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艷
古代山水游記是一種古典散文,作者通過對自然山水或景觀的描繪,表達自己獨特的情思。教師讓審美的視角聚焦于自然風光,能體會山水的意境,體會精神的力量。在山水游記教學中,教師要梳理作者游蹤的思路,把握文章的結構,促進他們對文章內容的把握。學生要理解傳神的景物特點,讓學生感受到景物之美。學生要理解哲理的情思,理解作者獨特的感受。
一、創設情境,引發情感共鳴
文言文作品的時代距今久遠,而初中生的人生閱歷有限,他們往往對文本的情感會產生空洞的理解。教師要借助于情境的創設,讓學生以作者的身份代入其中,產生與作者相似的情感,能增進他們的體驗,也讓他們對文本的解讀變得鮮活?!缎∈队洝穼懹诹谠毁H永州期間,如果你是柳宗元,被貶后,你的心境會怎樣?教師讓學生置身于情境中,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的氛圍。學生也會產生很強的代入感,去主動體驗作者的經歷,感受作者的情感。學生只有融入到作者的歷史世界之中,才能體會作者被貶后無法排遣的憂傷凄苦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
二、依托媒體,營造審美氛圍
古代山水游記呈現的是自然、人文景觀的內容,教師要借助于多媒體直觀地呈現景觀內容,營造審美的情境,讓學生感受到自然山水帶來的美學價值?!缎∈队洝访鑼懥诵∈秲灻兰澎o的景物,渲染了小石潭寂寞凄寒的氣氛?!队洺刑焖乱褂巍烦尸F了皎潔月色下主人公于庭院悠閑漫步的情景。教師要借助于多媒體具有圖文并茂的效果,向學生直觀地呈現山水內容,能營造愉悅的審美氛圍。如在學習《岳陽樓記》一課內容時,教師呈現岳陽樓的視頻,讓學生想象自己立身于岳陽樓,躍入眼簾的是煙波浩渺的洞庭湖。
三、拓展閱讀,課內延伸課外
學生閱讀素養的提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僅靠學生課內的閱讀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拓展學生的閱讀量,引導學生們由課內精講向課外閱讀拓展延伸。學生在課內閱讀中習得的方法、技巧,能為課外閱讀提供必要的幫助。教師要尋找課內外文本的聯系點,對內容進行恰當的拓展延伸,促進他們閱讀能力提升。如在學習《岳陽樓記》后,教師可以為學生選擇以岳陽樓為主題的相關內容,有杜甫、孟浩然、袁中道等諸多名家留下的諸多名言佳句,有杜甫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能傳達作者以天下為己任的寬廣胸懷;孟浩然的“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寫了湖水之庭大、煙波之浩渺,表達作者想入朝為官的愿望;袁中道細致地寫出岳陽樓的景觀,表達自己的感慨。學生通過同一主題不同作品的閱讀,能體會不同經歷、不同性格的作者所傳達的情感也不盡相同。教師要將游記散文的閱讀由課內向課外拓展延伸,能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將習得的方法遷移至課外,從而能提升學生獨立解讀文本技能。
四、讀寫相融,提升寫作技能
教師要讓讀寫相融,既能深化他們對閱讀文本的理解,也能提升他們的寫作能力,讓他們對古代山水游記散文產生新的認識。很多學生對寫作有畏懼感,教師要讓閱讀向寫作遷移,從閱讀中發掘寫作方法,并運用于寫作實踐中,從而改變“不愿寫”“不會寫”的現狀。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將日常生活中隨處可以觀察到的景觀寫下來,并用文字記錄下來,表達內心的情感。教師要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用自己的文字寫出作者所描繪的美麗景色。教師鼓勵學生擴寫文章,能發散學生的思維,融入學生的想象,讓學生習得的寫作技巧得到充分地運用。經過譯讀與擴寫后,學生可以將閱讀的技能內化于寫作之中,可以借鑒章法,按時間、空間與邏輯的順序寫作;可以借鑒寫作手法,運用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寫作;借鑒蘊含的豐富情感,表達自己的獨特情感。
總之,古代山水游記的文章蘊含著豐富的自然資源,能引導學生將審美的視角引向自然,感受自然的美好。學生通過閱讀古典游記的文章,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從而能產生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