倒扣學習積分;根據教學進度,利用學習通進行單元測驗、期中考試、投票、問卷調查以及小組討論等活動,根據學生參與情況進行教學總結,分析學生掌握情況,適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針對性改進教學方法和資源篩選。
該課程的考核評價分為平時成績(40%)和期末成績(60%)。平時成績的依據主要源于學習通上的統計數據。課程結束后,學生可以通過學習通及時查看自己的學習情況,包括自己的平時作業成績、課堂活躍度、課堂積分等,教師以此作為學生平時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豐富考核指標,完善考核體系,更真實的反映學生的學習水平和知識的掌握度。同時,發布相關滿意度的討論話題,讓學生對本課程提意見和建議,反思教學,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綜上,利用超星學習通APP進行藥理學教學改革,可實現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環節的有效貫通,師生互動明顯增強,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在之后的藥理學教學中,作為一名年輕教師,仍需與時俱進,不斷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能力水平,確保人才培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