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會岷
班級是一所學校的基本組成單位,也是學生學習知識、養成行為習慣的主要場所。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通過加強班級管理形成良好的班風、打造精細化班級管理團隊,確保班級管理工作切實有序地開展,確保學生身心健康,實現全面發展。
一、注重班風建設,形成良好風氣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班風對于一個班級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夠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建設良好的班風,可以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確立公平民主的班級制度
“無以規矩,不成方圓”。合理的班規、班紀是一個優秀班集體必不可少的元素。學生人人懂紀律、守紀律,可以使班級在開展活動、組織教學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班級是學生和老師共同的家,作為這個家的家庭成員,老師可以邀請學生共同商議有利于班級建設的班級制度,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加強他們的班級榮譽感和責任感,增加對班級制度的認同感和執行力。班主任可以圍繞“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班集體”的主題開展主題班會,讓學生積極發言、共同討論。在選舉班干部時,學生可以投票選出自己喜愛的班干部。在制定班級制度時,要具體化、細節化。如在打掃班級衛生時,可以把每項任務分配得當、包干到個人,每位值日生都有自己需要負責的任務,擦黑板的同學只負責把黑板擦干凈,掃地的同學只負責掃好地,可以提高學生勞動的積極性,提高勞動的效率。
2.開展豐富多彩的班會活動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各種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幾乎人人對于新奇事物都有一種躍躍欲試的狀態。豐富多彩的班會活動能幫助小學生更好地展示自我、增加彼此之間的了解、增強班級凝聚力,也能為班主任提供達到教育目的的契機。班會的主題和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可以圍繞班里達不成統一意見的事項舉行班級辯論會,也可以在傳統節日前夕和學生一起慶祝。但是不管什么形式的主題班會,在開展之前班主任一定要認真準備,有明確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意義。在開展班會活動時,班主任可以根據小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把班會設計成游戲的形式,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其中,出謀劃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二、創建一支精細化的班級管理團隊
公平民主的班級制度可以規范小學生在班級生活中的日常行為,而精細化的管理不僅可以促使小學生養成良好習慣,還可以鍛煉學生的管理能力,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在小學精細化的班級管理和教學中,可以嘗試小組合作的形式,4-6人一組,每個小組內部民主投票選拔出正、副兩名組長,然后依次給每位組員編上序號。可以實行責任精細化分工,兩名組長分別記錄組員的紀律、衛生、作業、課堂表現等日常行為,每天根據每個組員的各項表現進行加減分。一周結束時,再由班長和副班長統計出每個小組的平均分,決出優勝小組。這樣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管理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還可以分擔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久而久之,一支具有精細化管理經驗的團隊也就形成了。這樣不僅能使每個學生都被納入小組管理中,而且還能避免學生的自我放棄。
三、加強學習管理,力促提高學習效率
在小學的學習過程中,大部分學生貪玩好動,對學習缺乏自我管理意識,這樣就導致了大量的時間浪費,導致學習效率不高。班主任要引導他們養成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他們的自我管理意識。
班主任要力促學生形成時間管理意識,引導學生制定相應的時間計劃表,什么時間做什么事,促使學生提高學習效率。除此之外,班主任還可以將時間管理的理念分享給家長,家長與學生一起制定一個在家學習的時間計劃表。要引導學生將學習模塊進行管理和設計,充分認識到,在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形成中,時間管理是基本的保障。
小學時期是學生學習成長的特殊時期,在這個時期,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的策略是否行之有效,將對他們今后的發展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一定要有行之有效的班級管理策略,對于已經不適合的策略要及時進行更正、更換。所以班主任對于自己的班級管理策略將會是一個不斷探究、實施的過程,而不是一成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