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宇 郭俊亮
摘? 要:人工智能技術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技術的發展和國家政策的扶持加速了人工智能技術與各行業的融合,形成了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力,催生了人才的大量需求,如何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人工智能專業復合型人才成為人才培養亟待解決的問題。文章以銅仁職業技術學院人工智能專業建設入手,依托校企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探索構建多方協同育人新模式。
關鍵詞:人工智能? 多方協同? 產教融合? 高職
中圖分類號:G712?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20)09(a)-0216-03
Abstract: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is the produ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the support of national policies have accelerated the integr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and various industries, formed a new impetus to promot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generated a large number of demand for talents.How to train the professional compound talent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pecialty in TongrenPolytechnic College, relying on the productive practical training base jointly built by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we will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mode of multi-party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Key Word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ulti-party coordination;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Highervocational education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加速發展,人工智能技術趨向成熟,成為國際競爭的新焦點。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將人工智能上升為國家戰略,構筑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先發優勢,提出培育人工智能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運行維護等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2018年4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提出加強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培養,構建人工智能多層次教育體系。銅仁職業技術學院搶抓機遇,依托2017年貴州省人才質量提升工程“大數據人工智能”開放實訓基地項目建設,探索高職人工智能專業人才培養,于2019年申報設立了人工智能技術服務專業,開啟了高職人工智能技術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
1? 高職人工智能專業人才培養定位
1.1 專業人才培養職業面向
人工智能技術正處在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加速了與傳統產業的融合。人工智能專業人才培養的職業面向是圍繞人工智能在各行業的創新應用,在大數據分析師、人工智能運維工程師、機器學習工程師、NLP應用工程師等工作崗位群,從事人工智能應用產品開發與測試、數據處理、系統運維、產品營銷、技術支持等相關工作。
1.2 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人工智能專業主要培養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能夠較快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一線崗位需要的,面向金融、醫療、教育、制造、政府等部門的計算機軟件工程技術人員、信息系統分析工程技術人員等職業崗位群,具有人工智能理論基礎知識,掌握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基本技能,了解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框架與其生態系統,能夠從事大數據分析師、人工智能運維工程師、機器學習工程師、NLP應用工程師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1.3 專業人才培養規格
與本科院校人工智能專業注重和引導人工智能算法和科研人才培養不同,職業院校人工智能專業重在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和操作水平。掌握人工智能應用技術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能夠從事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科學研究、智能技術開發、管理及應用等方面所需要的基本訓練,具備從事智能數據處理、智能行為決策等方面研究、開發、應用及管理的綜合能力。
2? 高職人工智能專業建設面臨的挑戰
2.1 課程體系結構不成熟
本科院校首批人工智能專業于2019年9月開始招生,高職院校2019年11月增設人工智能技術服務專業,將于2020年9月開始招生。在此之前,僅有部分院校開展了人工智能專業人才培養的探索,還未形成成熟的具有特色的課程體系結構,也未有比較成熟的經驗可供借鑒。同時,受實踐教學條件、師資隊伍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在課程體系構建過程中,與產業需求融合不高、職業崗位元素融入不足,課程開發與企業實際項目結合不深,人才培養標準與企業崗位需求出現脫節、存在偏差。
2.2 實踐教學條件不足
實踐教學是職業院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是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主要途徑,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新興人工智能專業人才的培養依賴于校內外實踐教學條件。人工智能專業實訓室建設投入較大,受辦學經費的限制,實踐教學條件建設具有一定的滯后性,難以跟上技術發展的步伐,無法滿足新工科背景下的人工智能專業的實踐教學需求,致使學生的技術技能操作水平難以得到保障。
