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
國家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明確提出要培養學生“人文積淀、人文情懷和審美情趣”。書法教育,承擔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我校在課程設置、師資培訓、教材編寫、課程實施、教學科研、社團活動、各類展賽等方面下大力氣,做足文章,提出了“向美而行,寫亮人生”的書法教育目標。
一、建章立制,構建書法教育實施的“保障場”
學校堅持以“習字立人”為書法教育理念,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書法特色學校創建工作領導小組,把此項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校長親自抓,分管校長靠上抓,中層干部具體抓。同時完善機制,制定了書法教育三年規劃和實施措施。
二、環境建設,營造濃厚的書法教育“文化場”
學校在堅持培養學生的書寫能力和審美情趣的同時,讓學生接受傳統文化熏陶。基于此,我校在充分挖掘書法藝術內涵的基礎上,對教學樓墻壁、走廊、樓梯、廣場等區域進行精心設計,以書法元素作為校園文化載體,精心打造隱性課程,挖掘、滲透書法教育的內容,激發書寫興趣,引領學生走進書法文化。
三、師資培訓,拓寬書法教育“研究場”
(一)培訓先行,向社會優質資源“借智借力”。學校每學期都集中舉辦系統專業的書法師資培訓,連續多次邀請駐淄高校書法教授、當地書法家、書法教育專家“走進來”,從筆畫到結構,再到章法進行了系統地培訓,提升了教師隊伍的書法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同時,先后分批組織教師“走出去”,分別赴濟南、青島、濱州、江蘇等地區參加全國、省、市書法教育會議,專題學習書法教學經驗。
(二)校內研修,夯實教師書寫基本功。由校長親自授課,多次對全體教師進行書法培訓,使教師書寫水平與書寫指導能力得到較大提升。平時,為教師配備毛筆、鋼筆、小黑板、紙張,教師課余時間練習所學內容,每周展示鋼筆字、粉筆字,每月展示毛筆字,每學期展示一本“硬筆寫字天天練”。
(三)優化課堂,構建書法教學新模式。學校建立健全了寫字教學科研常規,加強書法課堂教學模式研訓,逐步強化構建起了“悟、范、練、評、結”書法潤澤課堂的教學模式。
四、精設課程,形成書法教育“實踐場”
學校把書法教育納入學校校本課程體系,制定了《書法課程實施方案》,加強書法課程的目標、內容、實施、評價的規劃,書法教育扎實開展。
(一)課程整合提供時間保障。在不增加課時量和學生在校時間的基礎上,一年級到五年級全部實施書法教育,整合書法課程和語文課程,每周安排一節軟筆書法課、一節硬筆書法課、每天午間安排20分鐘書法練習,為書法課堂教學提供了時間保障。
(二)落實書法教育常規管理。學校建構起了系統的書法教育課程體系,全校近千名學生全員參與,真正實現了書法教育的普及。
五、廣開渠道,創新書法教育“活動場”
組建社團,培養新秀。學校堅持“基礎+提高”的分層教學。全校5個級部的書法社團與其他社團一樣,每周五進行兩節課社團活動。
依托節日,以賽促學。學校結合重大節日開展全校性的書法比賽,組織了慶元旦、慶六一、慶國慶、慶中秋、現場書寫等多項師生書法比賽,新學期隆重舉行新生“開筆禮”儀式,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書法的興趣。
六、勤奮耕耘,書法教育喜結碩果
經過幾年多書法教育的實施,我校書法教育特色取得了扎實的進展與顯著的成效:
(一)豐富了學校課程建設的內涵,促進了教師快速專業成長。書法課程的實施,使得校本課程特色化,教師書寫水平與教學指導水平大幅提升。近年來先后有數十名教師獲得學校書法比賽一等獎,十余名教師參加省市區書法比賽獲獎。
(二)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學生的整體書寫水平不斷提高,書寫姿勢和執筆姿勢正確率大大提高,良好的書寫習慣基本養成,中華文化得到傳承,師生的審美情趣得到了涵養。
(三)形成了學校品牌,提升了學校的文化品位。《淄博晚報》對學校的書法教育創新項目進行了大篇幅的報道。“我市首家全國硬筆書法教學實驗基地授牌、揭牌”儀式于2016年10月18日晚張店新聞中播出。《書法報》《山東商報》等多家媒體對學校書法教育成果進行了報道。
墨舞校園,雅韻悠長。向美而行,寫亮人生。今后,我們將繼續行走于書法教育的光明大道上,前行,復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