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葉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出現給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策略,小組合作學習也存在一些弊端。怎樣規劃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小學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教學效果?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一、打造小組學習模式
學生自己不能主動采取合作學習的方式,但是為了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應該促使他們進行合作學習。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為了充分發揮學生個體和學習群體的優勢,在分組時應該盡量根據學生的性格、能力、學習水平等科學進行分組,突出其異質性。每個小組由4-6人組成,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角色,比如小組長、記分員等等,并不時交換角色,確保每一位學生積極參與。在小組合作中,如果學生不努力地查找資料,解讀課文內容,就會影響整個小組的分數,學生會為了小組的分數而努力,就能夠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教師明確學習任務
開展合作學習,首先應該明確學習任務和目標,用極短的時間、協調合作的方式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完成學習任務。畢竟大家擅長的方面不同,教師應該提前分配好學習任務,避免學生在不擅長的領域浪費時間。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讓每個人都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但如果處理不好不同水平學生之間的關系,不僅達不到它的目的,反而會加劇兩極分化,成績好的更好,成績差的更差。在小組協作中,每個人擅長的一定不是同一個方面,每個人都做自己最擅長的事,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平等、合作、學習,才是一個優秀的小組。同時,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應養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如虛心聽取他人意見的習慣、積極實踐的習慣、動手的習慣等,就能夠很好地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讓學生的語文水平得到提升。
三、拓展合作活動的相關內容
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多樣的合作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是一項自主探究性活動,語文知識體系豐富而復雜,小學生遇到難度較大的問題,或者學習方法不當,都會影響合作學習的效果。教師應該進行有效的干預和指導。一方面,教師應該設計有效的課堂導入,幫助學生調整學習狀態。教師可以采取直觀、形象的方式導入新課,也可以采取實物的方式,例如簡筆畫、圖像、錄音等。以《日月潭》這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簡單地畫出日月潭的景象,也可以通過圖片的方式呈現出來。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如果學生探究過一個問題之后,便認為自己已經完成了目標,于是停止繼續探究,教師可以對學生的討論結果給予肯定性評價,并給予深入的點撥指導,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頓悟,從而使合作學習效果事半功倍。例如,在學習《大禹治水》這一課時,文中表示大禹在治水的過程中經歷了千辛萬苦,學生在從“洪水如猛獸,治水不易”中能夠理解大禹的艱辛,之后便不再深入探討。教師應該從三過家門而不入、開河道的過程中入手,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大禹治水的艱辛。
四、全面評價學生
“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教師在教學中應堅持將評價貫穿于合作學習活動中,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運用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為主要目的各種激勵性的語言,來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例如,有的學生在寫作文《我的媽媽》時,整篇文章中有很多的錯別字。如果教師簡單地給學生一個“錯誤百出”的評價,會給學生潑冷水。如果教師委婉地指出語句錯亂的地方,并且告訴學生,如果你愿意的話,老師單獨教你。教師委婉的評價能夠保持學生寫作的熱情,同時讓他們看到自己的優勢和未來的希望。教師的鼓勵能夠增加學生的自信心,評價效果是顯而易見的。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產生學習問題的原因,并積極地與學生進行對話和交流。雖然這在無形中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但是它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提高整體的教學效果有良好的作用。除此之外,學生互評具有良好的意義和作用,互評的過程,就是小組成員進行思想碰撞的過程,學生的價值觀能夠相互協調,和其他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技能能夠不斷提高。
結語
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能夠使他們發現自己的優點,能夠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幫助學生全面地掌握知識。在合作學習中,學生能夠體會到學習的真諦,健康成長。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聯系實際生活,聯系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深入總結分析合作學習的應用情況,更好地提高合作學習的應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