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財經大學行知學院 王爍
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對于保障國民民生民計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小企業吸引了大量剩余勞動力,有效提升了國民經濟的活躍指數。2013年,國務院出臺了“發展普惠金融”政策,其主要目的在于完善金融體系,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貸款難題,走出資金困境。2016年,中央政府實施產業扶貧戰略,推動了產業協同發展。今年,全球經濟受新冠疫情沖擊,加上金融組織結構、投資理念仍未完全成熟,國內外融資環境和政策不理想,中小企業融資的困難依然是限制其發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基于信貸視角分析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以及探討相應對策,對補缺我國企業發展漏洞,優化大型企業和中小型企業發展結構,實現國民經濟穩步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融資是為了在應對因支付超過現金而產生的一種交易方式,或者為了獲取資產而采用的一種貨幣形式。目前,創業創新開展廣泛,一大批中小企業獲得新生。針對中小企業規模小、靈活性強的特點,融資機構出臺了與之匹配的解決模式。擔保是指在經濟活動中,債權人通過擔保協議,降低合作方違約可能造成的風險,由債務人或者第三人提供相應履約保證措施。融資過程中一旦簽訂擔保協議,出現債權人不能按照協議履行職責的情況時,債權人就可以執行擔保。融資擔保分為直接擔保和間接擔保兩種形式,其中直接融資擔保是指依托基金、資產或者證券來履行擔保協議;間接擔保是以貿易形式為主,實際主要應用形式為銀行貸款,此外,民間借貸也以間接擔保的形式實行。對于中小企業來說,融資擔保是緩解資金壓力、彌補資金缺口的重要途徑,利用財務杠桿手段放大資金的實際效力,從而獲取更高的經營收益。當今經濟和金融模式豐富多樣,融資擔保成為中小企業更加重視的金融交易手段,有效緩解了融資壓力,并刺激了產業的轉型升級。
首先,相關財務規章制度不健全。中小企業門檻較低,多數以勞動密集型為主要經營模式,企業管理者素質能力參差不齊,且往往存在管理決策集權的問題,財務管理缺乏專門部門和專業化隊伍,資金管理未成體系化,財務設置不科學,核算標準模糊且財務公開執行較差。其次,中小企業以輕資產為主,銀行貸款融資看重的廠房、固定資產等財產不足,造成抵押困難。再次,信用建設重視不夠。當今全社會重視信用建設,尤其是金融機構對服務對象的信用考查越來越嚴格,中小企業經營管理層往往存在不重視信用管理的短板,在生產經營中出現質量問題、交貨期限問題時也往往做不到及時處理,以消除不良影響。最后,金融機構進行信貸服務時,需要企業客戶提供完整的財務會計信息,個別中小企業為了順利融資,甚至提供虛假財務信息。一些中小企業面對舊賬、壞賬還會采取一毀了之的做法。目前,金融機構不斷加強對企業資產的評估嚴苛力度,對貸款業務實行更加嚴格的管控措施。鑒于中小企業自身實力的不足,金融機構在貸款辦理時變得更加謹慎。
大部分中小企業融資的方式較為單一,主要以貸款和民間借貸為主。從金融環境層面講,相關融資規章制度并不健全,無法很好地保障中小企業實現有效融資。第一,銀行對貸款客戶審核嚴格,貸款門檻高,中小企業在銀行貸款辦理中往往被拒。目前全球金融市場活力不高,為防范可能產生的信貸危機,國有商業銀行進一步提高了貸款的審核標準,看重固定資產、土地等抵押物的所有數量,導致中小企業客戶融資難度增加。第二,企業資信評定缺乏統一標準。企業資信評定方面,仍然是政府和金融監管部門的薄弱環節,因相關評定機制還不夠全面,中小企業的資信評定還不夠客觀具體,為企業融資增加了障礙。第三,中小企業的抗風險能力較差。中小企業往往經營模式單一,尤其是勞動密集型企業,抗擊市場沖擊和風險能力不足,金融機構在貸款時往往對這類企業拒之門外。
地方政府在發展中更加重視當地大型企業的發展,對于中小企業融資和體制政策扶持力度不夠,相關政府部門也沒能協同合作,不同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信貸標準也不盡相同。隨著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升級,中小企業必然會成為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更加重要的組成部分。雖然目前國家針對中小企業融資出臺了一些針對性措施,但是在實際操作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第一,內源融資限制條件更多。雖然內源融資相比其他融資方式具有更加靈活自主的優勢,但是受到企業經營規模和融資數額大小的影響較大,因此很難為中小企業提供保障。第二,民間資本不穩定、風險大。在外援融資與內源融資雙重阻礙的壓力下,民間借貸以其程序簡單、協議內容靈活、期限范圍大等優點成為很多中小企業的首選融資渠道,但是民間資本風險高、穩定性差,在融資和資金利用過程中影響因素復雜多變,往往會產生難以預測的風險,資金鏈隨時可能出現斷裂而使中小企業陷入危機。
