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嗣能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將高中階段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界定為: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唐繼中 2018)。它體現了新時代英語課程的學科育人價值,體現了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學科教育中的具體化。但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往往忽略了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和思維品質,而這兩種核心素養的培育對學生未來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試卷講評課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特別是高三階段的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課型。一份標準的英語試卷,從聽力到最后的書面表達,都是一個個情境,包含了許多文化元素,其中有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表達(張道陽2018)。因此,一堂成功的試卷講評課不僅能夠彌補學生平時課本學習中存在的知識缺陷,而且有利于拓展他們的思維,提高他們的文化意識,豐富他們的英語文化素養,并幫助他們樹立學好英語的自信心。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開展試卷講評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組織試卷講評課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復現、鞏固課堂教學的知識。在實際操作中,教師通過分析總結學生答題存在的薄弱環節,聯系課本進行總結,幫助學生進一步深化所學知識,提高他們對相應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運用能力。
在高中英語試卷講評教學中,教師提前總結、歸納學生的錯誤所在,然后精心設計問題進行引導,傳授解題的方法與技巧,鼓勵其積極參與試卷講評。通過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利用解題方法和技巧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能有效拓展他們的思維,提高他們的思維品質,從而促進其綜合能力與素質的提升(劉咪咪 2019)。
在高中英語試卷講評前,教師還要認真閱讀試卷,了解每一篇文章的背景知識、文化內涵,包括英美國家的風俗、宗教、禮儀、歷史等方面的知識,并通過各種媒介查找相關材料,補充到講評課中,引導學生形成跨文化交際意識,讓他們對試卷文本包含的豐富文化有充分的掌握,這對于其做題也有極大的幫助。這樣的試卷講評課不僅能提升學生的文化意識,還為他們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首先,進行準確的統計。教師必須針對學生的試卷答題情況進行分析,并制作形象的統計數據表,以直觀反映考試中有關文化意識方面的失分情況,從而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必須了解學生對不同類型題目知識的掌握情況,了解他們的優勢及不足(蘇琨 2018)。下面,以一篇完形填空為例,具體談談在講評前要做的有關提高學生文化意識方面的準備工作。
Every year,the fifth graders at Brookstone Elementary went on a field trip to Washington,DC.Terence 41 (heard about) the exciting trip,and was 42 (dying)to go next year.
...
When the 50 (warm)weather arrived,Terence knocked on his neighbors’doors to ask if they needed help with 51 (yard)work.He helped with mowing and weeding gardens.
...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美國男孩兒想參加一個“field trip to Washington”的項目,但是沒錢,他只好請求父母幫忙支付一部分,剩余的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他做了很多種工作,最后攢夠了所需費用。這篇文章充滿正能量,宣揚了勞動光榮、自食其力的良好道德品質。其中包含四個美國文化標志(cultural symbols):(1)Field trips;(2)Work to pay;(3)Babysitting sessions;(4)Yard work。教師要在講評前用“好分數”軟件平臺統計出因為不理解這四個美國文化標志而失分的情況,并給學生布置查閱這四個文化標志的任務。學生自己查閱英語報刊如《華盛頓郵報》《泰晤士報》或相關的英文網站,可以看到報刊上經常刊登有關“field trip”的廣告,其中有一名學生查閱到美國威斯康星州(Wisconsin)一個關于“field trip”的廣告,內容是“Join us to explore Wisconsin’s lands,waters,and wildlife.It’s an amazing adventure.”。這樣學生就大致了解了文章中主人公要去參加的這項在美國很受青少年歡迎的活動。
其次,進行歸類分析。在課前準備工作中,教師必須對學生有關文化意識方面的錯誤原因進行歸類分析,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評,并提高講評的有效性(茅麗紅 2017)。例如,上文中第51空后面一句出現了mowing和weeding,表示男孩兒通過修剪和除草掙錢,在講評時,教師講解美國人將yard work和gardening歸類為一種庭院文化,從而選出答案yard。
最后,教師必須制訂針對性的講評教案,即能提高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和文化意識的教案。如上文的講評中要重點講解美國青少年對勞動和金錢的態度:Work to pay,work means independence.It allowed me to shape my life on so many levels。
在高中英語試卷講評中,教師要想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文化意識,還必須靈活采用恰當的講評方法。如讓學優生為其他學生講解自己的解題思路與方法,或是引導學生合作學習,這樣不僅能豐富講評課的形式,還能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凸顯他們的學習主體地位,并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自信心。以2019年全國高考英語完形填空題的講評為例:
Every year about 40 000 people attempt to climb Kilimanjaro,the highest mountain in Africa.They 41 (bring)with them lots of waste.The 42 (crowds)might damage the beauty of the place.The glaciers are disappearing,changing the 43 (face)of Kilimanjaro.
主題為“人與自然”,題材是夾敘夾議的記敘文,主要講述了作者在乞力馬扎羅山的親身經歷,不僅包含了這座非洲最高峰的地理情況和垂直植被分布情況,而且包含了一定的環保知識:乞力馬扎羅山的雪正在融化,而且該山目前正受到環境污染,但經過當地政府的治理后,已經有所改觀。在評講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上網或查閱文獻的方式收集關于乞力馬扎羅山的相關知識,然后在課堂上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單位,由學優生主講,教師從旁引導的方式進行講評,從而促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掌握本題考查的關于段落和語篇層次邏輯的知識點,并討論當前我國倡導的“垃圾分類”(sorting trash),掌握環保知識,樹立環保意識,進而提高他們的文化意識。再如,第43題的前半句說冰川正在消失(The glaciers are disappearing),會改變該山的面貌。在學生探討這道題時,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參照當前南北極冰川消融的現象,討論冰川消失會帶來哪些嚴重的后果,并探討如何保護冰川使其不再融化。此外,教師在引導學生討論的過程中,還必須重視對學生的激勵(茅麗紅 2017)。如當學生在討論中發表了有見地的觀點時,教師應及時予以表揚,尤其是班級中的“學困生”,針對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及時予以肯定和表揚,從而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使其更積極地參與學習和討論(吳林華 2017)。
試卷講評結束以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寫考試總結,反思自身在考試中存在的對文章中文化元素意識的不足而導致的錯誤,逐漸學會通過破解文化密碼(break cultural codes)來順利、準確地理解文章,完成考試。最后,教師還必須反思在學生文化意識培養方面是否存在不足,并進一步總結經驗,為下一次的試卷講評提供參考,從而更好地培養并提高學生的文化意識,促進其英語核心素養的培育(梅德明、王薔 2018)。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試卷講評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效率的高低,也關系到學生英語核心素養培育的優劣。在試卷講評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靈活運用恰當的講評方法,并重視講評后的反思,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提升他們的文化意識,進而促進他們英語核心素養的提升,為他們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