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儀
摘要:中美貿易戰對我國的金融市場、金融開放政策、我國企業及企業金融等各個方面都造成極大影響,我國也將針對這些情況采取一定的補救措施,穩定金融市場。本文研究中美貿易戰對我國金融行業發展的影響,并分析我國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中美貿易戰? 金融行業? 影響? 應對策略
中美貿易戰不斷升級給我國經濟帶來巨大影響,美國在政策上只是在與我國特定商品進行進出口貿易中增加關稅,但這影響我國對美國進出口貿易的正常秩序,給我國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不僅影響到我國的經濟發展,給我國金融市場也造成極大影響。這場貿易從宏觀上影響我國的金融市場、產業和企業金融,從微觀上影響我國匯率、金融開放政策以及貨幣政策。本文將從中美貿易戰產生原因開始分析,講解貿易戰對我國金融市場的影響,進而分析應對策略。
一、中美貿易戰產生原因
中美貿易戰起始于2018年3月23日,美國現任總統特朗普在白宮宣布對中國發動貿易戰,這對兩國都帶來很大影響。其主要原因有兩點:
一是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及其政府自身方針政策的導向。特朗普一直奉行的是“美國優先”的政策理論,將美國能夠獲得貿易逆差擺在重要地位。同時多次將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和修正主義國家,這些在他競選美國總統時就已經提出。而其上任以后開展的稅制改革,以低稅率方針引導國內資本的回流也體現出這一點。
二是隨著我國制造業逐漸發展,制造商品的成本低廉,在售賣時又推出種種優惠活動,給美國制造業的商品造成一定的擠壓,導致美國進口量遠遠大于出口量,貿易逆差嚴重。隨后美國外匯貿易儲備量減少,導致美國制造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削弱。同時,我國的《中國制造2025》方針,明確提出航空新材料等高科技的發展,所涉及的領域均是各國想搶占發展先機的領域導致美國更想要抑制打壓中國崛起。這是美國發動貿易戰爭的直接原因。
二、貿易戰對我國金融行業的影響
(一)貿易戰對我國企業的影響
中美貿易戰對我國產業及產業金融造成的主要影響為企業的融資能力削弱,企業的償債能力減弱,影響企業發展。金融業應為實體經濟提供支持,而衡量我國實體經濟在金融市場中獲得資金數目最重要的指標就是社會融資規模。社會融資規模是一個變量,會隨著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而發生變化,其中最常見的方式就是銀行貸款。兩國之間的貿易戰爭導致社會融資規模負增長,企業融資能力下降。2018年3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中國產品加收懲罰性關稅,以及4月的“301調查結果”,將貿易摩擦進一步升級成貿易戰。據2018年5月的統計數據表示,中國的委托貸款、信托貸款、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等增量均為負,社會融資規模增量低于人民幣貸款增量。在2018年7月我國經濟形勢才有所回暖,至2018年10月又出現明顯下降,如今的各大產業都面臨著巨大的融資壓力,特別是美國格外針對,想要制約的高新技術產業。這些產業需要較大的成本,金融的支持顯得至關重要,然而貿易戰卻使得高新技術產業更加難以得到融資支持,導致企業無法快速發展,組織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二)貿易戰對金融市場的影響
中美貿易戰很有可能是一個長期的貿易戰爭。這場貿易戰對我國金融市場造成極大影響,使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失去穩定性,如果長時間持續這場戰爭,很有可能演變為金融戰,金融戰具有一定的破壞性,很容易導致金融危機。以我國股市為例,自2015年股災以來,我國的股市活躍程度一直不高,在美國宣布發動貿易戰爭后,我國的股市活躍度更是持續走低。在2018年9月,我國上海證券交易中心的月成交量僅有2159億股,創2015年來新低。這場貿易戰給我國投資者造成極大打擊。我國金融市場目前仍在重建信心的過程中,貿易戰的長久進行會給金融市場造成極大影響。貿易戰會導致我國經濟發展受到限制,經濟不景氣會影響我國金融市場動蕩,影響我國股市。近年來,我國債券市場違約事件經常發生貿易戰也會加大小型企業和民營企業的違約風險。
(三)貿易戰對我國匯率的影響
貿易戰對我國匯率造成影響。當前世界仍然是以美元為主導貨幣,美元儲備是衡量一個國家貨幣金融是否穩定的重要指標。我國目前持有大量外匯儲備,并且我國一直以保證匯率穩定為前提推動匯率市場化改革。我國外匯儲備發展之前都較為穩定,至2018年10月雖然有所降低,但是仍有30530億美元,但是美元兌換人民幣的匯率持續走高。2015年以來,美元兌換人民幣的匯率一直穩定在6.2~7.0之間,但貿易戰打響以后,截止2019年9月,匯率已經跌破7,但還沒有跌破7.1。貿易戰開啟之后,匯率不再穩定,人民幣長期處于貶值的壓力,給我國進出口貿易上造成一定經濟損失。除此之外,美國加高關稅,導致我國順差國地位不穩,有部分甚至形成貿易逆差,這將會導致我國外匯儲備減少。
三、我國應對貿易戰的策略
因2018年3月的爆發的貿易戰對我國各大經濟領域造成極為惡劣的影響,其首要就是平穩市場經濟形勢,維持金融市場穩定,主要分析如下:
(一)企業及企業金融的應對之策
