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平 王麗愛
在任何語言教學中,語篇均是不可或缺的教學元素,它是整個語言教學中不能被忽略和摒棄的、關鍵而重要的語言表現形式。單詞、詞組、句子等基本的語言要素及語法、句法等語言組織規則最終都要在語篇這一語言表現形式中體現。高中英語亦如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凸顯語篇的重要性,讓學生的語篇閱讀素養邁上新的臺階。在高中階段,學生英語語篇閱讀的基本任務是能通過語篇閱讀這一形式從英語語篇中獲取基本信息,以便進行思想交流、獲得文化認知等。英語語篇閱讀對學生綜合英語素養的提升至關重要,教師要認清:英語語篇閱讀教學重在“讀”,而不是單純地在閱讀中講析詞匯、句子等語篇單位,要從整體性角度出發,將整個語篇作為閱讀教學的基本單位,重視語篇分析、研讀。這樣,在整體性語篇閱讀中,學生的詞匯、語法、句法等才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英語語篇閱讀歷來備受矚目,它既是教的重難點,又是學的重難點,對于教師與學生而言,是必“抓”的內容。特別是在新課改、核心素養新形勢下,培養學生讀的素養與能力迫在眉睫。當前高中英語語篇閱讀教學存在很多問題,值得教師深思。
語篇是一個具有獨立表達意義的常見的、基本的語言單位,也是一種語言表現形式。英語語篇最重要的一個特點是語境性,即語篇不能脫離語境而單獨存在(黃吉秀 2019)。語篇由詞、句、段等組成,但又不完全受其限制,獨立的英語語篇融合了篇章結構,篇章詞、句、段,篇章脈絡,篇章思想內涵、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內容,缺少任何一個方面都不算完整的語篇。高中階段的英語語篇類型最常見、最基本的是說明類、議論類、記敘類等。除此之外,還有詩歌、小說、采訪、新聞報道等。對于學生而言,廣泛涉獵英語語篇類型,強化語篇閱讀是英語學習的要義之一。
第一,拓展知識面,豐富語言積累。讀是學生“開眼看世界”的第一個窗口。自信、廣泛、智慧、高效地讀,可讓學生開闊視野,拓展思維,豐富語言積累(張慶瑞 2020)。
第二,較快提升英語綜合語言能力。語篇閱讀關系著語感的形成,是聽與說的基礎;廣泛閱讀語篇后,學生的寫作積累會更豐富,寫作技能與水平會更高。可見,語篇閱讀對學生聽、說、寫等技能普遍具有促進作用,有助于他們英語綜合語言能力的提升。
第三,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四個維度涉及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等方面,而在閱讀語篇的過程中,學生的這些能力都能循序漸進地得到培養。
語篇閱讀是重點,但很多教師“錯位”認識語篇閱讀,在教學中無法把握教學的“輕”與“重”,側重點倒置,努力方向不對,傾向性不足,使語篇閱讀教學收效甚微。一是語篇理解不到位。教師過分重視篇章詞匯、語法、句法等的教學,割裂了其與整體語篇的聯系。這樣的教學給學生“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之感,語篇閱讀效果不佳(王巍 2020)。教師將普通的詞匯、語法、句法等知識等同于語篇知識,對真正的語篇知識則滲透甚少;不能以語篇意識展開閱讀教學,科學處理詞匯、語法、句法等與整個語篇的關系。二是重視閱讀結果而輕視閱讀過程。語篇閱讀是篇章性閱讀,但有的教師在教學時習慣以學生回答問題的好壞、做對試題與否等簡單的標準評價其閱讀效果;有的教師在講析語篇時總是依據試題講解,將完整的語篇閱讀割裂為幾個部分。這種只重視閱讀結果而不注重閱讀過程的方式亟待改進。