2.3 教師項目實戰經驗欠缺
師資緊缺是人工智能專業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內培外引成為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手段。由于高職院校對人工智能專業人才的吸引力不強,專業人才引進困難,更多的是依賴于自身師資的培養。由于原有教師存在著知識儲備不足,參與到企業的真實工程實踐項目機會較少,缺乏企業項目工作經歷,對新技術理解不深、把握不準,從而難以對人工智能技術專業知識應用進行有效掌控。加上教師職業倦怠因素的影響,對新技術的學習上進心不強,影響了師資隊伍的水平。
2.4 產教融合協同育人不深
職業教育必須圍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展開,是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產教融合協同創新育人是專業建設的必由之路。但現有校企合作模式更多的是以學校購買企業設備搭建實訓環境、植入相關課程的方式進行,企業主動參與的意愿不強,深層次的開展難以展開。由于企業投入周期長、見效慢等因素,校企雙方未找到利益的共贏點,一直存在企業積極性不高、參與程度不深、學校投入不足等問題,嚴重制約了與崗位相適應的專業技術人才培養。
3? 人工智能專業多方協同育人模式構建策略
3.1 建立產業學院,搭建育人平臺
建立和完善“產業+企業+專業”的校企共建專業機制。為適應區域地方經濟發展需求,實行政府主導、校企共育的政校企合作模式,推進雙主體協同育人,形成校企命運共同體。引入信息技術龍頭企業,將產業資源、政策資質、行業經驗、生產工藝、技術標準和經營管理等發展要素植入人工智能專業建設,建設集人才培養(培訓)、技術創新應用、實習實訓、就業創業、文化傳承為一體的產教融合型產業學院,創新運行管理機制,構建校企一體生產性情境教學基地,打造具有創新精神、德技雙馨的師資團隊、推行現代學徒制培養,實施“項目載體、工程師指導、學生管理”的開放式管理模式。
3.2 優化師資結構,突出勝任力培養
按照“雙師素質與雙師結構并舉、技能水平和素質提升并重”原則,依托產業學院,建立企業工作站,搭建企業工程師和學校教師的交流互動平臺。選派優秀教師,以企業在本地實際運營項目為載體,參加企業實戰技能培訓和工程項目實施,獲取企業職業資格認證,提升團隊的項目操作能力;選派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企業工程師參與課程實踐教學環節,提升項目教學的針對性;將項目應用案例在工作站進行復盤,共同探討解決項目應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升團隊的項目應用水平;開發匹配教學需要的工程項目綜合教學案例,完善教學資源,提升學生培養質量;圍繞項目的二次開發開展技術創新,提升團隊技術服務水平。
3.3 實施訓育結合,推行新型現代學徒制
通過校企聯合招生(招工),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建課程標準、考核方案等,施行校企雙場景教學、雙師授課、雙重管理的校企聯合培養、雙主體育人的企業新型現代學徒制育人模式,形成校企分工合作、協同育人、共同發展的良好格局。實施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教學,推行面向企業真實生產環境的項目任務式培養模式,拉近與企業崗位需求的距離,縮短學生與實際崗位之間的差距,實現由學生到企業工程師的平滑過渡,實現人才培養與崗位需求的無縫對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3.4 強化實訓環節,實施1+X證書培養
以“場景化、標準化和案例化”為主要特征,聚焦真實場景和任務,按照實際工作流程設計學習方案的主線,結合企業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實際應用案例,強化學生崗位實踐能力培養。讓學生在真實或仿真的場景,按照自己設計的工程流程進行施工,根據學生學習態度、設計方案的可行性、操作的規范性和項目完成的質量等評定學生的崗位職業能力、職業素質和實訓成績?;趯W生職業發展和技能水平考核需要,注重學生職業資格的認證,引入企業培訓認證體系,實施1+X證書制度,組織學生通過行業組織的職業資格考試,提升學生針對職業崗位的適應力,拓展就業創業本領。
3.5 深化校企共育,創新運行管理體制
建立校企技術研發協同機制、師資互聘機制、資源共建共享機制、產教融合企業評價體系等,從機制體制上確保校企合作的順利實施。建立項目運營團隊,及時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納入教學標準和教學內容,強化學生實習實訓環節。通過企業研發項目走進校園的模式,開展項目研發和技術服務,實現基地運營管理工作的體制與機制創新。在項目運營團隊領導下,以大數據人工智能開放實訓基地為工作環境,采用公司管理制度,把實訓基地作為工作基地,以學生為中心,施行“項目載體、工程師指導、學生管理”的開放式管理模式,以項目小組為單位,簽訂目標協議,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和學生項目應用的指導。
4? 結語
人工智能技術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的產物,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需要催生了大量人工智能應用領域技術技能人才需求。職業院校人工智能專業人才培養,必須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協同創新育人,提升企業參與度,實施以產業學院為載體,創新“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完善“訓育結合”育人機制,實施企業新型現代學徒制,融入1+X證書制度,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重構課程結構,設計教學方法,突出以學生勝任力為中心,建立多元考核評價機制,從而提升人工智能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 周紹梅.產業轉型升級視角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癥結與破解[J].教育與職業,2018(2):8-14.
[2] 郭媛,魏連鎖.新工科視域下的計算機類多方協同育人培養模式的思考[J].教育現代化,2018,5(49):1-4.
[3] 李文,黃麗韶,黃文.“政校企”多方協同模式下的大數據專業共建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19(1):121-125.
[4] 郝天聰,石偉平.從松散聯結到實體嵌入: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困境及其突破[J].教育研究,2019,40(7):102-110.
[5] 葉帥奇,蔡玉俊.產教融合現狀反思與改革路徑[J].職業技術教育,2019,40(21):27-31.
[6] 陳小娟,樊明成,黃崴.高職教育產教融合:訴求、困境、成因及路徑[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0,38(4):123-127.
[7] 肖榮輝,田瑾.基于政校企協同的高職教育與區域經濟耦合機制研究[J].教育探索,2020(2):31-36.
[8] 任芬.高職人工智能技術與應用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及發展策略[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0,16(10):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