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立艷
小學英語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態度,不斷激發他們的英語學習興趣,建立他們的英語學習自信,最終發展他們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目前,班級學生較多、教師配備不齊、教學的硬件設備不全等造成了班級學生的兩極分化情況較為嚴重。因此,切實轉化“學困生”,就成了當前小學英語教育教學工作的“重頭戲”。
小學英語“學困生”指的是身心健康,智力正常,但是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存在著學習困難,學習成績低于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要求的這一部分學生。這部分學生有以下幾個典型特點:
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可以有效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學習策略,最終不斷提高學習成績。然而,小學英語“學困生”并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往往有以下表現:課前從不預習;課堂上不認真聽講,不舉手發言,不愿意說和練習,不能積極參與思考,不遵守紀律等;課后不復習學過的知識,不背單詞,不背課文,抄寫馬虎,不認真,經常完不成家庭作業(高莉2018)。
小學英語“學困生”往往在學習過程中很難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不會學習,缺乏學習技巧,表現為單詞、句型、語法靠死記硬背,不能舉一反三,導致學習效率低下。有這樣一名學生,他上課認真聽講,學習興趣濃厚,每天堅持背誦課文和單詞,但是每次考試成績都不理想。后來經過與該生交流得知,他不會舉一反三,只要試題稍作變動就不會做了。究其原因,在于缺乏英語學習方法。
小學生天生活潑好動,注意力往往很難長時間集中。在小學英語課堂上,“學困生”本身對英語就不感興趣,更加容易走神兒,難以保持持久的注意力,就算教師多次提醒,收效也不高。
小學英語“學困生”成績普遍不理想,加之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有失敗的學習體驗,往往從心理上認為自己比別人差,造成了自卑心理。即使部分“學困生”外表表現得不在乎,但是內心缺乏自信,學習熱情低下,學習效果不好。
這種類型的“學困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經常受到打擊,從而造成了自卑心理。有的“學困生”因為沒有記住單詞,受到教師的批評;有的“學困生”因為成績不好,導致家長被叫到學校,等等,這些做法都不同程度地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讓他們變得自卑起來(徐慧雯2018)。
相對于自卑型“學困生”,懶惰型“學困生”本身很聰明,但沒有把精力放在學習上,其英語學習完全靠教師和家長督促,否則就“鉆空子”,不按時完成作業。時間一長,就變成“學困生”了。
這種類型的“學困生”學習非常用功,上課認真聽講,但由于學習方法單一,沒有掌握英語學習規律,更多地靠死記硬背,學習效率極低,造成了學習困難。長此以往,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就降低了,慢慢變成了“學困生”。
首先,“學困生”對學習內容沒有興趣,造成學習動力不足。小學英語學習是一項需要學生長時間強化和復習鞏固的過程,然而“學困生”學習態度消極,不能達到教學目標規定的要求。其次,“學困生”對英語學科的認識不足,沒有掌握英語學習的方法。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工具,具有詞匯量大、語法零散、句型復雜的特點,它同時又是西方文化的載體,這對于小學生來說,本身就是一種挑戰。“學困生”更多地采用死記硬背的方法,學習效果不盡如人意。以單詞記憶為例,很多英語單詞都有一定的規律,如room,classroom,bedroom,living room等,學生只要記住room這個核心詞,再根據單詞組成規律分別加上前面的class,bed,living,既可以正確讀出來,又可以快速記住這些單詞。而“學困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單詞組合規律,一味地死記硬背,效率低下,逐漸失去了學習興趣。再次,“學困生”基本上沒有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習慣,容易遺忘英語知識點,加之隨著年齡的增加,學習內容的廣度和深度不斷加大,他們覺得英語學習更加困難,慢慢地失去了興趣。
家庭因素也是影響學生學習的主要原因之一。國內有專家指出,家庭環境對“學困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家長的教養和期望上(邵芳2016)。目前家庭環境主要存在以下問題:首先,父母過分地溺愛孩子。由于很多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家長不想讓孩子吃苦,當孩子不想學習時,家長就將就他,不能起到督促和監督的作用。其次,“學困生”中很大一部分是留守兒童,父母外出打工,由老人照顧,這造成其學習無人輔導,無人督促。再次,個別“學困生”的父母離異,他們在孩子教育問題上互相推諉,造成了孩子的學習無人管。另外,有些“學困生”的父母文化水平不高,不懂英語,有心無力,不能輔導孩子學習,也不能很好地檢查他們作業的完成情況。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路者。教師的專業水平、師生關系都是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主要因素。一方面,教師對“學困生”缺乏耐心,缺少關注,而是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學優生”的身上,導致“學困生”難以轉化,學習成績越來越差;另一方面,教師對“學困生”放任自流,甚至不留情面地批評,傷害了他們的自尊,造成師生關系緊張,讓“學困生”陷入惡性循環之中。
針對以上對“學困生”的典型特點、類型及其產生原因的深度分析,結合教學經驗,探索轉化小學英語“學困生”的策略。
