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昕哲
英語作為一種國際化的語言,對學生今后的個人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英語學科是一門基礎性的語言學科,主要通過生氣勃勃的課堂教學活動,對學生進行基本的聽、說、讀、寫訓練,幫助他們打好語音、詞匯、語法等方面的基礎,培養他們基本的拼讀、拼寫及英語語言運用能力。對于學習能力的培養,閱讀能力應該擺在首位(潘婷2019)。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指出,英語學科需要對學生兩個方面的能力進行重點培養,一是語言能力,二是思維能力。由此可見,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除了要關注語言知識的教學,還要關注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在英語閱讀過程中,學生可以感知語言,運用文字,提升語感,增加思考。因此,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明確英語教學的目標,重點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增加他們的知識儲備,培養他們的閱讀素養,不斷提升他們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為其以后的學習打牢基礎,從而使其獲得更多發展機會。
小學英語學科教學還處于較為基礎的階段,就是一個協助學生學習各種語法及句式的階段。教師如果只注重學生在英語課堂上所能夠學習到的知識總量,而忽視英語作為語言學科所具有的價值,是非常不利于學生情感豐富及綜合素質提升的。在小學階段,考試檢測比較多,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比較少,加之他們對英語文化及中國文化的認知相對不足,情感學習匱乏,這就導致學生對英語的學習態度及學習反應與語文學習大不相同,因為英語學習過程在很大程度上是脫離了語言學科的教學方式的,而過分重視知識的傳遞。
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相當一部分教師為了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聽懂課堂上所教學的內容,有時會全部采用中文進行英語知識的教學,即便現在推行全英文授課,但是教師在實際教學實踐中并不采用。因為每個學生掌握英語的程度不同,如果開展全英文授課,必然會導致一些學生無法跟上教學進度,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他們的學習。對于語言學科而言,要想學生深入學習,擁有適切的語言環境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環境可以在語言上給人以熏陶。中文授課所創設的語言環境會導致學生沒有辦法真正認識和融入英語學習,這對其長久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要想學生真正地掌握一門語言,是需要系統的培養和訓練的。就像母語教學,學生在學習漢字之前,會先學習拼音、筆畫,之后嘗試使用拼音發音,用掌握的筆畫寫字,一點點地形成體系(黃林2019)。但是在英語學科中,這種系統化、體系化的訓練相對較少。以音標為例,在英語教學中,音標教學是最容易被教師忽視的環節,很多教師只是一帶而過,根本不會重點講解和分析。又如,在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只是帶領學生朗讀,并不重視詞匯的發音。長此以往,學生的基礎沒有打牢,學習英語的自信心也受到打擊,同時也造成了學習效率的低下。
我國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課時較少,學生僅僅依靠課堂學習英語就無法深入英語學習,積累足夠的英語詞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相關經驗,發現閱讀教學可以有效擴展學生的詞匯量,鞏固他們已學的英語知識,幫助他們熟練地掌握英語相關知識。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牛津小學《英語》四年級(上)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時,教師在課堂的導入環節可以先讓學生欣賞歌曲I can skate and I can jump。首先用音樂活躍課堂氛圍,之后再進行文本內容的導入,讓他們跟讀英語詞匯。在學生熟悉了文章內容后,教師再講解文本的重點部分。一般來說,課堂時間有限,不能浪費太多時間在朗讀上。但是,朗讀是至關重要的一個教學環節。為了更好地對學生的朗讀情況進行檢查,教師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讓學生運用手機中的視頻拍攝功能,自己進行朗讀作業錄制,同時將錄制好的音頻發送給教師。因教師在作業的布置上較為靈活,所以學生的閱讀興趣非常高,閱讀技能也顯著增強。其中部分學生因文本中有其他需要扮演的角色,就直接讓自己的父母一起參與配音。這樣不僅可以鍛煉膽量,還可以提升英語閱讀能力和閱讀素養。當然,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也可以要求學生準備英語筆記本,隨時將課文中出現的生詞、短語、句子等記錄下來并背誦,并在課后進行復習,這樣他們積累的詞匯量就會越來越多(王慶粉 2019)。英語閱讀能夠擴充學生的詞匯量,詞匯量的增加反過來又能夠讓學生愛上閱讀,進一步夯實閱讀基礎。
在我國,英語是作為第二語言存在的。在實際的學習和生活中,學生所處的環境都不完全具備學習英語的條件。如果教師不能夠認清楚這個狀況,仍然按部就班地進行英語教學,長此以往,就會導致學生喪失英語學習興趣,其英語學習也無法得到更深層次的發展。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將英語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用豐富多彩的生活素材充實小學英語閱讀教學。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牛津小學《英語》六年級(上)Unit 5 Signs前,教師可以先根據校園中的一些標語給學生創設一個語用場景,以生活中的素材導入教學,激活他們的學習興趣。
T:Hi!Boys and girls.Today we will do a game.