不同階段的學情迥然不同,開展語篇閱讀教學時,教師所設置的閱讀任務要體現特殊性,凸顯差異性(杜莎莎 2019)。英語語篇閱讀教學在三個學段上千篇一律已成為一種常態,但很多教師未意識到。例如,要求剛升入高中的學生理解語篇的深層內涵。高一學生對語篇的類型、特點、結構等一知半解,要求其探究語篇的深層內涵,無疑是在“揠苗助長”。例如,在譯林牛津高中《英語》Module 1 Unit 2 Growing pains Project部分Growing pains的語篇教學中,如果一味地忽略對學生基本語篇知識的傳授,而讓他們對比閱讀同篇目、同主題意義的課外語篇材料,進而探究它們的主旨意義,則失去了教學的趣味性與智慧性。對于高三年級而言,語篇閱讀任務的布置則應具有挑戰性。
當前高中英語語篇閱讀教學與文化脫節,是必須解決的基礎性、重要問題(方舟 2019)。英語語篇是社會與文化的集合體,閱讀時要有相應的文化背景知識作支撐。如果欠缺相關知識,閱讀時便難以突破文化障礙,既不能習得相應的語篇知識,又難以領會、體悟語篇的內涵(劉杰娟 2018)。目前,高中生普遍缺乏其他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文化意識與能力也較差,語篇閱讀自然難以達到理想狀態。因此,英語語篇閱讀的有效性必須以“語篇閱讀與文化背景知識相鏈接”為前提。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有的教師喜歡選擇教材外的語篇閱讀材料作為教學的主要素材,有的教師則喜歡用這些材料輔助教學。這就涉及“選材”問題。如何選材,選擇怎樣的材料,怎樣的材料可以推動語篇閱讀呢?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梅荻2019)。調查發現,教師在選材上普遍存在問題。有的教師為了增強課堂的新穎性,從網絡上搜索一些素材,這些材料既無針對性,又缺乏邏輯性,無論是輔助教學,還是用于語篇閱讀均不合格。有的教師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自行選擇一些語篇完成閱讀。殊不知,有的學生的選擇能力差,根本不知道如何選;有的學生甚至不選也不讀。總之,無論是哪種情況,優化語篇閱讀的選材,為學生選擇優質的語篇閱讀材料,使其既具有針對性,又難易適中,還具有內容性與趣味性,是需要教師極力改進之處,也是高中英語語篇閱讀教學的困境之一。
語篇閱讀教學策略不僅關系著“智教”的成效,還關系著學生“研讀”的成果。語篇閱讀既可枯燥、晦澀,又可趣味、生動,這與教師的“教之策略、教之方法”緊密相關。在新課改背景下,語篇閱讀教學呈現新氣象;在核心素養倡導下,語篇閱讀教學有了新方向。語篇閱讀重在篇章的讀與析、品與悟,邏輯關系的梳與理、學與思,情感主旨的感與想、明與暗,教師教學方法與策略的運用應極力展現以上內容。傳統的高中英語語篇閱讀教學往往顧此失彼,無法幫助學生自主地閱讀、品悟、思忖、探尋,導致他們的語篇研讀能力差。鑒于此,在新的教育形勢下,高中英語語篇閱讀教學應從新的視角著手,嘗試使用更多新型的、吸引人的、成效顯著的教學方法。
教師應對語篇閱讀有更清晰、更準確、更有針對性的認知,不能想當然地將語篇閱讀等同于詞匯、語法、句法等知識的攝取,而要從整體性、全局性的角度認知語篇,以整體性思維教學,逐漸培養學生的語篇整體意識,處理好局部與整體的關系。詞匯、語法等的教學都應與整個語篇相連,使學生明晰簡單知識與整個語篇閱讀的微妙關系,以便“管中窺豹”“以小見大”(林瀚 2018)。語篇閱讀應關注學生“讀”的過程,而非只注重結果。只注重結果割裂了語篇各部分的聯系,而過程體驗則讓學生對語篇體悟更深。
首先,不斷滲透語篇知識,讓語篇知識與詞匯、語法、句法等相融合,提高語篇閱讀的有效性,讓學生在語篇中學習語言知識,更好地把握語篇內容。如語篇的類型,不同語篇在記敘、抒情、描寫、議論等方面會使用哪些連接詞、句,語篇結構、脈絡如何等。這些知識雖然零碎,但對于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技能,習得詞匯、語法等知識,提升語篇閱讀水平大有裨益。其次,注重學生的閱讀過程,讓其享受閱讀的樂趣。例如,在譯林牛津高中《英語》Module 1 Unit 2 Growing pains Reading部分Home alone語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給予學生更多閱讀、思考的空間,讓其自主體味。教師還可以布置閱讀任務,讓學生以探究方式完成:請用deserve,scene,explanation,upset,defense,gave...a chance,tolerate,fault,sink 等詞匯,寫一段話,呈現閱讀所獲。這種方式讓學生既加深了對語篇內涵的理解,又鞏固了語言知識與技能。
