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麗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提出英語課程內容包含六個要素:主題語境、語篇類型、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教育部 2018)。其中,主題為語言學習提供主題范圍或主題語境。對主題意義的探究是學習語言的最重要內容。在以主題意義為引領的課堂上,教師要通過創設與主題意義密切相關的語境,充分挖掘主題所承載的文化信息和發展學生思維品質的關鍵點,以解決問題為目的,鼓勵學生學習和運用語言。
初三英語復習課是學生鞏固英語知識、技能和發展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初三英語復習課的有效性關系到學生能否查漏補缺并掌握語言知識、運用語言知識,最終達到中考測試的標準。隨著課程改革的實施,教師普遍接受以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目標的理念(梅德明、王薔 2018)。雖然初三英語復習課教學效率比以前有很大提升,教師也開始注重對學生語言知識運用能力的培養,但目前的初三英語復習課教學還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影響了教學有效性的實現。
很多教師知道要利用話題教學初三英語復習課,但不善于根據主題意義設計和實施教學,碎片化嚴重,缺乏整合,難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初三英語復習課上,學生依然只是記單詞、記短語、做中考真題等,成效甚微。
本文將通過一次初三英語復習公開課,探討如何在初三英語復習課教學中有效落實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教學理念。
Environment Protection是中考英語24個話題之一,并且是當今最熱門的話題之一。整個話題包含上海牛津版教材七年級(上)Unit 3、七年級(下)Unit 4、八年級(下)Unit 5、九年級(下)Unit 3等內容。教師應以“環保”話題為主題,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探究主題意義——環境問題與解決環境問題的建議與方法。在探究此主題意義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調動學生的已有知識,同時復習情態動詞、部分時態等語言知識,建構和完善知識結構。在主題意義探究中,教師應通過設計一系列具有綜合性、關聯性特點的語言學習活動和思維活動,培養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以及各種語言技能,特別是讀、看、說、寫的技能。
學習完本堂課后,學生能夠:
(1)建構并完善有關“環保”話題的單詞、短語和句子等知識網絡;
(2)運用情態動詞談論并寫出解決環保問題的建議;
(3)在真實情境中進一步思考并探討解決環境問題的方法,發展批判性思維;
(4)通過小組交流、討論、合作學習發展學生的分析及歸納、探究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樹立環保意識,提高社會責任感。
Step 1:引入主題,激活思維
首先,歌曲導入。教師選取邁克爾·杰克遜有關環境的歌曲Earth song(歌曲是多模態語篇的一種),讓學生邊聽邊看MV,激發其學習興趣,迅速進入情境。然后,提出問題:“What have you got from the song?”導入復習主題——環境保護。
【設計說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興趣才愿意去學習。眾所周知,初三英語復習課相較于其他課型枯燥乏味。歌曲導入可以很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Step 2:利用思維導圖,構建主題詞匯與句子
教師提出問題:“What words and sentences about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an you think of?”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并歸納與主題語境相關的單詞、短語。學生歸納出的有關環保的詞匯如下:
名詞:environment(環境)/rubbish(litter)(垃圾)/factory(工廠)/river(河流)/tree(樹)/flower(花)/animal(動物)/pollution(污染)/dustbin(垃圾箱)/paper(紙)/plastic(塑料)/duty(職責)/nature(自然)/earth(地 球)/smoke(煙)/smog(煙霧)/energy(能源)
動詞:protect(保護)/recycle(循環)/save(節省)/pollute(污染)/build(修建)/throw(扔)/litter(亂扔)/destroy(破壞)/change(改變)/reduce(減少)/burn(燃燒)
形容詞:serious(嚴重的)/waste(廢棄的)/important(重要的)/necessary(必要的)/harmful(有害的)/clean(干凈的)/dirty(臟的)/fresh(新鮮的)/beautiful(美麗的)
短語:cut down;throw away;stop...from doing;put into;be harmful to...
【設計說明】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并歸納與主題有關的單詞與短語,既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又能激活學生的原有知識,并構建與主題相關的單詞、短語的語言知識網,為基于主題的輸出搭建支架。
Step 3:深入主題,探究主題意義
(1)“頭腦風暴”說出環境問題,初步探究主題
教師先讓學生“頭腦風暴”,說出身邊的環境問題。然后,給出各種各樣的環境問題圖片,讓學生討論并運用已歸納的單詞與短語說出身邊的環境問題。教學步驟如下:
Q:Wha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do you know?