兩國之間的貿易戰導致企業的融資能力較小,企業償債能力減弱,所以應降低企業的負擔。在貿易戰的背景下,首先應該保證企業穩定運行,降低商業稅是減輕企業負擔的有效手段。尤其企業產品出口量減少,外部需求減少,需要進一步擴大內需,應加速需求結構的升級,拉動內部需求。政府減少商業稅可以降低個人負擔,增加居民收入,增加其消費能力,讓產品可以正常買賣。通過減輕企業負擔這種方式,可以提升企業的生產利潤,可以提高人民的內部消費能力,解決需求結構的問題。其次,由于企業融資能力減少導致企業的償債能力低下,所以應注意企業債務問題。因為受到貿易戰的影響,債券違約問題較為常見,因此對于企業違約問題應該妥善解決,給予嚴厲懲罰,避免產生連鎖反應,對債券市場造成影響。最后,企業融資難問題較為突出,這影響企業的發展,所以應該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放寬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政策,鼓勵中小企業貸款,解決中小型企業的融資難問題。
(二)金融市場的應對之策
貿易戰對金融市場的影響也較大。股市是首先被影響的。自2015年股災之后,我國股市進入長時間調整階段,股市活躍度一直不高。我國為恢復股市的活躍度,正在重建股民信心,但是還未有成效。貿易戰的爆發給我國股市帶來更為消極的影響,股民不敢在對股市進行投資,股市活躍度有下降趨勢。我國經過多年的發展,有一批優秀的上市企業,應按照其標準加強公司上市管理,加大金融監管,規范公司、企業上市的制度,合理引導公眾對股市的形象,保證股市平穩。第二,在債券市場方面,也應加強監管。貿易戰導致企業所面對的關稅上升,拖累我國GDP,給經濟帶來了下行壓力。企業的償債能力減小,債券違約風險增大,面對這種情況首先應擺正好心態同時嚴格管理。即使是金融市場發展成熟的西方國家金融債券市場也會出現違約的情況,因而面對這種情況首先應擺正心態。為應對這種狀況,應加強金融監管,建立完善的評級監管制度和事后違約處罰管理機制。對有債券違約行為的企業或是個人應該根據相關處罰機制給予懲罰,避免這種現象影響到債券市場的正常發展。在2018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擴大中期借貸便利擔保品的范圍,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小微型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也提升部分企業的償債能力,減少企業債券違約的現象發生,給予債券市場信心。總之,不管是股票還是債券市場,為避免中美貿易戰引發金融戰,對全球金融造成一定傷害,我國有關部門應做好相關準備。雖然國際資本對于我國賬戶的沖擊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還是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一定影響。因此政府應制定相關政策保證外商的利益,給予在華做貿易的外商信心,保證外商在華投資的利益。
(三)匯率方面的應對之策
根據最近的數據可以得知,中美兩國開展貿易戰導致美元兌換人民幣的匯率不穩,持續上升,中國人民幣受到貶值的壓力較大。并且隨著貿易戰的長時間持續進行,導致我國進出口貿易并不景氣,出現貿易順差縮小,甚至出現貿易逆差,這導致我國的外匯儲備持續減小,人民幣貶值壓力猛增。但是從目前的發展形勢看,人民幣貶值并不全帶來負面的影響,適當貶值可減小我國貿易戰的影響,而且我國的外匯儲備雖然有所下降,但還是有一定的下降空間,不會造成太大影響。若匯率難以保持穩定則會導致人民幣加速貶值,如果人民幣持續貶值,會導致資本流出,貨幣的信譽度受損,從長期來看對我國的經濟發展不利。
四、結束語
2018年美國宣布對我國發動貿易戰這一事件給我國的經濟發展造成巨大影響,導致我國產業融資能力下降,償債能力減小,人民幣貶值較為嚴重,影響我國匯率市場化改革,還導致我國金融市場不穩定。針對此種情況,國家應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扶持,鼓勵中小企業貸款,制定相關制度穩定我國的金融市場,明確中美貿易戰的長期性,避免這場貿易戰引發金融戰,造成惡劣影響。
參考文獻:
[1]王海燕.中美“貿易戰”博弈對國內物流服務企業發展的影響分析[J].價格月刊,2019,(05):73-77.
[2]劉嶺.中美貿易戰對國內企業的影響及對策分析[J].管理觀察,2019,(09):19-21.
[3]范詩洋,王立清.當前金融市場環境及其對城商行發展的影響[J].銀行家,2019,(03):67-69.
[4]魏天磊.貿易戰對我國金融發展的影響及對策分析[J].新金融,2019,(01):15-19.
[5]朱瑞.中美貿易戰可能選擇的路徑及對我國金融安全的影響研究[J].綠色財會,2018,(05):55-56.
[6]賴佩琦.中美貿易戰對國內企業的影響以及對策分析[J].現代商業,2018,(13):48-49.
[7]徐占忱.特朗普對華貿易戰的多重信號及應對策略[J].中國發展觀察,2018,(07):38-40.
[8]柯建飛,于立新.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貿易戰:理論分析與中國應對策略[J].全球化,2017,(06):71-84+135-136.
[9]陸長平, 張凱.中美貿易爭端的深層次思考及應對策略[J].江西社會科學, 2019, 39(02):79-86+257.
[10]周長嶺.中美貿易戰背景下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J].現代管理科學, 2019(8).
作者單位:湘潭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