中小企業的管理層往往缺乏現代化的企業經營管理理念,經營思路局限在中小規模范圍內,一旦企業成長壯大形成規模,這種管理思路上的弊端馬上就暴露出來,限制了企業的發展。經營管理者要夯實理論基礎,健全體制機制。首先,持續完善財務制度。中小企業要想實現長遠發展,在做到合理經營的同時必須強化制度建設,加強對于財務管理的治理,提升財務會計信息透明度,做好內部控制和相關資產會計核算的規范化調整,從根本上提升企業財務信用指數,促進與金融機構建立長期合作溝通關系。其次,加強企業信用建設。企業管理者和經營者始終把誠信擺在經營的首要位置,不斷研發、創新來提升產品附加值,注重提高售后服務的范圍和質量,從方方面面提高企業的信譽度和誠信值。再次,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合作交流,及時為其提供準確詳實的財務報表和財務信息,逐漸積累金融機構對企業經營狀態以及財務狀況的信任,實現與金融機構的合作共贏,同時避免如惡意拖欠債務等任何可能造成失信的行為。
注重政策的導向作用,積極利用市場競爭機制為企業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引導中小企業在開展適當競爭的同時為市場提供政策保障,推動普惠金融體系的建設。首先,加強法律法規保障。通過法律法規和政策宣講,幫助中小企業經營管理者樹立合法經營理念,進一步激發民營資本的潛在活力,廣泛支持中小企業多渠道融資,持續推動對企業的考察調研,及時了解財務和資產的變化情況,對不良財務信息與資產狀況做出應對處理。其次,豐富和完善擔保方式。在自然演進的推動中,形成健全、規范的法律體系,以增加有效擔保物為著力點,在法律創新的過程中形成制度激勵。不斷優化中小企業金融供給的靈活程度,學習和借鑒先進金融改革模式,支持企業采用多種經營權、生產要素以及中小企業的衍生債權作為抵押或質押物,打通中小企業融資擔保的路徑。
政府做好宏觀調控,從總體上及時應對挑戰,做出能夠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反應。首先,繼續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財政扶持。出臺相應的減稅、免稅政策,簡化稅務辦理流程,提高增值稅的起征點,多渠道為中小企業減輕資金壓力。不同地區可以根據自身產業優勢和經濟實際成立基金用于扶持中小企業的發展,暢通監管監控渠道,及時了解政策的實行情況。其次,完善針對企業的信用評價系統。可以鼓勵相關中介和擔保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擔保服務,建立專業部門用于企業信用評估,這樣可以更客觀地獲取企業的產品信用和資信情況,為中小企業提供嚴謹可靠的信用擔保。最后,增強服務理念。行業和企業的相關主管部門要積極為中小企業提供良好的經營服務環境,相關政策法規要及時公開廣泛宣傳,要組織專家為中小企業提供指導,并積極聯合金融機構為企業與機構建立溝通的平臺,促進政策落到實處。
從融資擔保業務主要承辦方的角度分析,為企業提供貸款的仍以商業銀行為主。而對中小企業來說,融資渠道較少仍是制約信貸的重要原因之一。當中小企業滿足不了金融機構的相關要求時,融資可能就無法實現。在網絡技術背景下,要注重互聯網融資渠道的靈活運用,為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提供更多的便利,比如天使投資、債券投資等方式都可以成為中小企業的融資方式。在追求融資渠道多元化的同時,中小企業應注重自身制度的建設,確保融資方式的合法性。其可采取的手段如下:首先,必須要以融資政策為基礎,在遵循制度規定的前提下,加緊完善金融平臺;其次,監管部門在這項工作上也有不容推卸的責任,要對金融融資平臺和職責分工予以明確劃分,建立健全機制體制,以此來保障融資行為;最后,要培養創新意識,致力于發展新模式,來助力互聯網融資的發展。可通過銀行、企業等機構間的相互合作來促進融資,減少融資成本,減縮融資程序。
伴隨著我國金融市場和市場影響力的持續擴大,相關產業模式也在不斷調整。對中小企業來說,建立完善的融資擔保體系對于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政府機關應當進一步健全信貸擔保方面的法律法規,積極借鑒國外金融行業的成功經驗,通過系統化的法律來保障我國中小企業開展融資工作。同時,設立有效的中小企業融資擔保管理機構,加強企業和個人的誠信建設,多渠道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