語篇閱讀是基于語篇知識的整體性閱讀,教師應基于學情,因材施教,讓語篇閱讀更有目的性與針對性。如何因材施教?這主要體現在語篇閱讀任務的布置上。學生語篇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漸進式、緩慢而持續的過程,不可一蹴而就。高一學生面對較長而復雜的英語語篇時會產生膽怯心理,因為他們的語篇意識較弱,語篇知識不夠豐富。這時,語篇閱讀任務應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以基礎知識語篇、引導性語篇閱讀為主,幫助其從語篇特點、類型等角度理解篇章大意,避免其靠翻譯法獲取死板、生硬的語篇內容。
到了高二(或高三)階段,學生積累了一定的語言知識、語篇知識,語篇閱讀教學應有所側重,轉向合理預測內容、科學推斷語篇內容,歸納與探究語篇引申意義等(陳央君 2018)。譯林牛津高中《英語》Module 3 Unit 1 The world of our senses Reading部分的語篇十分有趣,它通過Fog warning,No buses to King Street,A tall man,Footsteps,The helpful stranger,The grateful helper等展現了一個生動的、充滿溫暖和愛的故事。從語篇特點看,這是典型的敘述類語篇,教師可截取其中一個場景,讓學生推測其內涵。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說說閱讀整個語篇的感悟,談談對愛的理解。在The grateful helper部分,教師可讓學生利用這一場景,將整個語篇內容進行串聯,有感情、有節奏地復述語篇,并摘取其中極具感染力的話進行體悟,這樣的語篇閱讀更有意義。
語言和文化互為聯系,二者是一個整體,而非單獨的個體。學生英語語篇閱讀的最終目的是豐富知識、提升能力、體驗情感、端正價值觀,感受閱讀過程的曼妙無邊(陰翠梅 2016)。而在這一過程中,缺失了文化背景知識的裝飾,整個語篇閱讀便寡淡無味。語言承載著文化,是文化的縮影。閱讀英語語篇,必然不能忽視對英美等國家文化的涉獵、理解、認識與學習。教師應在英語語篇閱讀中適當引入民俗文化、背景知識、地理風光等元素,同時進行差異化對比,讓學生樹立文化差異觀。譯林牛津高中《英語》Module 9 Unit 1 Other countries,other cultures Reading部分的語篇Canada-land of the maple trees對加拿大的相關文化、地理、歷史等知識進行了系統的闡述與說明,具有說明文的語篇特點。在閱讀時,教師應有目的地呈現相關文化背景知識,讓學生在學習前掃除文化障礙。如在教學Canada-land of the maple trees(《楓葉之國》)時,教師可用多媒體呈現一些與加拿大的民族風俗、地理風光等相關的圖片,并以口頭講述的方式為學生普及文化背景知識,增強課堂的趣味性與知識性。教師可以讓知識視野廣的學生自告奮勇地呈現自己知道的關于加拿大的知識。教師還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閱讀語篇。如加拿大人說英語可追溯到什么時候,他們除了說英語外,還說哪種語言,這與其歷史發展有哪些相關性。教師在滲透文化背景知識時,也可將文化背景知識融入學生對語篇的整體性理解,有利于語篇閱讀教學的順利展開。
