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來俊娃
摘 要:聲樂表演是一種綜合性的音樂藝術表演形式,對聲樂表演者的音樂素養和文化素養要求較高。在實際的聲樂表演中,表演者需要把握聲樂作品的內涵和情感,運用情感表達,引發受眾的情感共鳴,清晰地將情感傳遞給觀眾。基于此,文章就情感表達在聲樂表演中的重要性進行闡述,并對聲樂表演中情感表達的運用進行具體探討,以期為觀眾帶來美妙的視聽盛宴。
關鍵詞:聲樂表演;藝術性;情感表達
聲樂表演的意義在于打動人心,演奏者只有深入解讀聲樂作品的內涵,并將其與自身的情感相融合,不斷提升演奏技巧,才能將聲樂作品詮釋得淋漓盡致。因此,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聲樂表演者,必須提高聲樂表演的情感表達,深入感受創作者的心境,從而更好地將情感傳遞給受眾,給受眾帶來強烈的視聽沖擊。除此之外,提高聲樂表演的情感表達還能更好地彰顯聲樂作品的魅力,賦予聲樂作品以鮮活的生命力,進而拉近聲樂演奏者與觀眾之間的關系,增加聲樂表演的藝術氣息。
一、情感表達在聲樂表演中的重要性
(一)提高情感表達的藝術表現力
聲樂是一種特有的音樂藝術表現形式,在不同地域文化的影響下,根據創作者的文化背景、心理、藝術愛好等的不同,能夠形成具有不同特色的民族聲樂。演奏者要想真正掌握聲樂演唱技巧,必須夯實自己的基本功,在聲樂作品中融入更多的情感,確保做到“歌人合一”。聲樂本身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而藝術又源于內心的情感,因此,在具體的聲樂表演中,表演者通過情感表達的方式,賦予聲樂作品以豐富的表現力,進而升華聲樂作品的主題,使表演更加引人入勝。
(二)拉近聲樂表演者與觀眾之間的關系
提高聲樂表演的情感表達,可增加聲樂表演的感染力,從而更好地滿足觀眾的個性化需求。演奏者可以通過增加自身對聲樂作品的情感投入,激活聲樂作品中的靈魂,從而使得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能夠得以展現。在具體的演奏環節中,演奏者飽滿的情感能夠增進觀眾與表演者之間的互動性,拉近二者之間的距離,塑造一種良好的舞臺氛圍,給觀眾帶來藝術享受。
(三)傳遞表演者獨特的思想情感
聲樂藝術不僅強調表演者對演唱技巧的展示,更加強調表演者個性化的情感表達。從表演者的角度來說,將情感寄托于聲樂作品中,能夠提升聲樂作品二次創作的效果,實現表演者的情感表達,從而更加清晰地向觀眾講述作品背后的故事。同時,表演者聲情并茂的演奏能夠引發觀眾的聯想,進而豐富觀眾的精神世界,滿足觀眾的心理訴求,給予觀眾廣闊的想象空間,使聲樂作品發揮出更大的藝術價值。
二、聲樂表演中情感表達的特點
(一)真實性
尤其是對于聲樂作品來說,民族聲樂中蘊含了真實、真摯的情感,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因此,演奏者除了掌握演唱技巧外,要注重對情感表達的運用,在理解作品的基礎上,融合自身的豐富情感,對聲樂作品進行演唱,確保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聲樂素養。
(二)含蓄性
中國傳統的民族聲樂,本身是歷史沉淀的產物,在情感表達上具有一定的含蓄性,表演者通常以含蓄有韻味的表現形式,增加聲樂藝術的表現力和魅力,從而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帶給觀眾身臨其境般的感受,這實質上也是我國民族聲樂審美價值觀的表現。同時,含蓄性的情感表達,更加符合表演者自身的情感訴求,表演者結合自己對聲樂作品的理解,能夠與作品產生情感的交集,從而增加了舞臺表現力,使聲樂藝術的價值得到提升。
三、情感表達在聲樂表演中的應用
(一)準確分析聲樂作品本身的情感,理解作品創作的過程
聲樂作品的創作具有鮮明的時代性特征,是反映時代特征的一種表現形式。因此,表演者只有深度解讀聲樂作品背后的故事,了解聲樂作品創作背景,才能將其升華到精神層面進行演繹,從而在舞臺技巧、舞臺設計的結合下,提高聲樂的表現力。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作品有《黃河大合唱》《故園戀》《成都》《夢回唐朝》等。基于此,聲樂表演者在具體的情感運用上,要結合作品創作的背景,了解創作者當時的思想和情感,以提高自身感同身受的程度,從而能夠更好地將個性化情感投入到聲樂表演中。