S1:People always burn things to make energy and pollute the air.
S2:Smog from the factories always pollute the air.
S3:Cars always release harmful gases into the air.
S4:People throw away the rubbish and pollute the land.
S5:People cut down the trees and destroy the forest.
...
(2)提出環保建議,建構主題意義
教師播放有關環境被破壞的視頻,要求學生說出視頻中出現的問題并提出建議。
【設計說明】《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終結性評價主要檢測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程度,包括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五個方面。對語言知識的考查應著重于知識運用能力,不應孤立地考查知識點或對知識的機械記憶(教育部 2012)。因此,初三英語復習課應將語言知識與語言技能有機結合起來。一堂課除了復習語言知識外,還應訓練學生的聽、說、讀、看、寫等技能,提升他們的語用能力。
Step 4:拓展主題語境,充實主題
(1)拓展環保篇章閱讀,呈現語法項目
學生經過合作探究已經對主題有一定的認識與了解,這時教師再給出一篇“環保”話題的閱讀文章供他們閱讀。學生通過閱讀文章進一步理解環保的意義。在閱讀過程中,學生不僅要了解環境問題,還要畫出有關環保建議的句子及這些句子中的情態動詞。閱讀文章如下:
Earth Hour started in Sydney on March 31,2007.More than two million homes and Business turned off their lights for an hour.A year later,in 2008,Earth Hour became the world’s activity and was supported by millions of people from thirty-five countries.In 2009,over two thousand cities in the world took part in,and Earth Hour came to China.The purpose of the activity is to save energy.Earth Hour has brought about some new changes to our lives.
I think we may have different ways to protect the earth.Firstly,we should avoid polluting the air.For example,we can go to school on foot or by bike,plant more trees.Secondly,we can use water more than once.We mustn’t leave the lights on when we are not at home.Furthermore,we had better try to make full use of everything and recycle it.In my opinion,Earth Hour is a message of hope and action.Need everyone make a difference?Yes,we must.We ought to_ do it now.The improvement of our environment needs everyone’s efforts.Come on!
(2)探究語言規律,復習語法規則
在學生完成閱讀并畫出情態動詞后,教師引導學生小組合作,探究情態動詞的運用規律,分析并歸納情態動詞的用法。
【設計說明】語言知識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決定了語言運用能力必須是整合性能力。整合的導向在于意義,也就是語篇的主題意義的建構(梅德明、王薔 2018)。學生只有在主題語篇情境中小組合作觀察、體驗、探究、分析、假設并不斷修正,才能逐漸獲得并掌握語言知識。
Step 5:開展輸出活動,內化、遷移主題意義
在學生深入探討環境主題并復習、歸納情境動詞的用法后,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語言輸出活動。教師最后設置兩個輸出活動:第一個是語法選擇。語法選擇是中考題型,目的是在篇章中測試語法知識,復習語法項目。第二個是寫作活動。要求學生寫一篇題為Save our earth的文章。寫作要求如下:
某英語網站進行了一次環境問題的情況調查,發現環境問題令人擔憂,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為此,他們發起了題為Save our earth的征文活動,號召人們為“地球母親”的未來作出自己的努力。
請你寫一篇80詞左右的英語短文,要求:(1)說明當前的環境污染問題及污染的原因,并寫出保護環境的重要性;(2)針對環境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3)要合理、正確地使用情態動詞。
【設計說明】在學生閱讀主題語篇,探究、歸納并復習語言知識后,教師要鼓勵學生將所學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中,用于解決實際問題。學生進行主題寫作,既能內化所復習的內容,又能遷移主題意義。
語言學習是學生主動構建意義的過程。教師應充分體現英語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以主題為主線,以語言為暗線展開教學過程(辛強 2019)。復習課的目的是復習語言知識,提高語言能力。主題意義探究需要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主動參與與主題意義有關的學習活動,并與文本及周圍環境互動,從而提升語言運用能力(黃正翠、彭德河2019)。總之,要想在初三英語復習課中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教師就必須創設一定的主題情境,設計多層次、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并整合各種語言技能(聽、說、讀、看、寫),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