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蒙蒙
語文是學生學習的基礎性學科,對于學生的學習至關重要。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在現階段的作文教學中,如何運用有效措施,解決作文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是現階段語文教師所要面臨的重要問題。因此,本文將簡要分析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且提出一系列相應的解決措施。
一、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作文教學過于形式化
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在現階段的作文教學中,大部分學生認為作文學習是枯燥、乏味的,對于作文的學習興趣不高,甚至對作文學習產生厭惡或者抵觸心理。其主要原因是一些語文教師為了使學生快速掌握作文寫作技巧,或者提高作文課堂教學效率,對于學生寫作的講解過于詳細,反而容易將學生的思維限制在條條框框之中,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散,導致學生的寫作模式僵化,寫作內容缺乏新意。
2.學生作文基礎差
作文寫作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寫作素材,對于文字、語言一定的應用能力。很多學生缺乏寫作素材,語文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很容易使寫作出來的文章出現錯別字頻繁、語句不通、邏輯混亂等問題,加大了語文教師的寫作教學難度。
3.學生作文缺乏真情實感
作文教學離不開生活,在生活中提取寫作素材,可以為學生的作文寫作注入生命力。但是大部分學生尚未養成良好的作文寫作習慣,不善于從生活中取材,導致寫出來的文章容易出現說大話、說瞎話的現象,缺乏真情實感。
二、針對問題的解決措施
1.提高學生的語文寫作興趣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思想上的發展尚不成熟,對于作文教學的學習態度主要憑借個人喜好。興趣可以成為學生學習作文的催化劑,在無形中推動學生的作文學習,使學生產生作文學習的動力,從而使作文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此,語文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可以在作文教學中融入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集中精力學習作文,提高作文教學質量。
2.創新教學觀念,將作文教學與生活教學有機結合
在語文教師日常的教學中,語文教師要重視生活化教學的重要作用。對此,語文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引入與學生生活相關的話題,圍繞學生身邊發生的事情展開教學,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思考。這種形式可以將學生帶入一個相對熟悉的環境中,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作文,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作文寫作興趣。
比如在學習統編版小學四年級課文《爬山虎的腳》一課時,語文教師可以通過談話的形式導入生活情境:同學們,在生活中你們見過爬山虎嗎?你們最喜歡哪種植物呢?它們有什么樣的特點?哪一點最吸引你們?在語文教師提出問題之后,學生們開始小聲交流,課堂氛圍迅速活躍起來。語文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站起來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想法,敢于在課堂中表現自己。然后語文教師可以趁熱打鐵,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隨堂練筆,以“我最喜歡的植物”為題,寫一篇作文。這種形式可以使學生有話可寫。語文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運用《爬山虎的腳》這篇文章中描寫植物的寫作手法進行寫作,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果。
3.引導學生積累作文寫作素材
為了有效提高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課外書籍,使學生能夠積累寫作素材。只有閱讀大量的課外書籍,才能使學生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一個過程,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作文寫作水平。學生作文寫作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也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個長期、持續的培養過程。語文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為學生的作文學習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
比如統編版小學四年級課文《守株待兔》,文章雖然是一個小小的寓言故事,但是背后卻有著深刻的大道理。故事對于小學生來說比較有吸引力,語文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海底兩萬里》《安徒生童話》等類似的故事類課外書籍,并且要讓學生在閱讀之后,寫下自己的閱讀感悟,可以不限制字數,但是要融入自己的真實感情,在不斷的寫作練習中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語文教師需要重視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且通過多種方法和手段,采取針對性的解決措施,為小學學生作文寫作能力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