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歡
現有課本所提供的閱讀量是有限的,真正的閱讀能力,不可能完全通過課堂教學來培養,學生需要補充適合不同階段認知發展需求和語言發展水平、題材和體裁豐富的讀物,特別是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逐步發展各種閱讀策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根據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狀況和實際情況,加強培養其閱讀興趣、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鼓勵中小學教師“開展閱讀指導,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師培訓,開設必要的閱讀課程,開展多種形式的校園閱讀活動”是很有必要的。
一、方法和途徑
1.圖片環游
圖片環游的教學過程近似于真實的親子閱讀。當拿到一本繪本,我們通常會先看封面,包括封面圖和書名,然后看封底和扉頁,并基于封面信息初步預測書本內容。翻開繪本,讀者會根據圖片信息和自身的已有知識判斷所推測信息的準確性,并進一步關注內容的走向或情節發展,形成對事件或人物的新概念。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學習語言知識和文化背景知識,分析和賞析語言、經驗、觀點和情感表達,最終對繪本的內容形成自己獨特的理解。圖片環游本質上是一種分享閱讀,是教師和學生共讀故事、合作建構意義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將文本故事演繹成生活故事”。以問題為引導,通過封面、扉頁、主題圖等啟發學生主動觀察、預測、思考、分享個人的經驗,在不斷推測和閱讀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同時,學生還在這一過程中學習語言知識,把握故事情節,理解人物心理,聯系個人生活,使通過圖片環游讀懂故事的過程成為師生合作探究故事意義的過程,“生成一個深度卷入、思維綻放的教學形態”。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將閱讀素養的培養有機融入閱讀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觀察封面、扉頁、封底等活動,發展文本概念;在默讀和朗讀的過程中,發展認知詞匯的能力、拼讀能力和閱讀流暢度;在預測、確認、分析、論證、評價活動中,發展閱讀技能,運用閱讀策略,提并思維品質;在總結比較、交流的活動中發展文化認知和多元思維,增強文化意識。由此可見,圖片環游的教學方式與傳統的語言知識和閱讀理解教學是完全不同的。
2.運用閱讀圈法進行繪本教學
閱讀圈,又稱文學圈,是一種培養學生閱讀習慣、享受閱讀的方式。閱讀圈的方式,其目標是要求學生邊讀邊思考,問問題,比較文化并聯系生活實際;其方式是一組同學閱讀同一故事,每個人負責一項工作,有目的地閱讀。閱讀圈包括六個角色:閱讀組長,負責針對閱讀材料進行提問,組織小組成員進行討論;總結概況者,負責對閱讀材料進行總結;文化連接者,負責尋找并對比閱讀材料中出現的與中國文化的異同之處;實際生活聯結者,負責從閱讀材料中探尋與實際生活或自身生活相關的現象;單詞大師,負責解決閱讀材料中的重難點或具有重要或特殊意義的詞語,并闡述原因;篇章解讀者,負責探尋并闡釋閱讀材料中具有重要或特殊意義或寫得漂亮的段落。閱讀時,學生根據自己的角色,經過獨立思考、小組討論、全班匯報、整理任務的過程,完成自己的角色任務。每個角色有一個任務表,包括角色名稱、故事名稱、職責介紹和寫作空間。
3.熟悉在線平臺功能并能合理選書
首先,組織學生了解分級閱讀體系,讓他們能掌握在線平臺的各種功能。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藍思值篩選出難易適中又感興趣的書目。合理選擇適合自己的書很重要。相關研究發現,部分學生沒有按照要求選書,盲目隨意,僅憑書名和封皮而不考慮自己的閱讀水平,這樣的選擇勢必導致后續的閱讀障礙,容易半途而廢。因此,教師應定期指導部分選書有困難的學生,為其推薦書目。
二、分級閱讀教學對小學教學的現實意義
分級閱讀是一項系統工程。分級閱讀不僅包括對讀者的閱讀素水平和讀物難度進行分級,還涉及教學指導、家庭閱讀指導和資源體系的建立。在小學開展系統性的分級閱讀具有重要意義,能幫助家長和教師了解小學生的發展規律,在閱讀指導和教學中遵循其規律,推進閱讀素養的有效發展。
圍繞閱讀能力和閱讀品格,基于年級,可以將我國中小學生閱讀素養的發展目標分為起步、進階和精進三個大階段和九個小階段。
總之,分級閱讀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閱讀的本質”,加深家長和教師對“學生學習閱讀過程的認識,讓我們根據不同的發展階段,協調環境和教學因素”,進而促進學生閱讀素養的健康、有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