表演者在具體演唱的過程中,需要弄懂作品想要傳達怎樣的情感。在作品表演前,表演者需要展開全面的分析,加強對作品情感的感悟;在作品表演時,表演者可以通過語氣、表情、肢體動作等,適時流露情感,基于聲樂作品的創作情感,對聲樂作品進行演繹[1]。就《黃河大合唱》來說,其曲風慷慨激昂,在中國抗日戰爭時期起到明顯的鼓舞作用,表演者在具體演奏的過程中,要深入了解當時的戰爭背景、創作者冼星海的創作心情等,在表演中增加更多愛國主義情懷,或是義憤填膺,或是情緒高亢,確保將創作者謳歌的中華兒女不屈不撓的精神表現出來,進而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促使觀眾更加真切地了解戰爭年代下普通群眾保衛黃河的精神。
(二)提高表演者個人文化素養以及演唱技巧
優秀的聲樂作品,展現了豐富的文化內涵,表演者要想勝任演唱,加強對作品的感悟顯得尤為重要。因此,表演者要反復琢磨聲樂作品,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加強對人文、歷史、地理等文化知識的滲透,不斷完善自我,逐步形成較強的文化素養,進而在聲樂作品的情感表達中,通過融合歷史、民族、語言等因素,提升表演的情緒的飽滿程度,最終保證聲樂作品表演的完整性。同時,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聲樂表演者,必須積極向老一輩的藝術家學習,包括演唱技巧、情感表達方法等,不斷推動我國聲樂表演藝術的發展[2]。另外,表演者在演唱過程中,要認真理解作品的內涵,融入自身的真實情感,從日常的生活出發,培養個人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靈活應變能力,拓展自身的想象空間,從而能夠更好地將情感寄托在表演上,結合自身對作品的理解,對聲樂作品實現二次創作,使自己在舞臺表演中能夠真情流露、情真意切。
聲樂演唱本身對表演者的技巧應用要求較高,如不同的音色能夠呈現具有差異性的情感變化,但無論音色是高亢還是低緩,均是真實情感的演唱。因此,相關表演者在具體演唱的過程中,要注重對技巧的應用,隨著節奏和旋律的變換,使演唱呈現不同層次的情感變化。在日常的聲樂練習中,表演者要善于將聲音強弱和虛實相結合,合理地展現作品的情感內涵。如表演者在演唱《黃河大合唱》的過程中,對于前段的朗誦詞,表演者必須情緒飽滿,當念到“黃河之水天上來,排山倒海、洶涌澎湃、奔騰叫嘯……”時,表演者要切實通過情緒變換,將黃河水洶涌的氣勢展現出來,給予觀眾想象的空間,增加聲樂表演的感染力,豐富觀眾的視聽感受。同時,表演者要注重表現手法的運用,在演唱中融入技巧、情感等,尤其在合唱、重唱、獨唱的時候,表演者要清晰地定位自身在舞臺中的角色,把握好節奏,增添聲樂表演的韻味。
(三)增加與觀眾之間的互動性
聲樂作品具有一定的創作社會背景,蘊含了創作者對時代生活的感悟和理解,因此,表演者在認知上可能與聲樂作品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為了更好地傳達作品的情感,表演者要深入挖掘作品的創作年代以及當時的社會背景,確保其情感表達的準確性,并能夠使觀眾在欣賞作品時更快地進入到聲樂場景中,感受聲樂作品帶來的魅力,進而增強了觀眾審美體驗,提升了聲樂表演的美感。聲樂表演者要想切實提升情感表達的傳神性、準確性,就需要增強自身的生活體驗。表演者在具體感悟聲樂作品的過程中,要加強與生活實際之間的聯系,提高自身的感悟能力,從而增強聲樂表演的感染力、影響力。同時,在聲樂作品演奏的過程中,要充分尊重觀眾這一主體,加強與觀眾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包括眼神傳遞等,增強聲樂舞臺的表現效果,提升觀眾在欣賞作品過程中的趣味性,使觀眾能夠更好地感受作品傳達的情感內涵[3]。表演者要善于觀察觀眾的表情,感受觀眾情緒反應,從而更好地調整自己的情緒,使舞臺表演更加生動,能夠充分發揮出優秀聲樂作品的價值,賦予聲樂作品以全新的生命力。
綜上所述,聲樂是充滿靈動性的藝術表現形式,在聲樂作品的表演中,表演者要深入分析聲樂作品中的情感,不斷加強自身對聲樂作品背后故事的解讀和感悟,從而為觀眾呈現完美的表演。提高聲樂表演的情感表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升華聲樂作品的主旨,更好地體現表演者的文化素養和音樂素養,彰顯優秀聲樂作品的內涵價值。
參考文獻:
[1]劉蕾.淺析民族聲樂表演中的情感表達[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10):210-211.
[2]杜航.聲樂表演中個性化情感表達的重要性分析[J].黃河之聲,2020(4):18.
[3]李帥.聲樂表演中的情感表達分析[J].北方音樂,2020(4):62-63.
作者單位:
河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