語篇閱讀堪稱英語教學的“靈魂”,究其根本,在于其對學生英語學習具有不容小覷的重要性,而這一重要性的體現需要教師精選語篇閱讀材料。對于學生而言,課內的英語語篇遠不能發展其綜合語篇閱讀素養,還需要教師精選課外素材,做到課內外語篇閱讀材料相連通、相融合(羅碧芳 2016)。怎樣精選語篇閱讀材料,做到課內外相融合呢?第一,選文必須具有時代性。英語語篇的選擇源十分廣泛,但這些選擇源應盡可能與時代同步,不脫離時代主題,也就是說,選擇源的時代性必須強。教師從一些適合高中生的英語報刊中選擇。報刊內容往往貼近時代,號準時代脈搏。第二,選擇篇幅短小的、趣味性強的、思想性高的語篇,切忌選擇專業性極強、生僻詞匯多、內容艱澀難懂且篇幅較長的語篇。例如,在教學Canada-land of the maple trees時,教師可選擇I like Niagara Falls中比較短小的文章,這些文章中配有插圖,且語言簡潔精練、趣味性十足。教師可利用它們輔助課內英語語篇閱讀教學。
教師應以學生可理解、樂于接受的方式展開教學,讓其更好地理解語篇,既能夠讀出味道、情感,又能夠讀出樂趣、自信,還能夠讀出水平、能力(張志瓊 2014)。語篇閱讀教學的關鍵在于教師的“教”,好的“教”不僅能讓課堂生動形象、妙趣橫生,還能讓學生在學習中習得語篇閱讀的技巧、方法。傳統的英語語篇閱讀教學總是走不出問題教學、多媒體教學的套路,將課堂變成“疑問課堂”“多媒體展示課堂”。具體來說,在運用問題教學、多媒體教學時,應輔助以小組合作、翻轉課堂、概要寫作、思維導圖等教學法。
首先,小組合作與翻轉課堂。這兩種教學法在語篇閱讀教學中十分常見,也是對以問題教學、多媒體教學為主的英語語篇閱讀教學的補充。這里以小組合作為例詳細說明。譯林牛津高中《英語》Module 2 Unit 3 Amazing people的Reading部分的語篇The curse of the mummy介紹了世界著名的探險家霍華德·卡特(Howard Carter)及其在探險時所發生的事情。為了促進學生閱讀語篇,教師可用多媒體展示表格(關于語篇結構脈絡、內容等),讓他們根據所讀內容將表格補充完整。為了避免學生“單純為得出表格答案而閱讀”,教師還可以布置如下小組合作任務:“請根據自己的閱讀認真填寫表格,給出依據,并按照表格所呈現的事件復述課文”。合作探究方式更能激起學生閱讀的欲望,讓語篇閱讀更成功。
其次,概要寫作法與思維導圖法。概要寫作是指用幾個簡單的詞語將所閱讀的語篇內容用幾句話描述出來,這既對學生的詞匯、語法學習有益,又能對他們的語篇閱讀、英語寫作等有所鍛煉,教師可酌情使用。思維導圖法,即鼓勵學生繪制思維導圖,如在譯林牛津高中《英語》Module 3 Unit 1 The world of our senses Reading部分的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依據小標題Fog warning,No buses to King Street,A tall man等繪制語篇思維導圖,包括每個小標題內容是什么,主要詞匯有哪些,語法知識有哪些,文章的邏輯連接詞、鏈接句有哪些等。在The grateful helper部分,學生的思維導圖包括的主要詞匯有 grateful,relief,rare,a blind person,except,一些感人的話語有“It gives me the chance to pay back the help that people give me when it’s sunny.”。總之,思維導圖對于學生理解與閱讀語篇有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在高中英語語篇閱讀教學中,教師正確認識語篇教學,創新教學方式,將語篇知識與詞匯、語法、句法知識相融合,根據學情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當然,教師要根據不同的語篇采取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對癥下藥。只有如此,教師語篇閱讀“教”的質量和學生語篇閱讀“讀”的質量才會提升且相互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