Ss:Is it?(學生興趣高漲)
T:Let’s find the signs on campus together.
S1:No honking.
S2:No littering.
S3:Be quiet!
...
T:Great!Today I have a picture show for you,do you want to watch?
S:We want.
(教師呈現和標語有關的圖片。)
上課伊始,教師就從學生接觸較多的校園入手,發掘與單元主題相關的素材,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之后,通過插入生活中的場景圖片,激活學生的想象,讓他們能夠很快融入對本單元的學習。
此外,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利用學生手里的鉛筆,教授他們單詞pencil;利用黑板,教授單詞blackboard,并就black進行延伸,引出如white,red,green等單詞,盡可能多地利用學生生活中的素材,消除他們對英語的恐懼感和陌生感,讓他們能夠自主地發現生活中的英語閱讀素材(楊佳祺 2019)。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養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將閱讀作為英語知識轉化的需要,提升閱讀能力。只要教師用心地發掘,就可以在生活中發現大量的英語教學資源和素材,再對其進行合理整合與利用,就可以幫助學生奠定堅實的英語閱讀基礎。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在閱讀前的預熱階段設計一些與閱讀文本相關聯的活動,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了解閱讀文本的背景,掌握閱讀文本中的知識點;另一方面,可以達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調動其閱讀積極性的目的。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牛津小學《英語》五年級(下)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的Story time部分時,教師可以先呈現一張自己的全家福,并作簡要介紹:“Look at my family photo.There are three people in my family.We often play together.”隨后提問學生:“How many people in your family?What do they do at home?”給他們1分鐘自由討論時間,之后,隨機抽取學生回答問題。這樣,教師通過貼合生活實際的問題導入了課堂,也啟發了學生的思維。接著,教師可以通過英文歌曲Monkey,monkey,what are you doing?創設情境,給學生構建一個寬松的課堂氛圍,并讓他們思考“What do you like doing?”,從而引出單元主題,活躍學生的思維,能增強他們思維的靈敏度。
又如,在教學譯林版牛津小學《英語》五年級(上)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的 Story time部分時,教師可以先拋出一個問題:“Do you like songs?”然后帶領學生一起聽與本堂課教學內容相關聯的身體部位的英語發音,之后出示head,legs,arms,eyes等圖片,讓他們思考并用已學的詞匯概括圖片上的內容。緊接著,教師再次提問:“What animals have tails?What animals have wings?”在學生回答了問題后,教師帶領他們學習Story time部分的內容,并提問:“Do you have an animal friend?”讓學生相互交流,相互討論。在創設情境和提出問題之間,將課堂進行轉化,使其變得更富有生機和活力,同時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閱讀的難度,進一步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讀后環節是檢查學生閱讀效果、鞏固語言材料掌握情況的重要階段。一方面,教師要讓學生對在閱讀過程中習得的語言知識進行鞏固和練習;另一方面,教師要強化學生的口語表達和寫作能力。在這個環節,教師可以開展讀后活動,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內化和吸收,提升他們的閱讀興趣,增強他們的創造性思維。
例如,在教學了譯林版牛津小學《英語》六年級(上)Unit 1 The king’s new clothes的 Story time部分后,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參與創編活動,讓他們根據個人喜好,以小組為單位,先進行討論,再續寫故事。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回顧本堂課所學的知識點,還可以發展和豐富他們的思維。
又如,在教學了譯林版牛津小學《英語》五年級(下)Unit 6 In the kitchen的Story time部分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轉換角色,讓他們運用本單元所學的知識,想象自己在廚房中會做什么菜,需要什么食材,并寫一篇英語短文。在學生完成寫作后,教師組織他們進行組內評價,挑選出最精彩、最具有想象力和創造力的英語短文,張貼在班級的英語角。通過開展寫作活動,能引導學生回顧已學的知識,并在此基礎上靈活地加以運用,從而拓展、強化他們的思維,培養他們思維的創造性。
總而言之,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方配合。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英語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要不斷提升教學能力,并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策略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促進他們思維能力的發展,實現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