《學記》有云:“親其師而信其道。”學生對于教師的感情認可可以遷移到對學科本身的學習上來。如果學生喜歡一名教師,可能就會喜歡他教的學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直接影響著師生關系的建構(李海芹2014)。作為一名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當然包括“學困生”。教師不僅要完成知識的傳授,還要關注學生的成長,樹立威信。于學生而言,則要理解和認可教師,多與教師進行溝通。在處理師生關系上,教師要做到寬嚴并濟,合理把握尺度,不讓學生感到過度寬容,也不讓學生感到過于嚴格。良好的師生關系表現在課堂上就是師生之間有良好的互動,表現在課后就是教師耐心細致地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善于傾聽,給予“學困生”更多的安慰和鼓勵。
“學困生”之所以“學困”,主要原因是他們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經歷了過多失敗的學習體驗。因此,教師要想轉化“學困生”,首先,要幫助他們克服畏難情緒,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信;其次,要正確對待“學困生”,多鼓勵和表揚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和關懷;再次,要善于挖掘“學困生”身上的閃光點,對于他們每次取得的點滴進步都要及時鼓勵,幫助他們正確、全面地認識自己。
小學英語“學困生”與普通學生在學習能力、方法和習慣上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實施分層教學,讓每個學生都有所收獲和提高。
1.分層設計教學目標
分層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挖掘不同學生的潛力,實現學生能力的再提升。對于英語“學困生”來說,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要堅持低起點、多鼓勵的原則,在聽、說、讀、寫方面科學制訂達成目標(高海霞2012)。例如,在“聽”的要求上,“學困生”只要聽懂簡單用語、對話即可;在“說”的要求上,“學困生”只要會用學過的簡單句子介紹即可;在“讀”的要求上,“學困生”只要會讀四會單詞即可;在“寫”的要求上,“學困生”只要能用四會單詞寫出簡單句子即可。在進行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Unit 1 I like dogs教學目標設計時,四會單詞為like,dog,cat,tiger,panda,horse;重點句型為:“Do you like...?I like...”分層教學目標設計為:對于普通學生,要求熟練記住以上6個單詞,會使用句型進行替換練習;對于“學困生”,要求會讀單詞,能寫出其中三個單詞,并讀出書上的簡單對話即可。這樣一來,“學困生”基本上都能完成任務。
2.分層設計教學內容
因為“學困生”普遍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所以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遵循學生認知規律,適當地選取適合“學困生”發展的內容,幫助他們打牢基礎,從而提高其聽、說、讀、寫等技能。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教材中安排了Story time,Fun time,Cartoon time,Sound time,Checkout time和Ticking time板塊,這些內容對于“學困生”來說是難以全部消化的,所以教師讓他們牢固掌握Story time,Fun time板塊即可,對于其他板塊可以降低要求。
3.分層設計教學方式
教師可以通過語音語調、實物直觀展示等多種教學方式,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更多地吸引“學困生”的學習注意力,鼓勵他們多參與、多表演、多發言。在多媒體技術手段的使用上,教師要善于展示一些圖文并茂的圖片和視頻,以調動“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進行單詞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困生”上臺表演動作,其他學生猜測,培養“學困生”的學習自信;在進行教學小結時,教師可以讓“學困生”對照黑板讀出其中一個簡單的單詞,多給予“學困生”表現的機會。
4.分層設計課后作業
小學英語“學困生”的課后作業設計要堅持分層原則。例如,在給五年級學生布置作業時,教師可以進行如下設計:“學優生”每天背會五個單詞,背會課本上的范文,并進行仿寫;中等生每天背會三個單詞,背會課本上的范文,并進行仿寫;“學困生”每天至少背會兩個單詞,至少讀熟范文,至少寫會兩個重點句子。教師在進行分層課后作業設計時之所以采用“至少”,是因為很多“學困生”在不斷進步,他們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適當提高作業標準。
5.分層設計教學評價
“學困生”是班級里的弱勢群體,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因此教師在對他們進行評價時要堅持分層原則,不能對他們與“學優生”和“中等生”按照同一個標準來評價。評價“學困生”時,教師要注重過程性評價,多用鼓勵性評價,不斷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信,維護他們的自尊心。同時,教師要建立“學困生”學習檔案,對他們的學習表現和困難及時進行記錄。每當他們回答問題和按時完成作業時,教師要及時給予關注和鼓勵,達到真正轉化“學困生”的目的。
小學英語“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一項漫長、復雜的工作。小學英語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堅持科學的轉化理念,遵循“學困生”的認知規律,同時結合小學英語學科特點,從自身入手,轉變課堂教學觀念,徹底摘掉班級“學困生”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