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 瑰 趙國琴 汪愛琴
江西衛生職業學院助產系,江西南昌 330052
《中國人口展望(2018)》[1]指出,中國老年人口規模和老齡化速度將攀升,由2017 年的1.6 億上升到2033 年左右突破3 億。但老年護理現狀卻不太樂觀,已出現老年護理模式不健全、護理專業人才缺乏,專業護理教育起步晚及老年護理職業培訓教育跟進不足等問題[2]。在《關于加快推進養老服務業人才培養的意見》[3]指出:到2020 年底,建立以職業教育為主,依靠職業院校和養老機構大力打造一批養老服務實訓基地,盡快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養老服務人才。江西衛生職業學院作為高職護理院校及江西省老年介護培訓基地,學院非常重視護理教育的革新,以適應社會需要,并將開設老年護理專業方向班。因此,本研究從培養老年護理專業人才的需求出發,構建老年護理專業課程,以培養高素質、高水平的老年護理專業護士。
專家納入標準:從事護理教育、臨床護理或養老機構管理工作;副高及以上或具有一定職務;從事相關專業5 年以上且熟悉老年護理專業,能對專業建設提出意見;自愿參加多次咨詢。采用德爾菲法于2018 年1~6 月對江西省護理教育專家、臨床護理專家及養老機構管理者共14 名開展兩輪咨詢。其中來自江西省本科護理院校護理教育專家1 名,三級甲等醫院臨床護理專家2 名,養老機構管理者11 名,包括7 名養老院院長。年齡39~58 歲,平均(46.21±5.13)歲;工作時間5~36 年,平均(11.29±1.04)年。
1.2.1 函詢表制訂 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及前期研究結果,研究團隊初步制訂老年護理專業人才需求及課程設置函詢表。研究團隊由5 名護理教育者組成,其中1 名老年護理專業畢業,3 名曾赴日本研修老年介護,并擔任養老護理考評員,1 名從事老年護理實驗員工作。調查問卷內容包括:①研究目的和填表的方法;②專家和人才需求情況,內容包括姓名、年齡、職稱、主要從事的工作、從事該領域的工作時間、是否需要老年護理專業學生、對學生的學歷要求;③高職老年護理專業課程設置調查問卷,第1 輪包括6 個一級指標、29 個二級指標,第2 輪包括6 個一級指標、27 個二級指標。兩輪均設有修改意見欄。問卷設置為單選題,按照課程重要性打分。采用Likert 5 級評分法,共分為5 個等級:很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很不重要分別記5、4、3、2、1 分。
1.2.2 專家咨詢法 通過親自送達、郵箱、學習班等方式發放及回收問卷。專家咨詢設為兩輪,在初步構建的課程設置體系基礎上,制訂第1 輪咨詢問卷。根據專家意見對有關指標進行修改,然后再進行第2 輪專家咨詢。指標篩選方法[4]:重要性賦值均數>3.5,變異系數<0.25,滿分頻率>20%,同時滿足以上3 個指標給予保留。
運用SPSS 22.0 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專家積極系數[5]以意見提出率和問卷回收率表示。專家權威系數[6]表示專家對調查問卷內容的判斷力和熟知度,專家權威系數在0.7 以上,提示咨詢結果較可信[7]。專家意見集中度[4]以均數±標準差()和滿分頻率(%)表示。均數、滿分頻率分值越大,提示該條目越重要。意見協調程度[8]以變異系數、肯德爾和諧系數(Kendall′s W)表示。變異系數越小,提示專家意見波動越小。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第1 輪研究中,共發放調查問卷15 份,有效回收14 份,有效回收率為93%。第2 輪共發放調查問卷14 份,有效回收14 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本研究專家權威系數平均值為0.83。
第2 輪課程重要性均數和滿分頻率均高于第1 輪。見表1。

表1 專家對課程設置的意見集中程度
兩輪專家咨詢中變異系數分別為0.165、0.156,W值為0~1,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0.01)。兩輪專家咨詢W 值分別為0.253、0.413,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0.01)。見表2。

表2 專家咨詢的意見協調程度
確定課程內容包括6 個課程模塊,分別為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護理人文課程、選修課及實踐模塊。課程內容包括26 門在校課程和頂崗實習。具體更改內容包括:刪除基礎課程模塊中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專業課程模塊中的急救護理學改為老年急救護理學;選修課程模塊中的推拿放入中醫臨床護理學課程中;選修課老年營養與食療放入專業課程模塊。見表3。
老年護理專業護士是主要面向于養老機構、醫院老年病房等機構,對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有深入了解、熟練掌握老年基礎護理和專科護理技能,并取得相關資格證書的應用型護理人才[9]。本調查結果顯示,養老機構對老年護理專業護士需求率達100%,需要中專學歷及大專學歷學生各占50%。以往研究[10]曾針對南昌市某社區老年人的養老方式和養老護理服務需求進行調查,發現老年人更多的是需要比較專業的護理服務,如提供上門量血壓、注射、換藥、健康咨詢、康復等護理。提示老年人和用人單位對老年護理專業護士非常渴求。然而,我國老年護理專業人員非常缺乏,雖然護理學專業已成為一級學科[11],護理教育涵蓋從中專到研究生等不同階段,但對養老護理相關課程的開設較少,開辦養老護理相關專業的院校和機構則更少,專業人才極度缺乏。因此,建設老年護理專業課程十分必要。相關研究顯示[12],隨著學習的深入,學生逐漸加深了對老年護理內容的了解,在某種程度上部分學生的就業意向發生了轉變,出現畢業后進入養老機構內就業并不出現排斥的現象,也體現出開設老年護理專業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表3 高職老年護理專業課程設置方案(n=27)
德爾菲法[13]是一種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咨詢專家的選擇是成敗的關鍵因素,對預測結果的準確性有直接影響。本課題遴選的專家均對老年人有著豐富管理和臨床護理經驗,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權威性。可靠性分析[14]主要通過專家積極系數、權威程度、意見集中程度和協調程度等指標來衡量。本研究問卷1、2 輪回收有效率為93%、100%,提示專家對本研究積極程度較高。專家權威系數平均值為0.83,提示專家對內容的判斷和熟悉程度較高。Kendall′s W 值分別0.253、0.413,且P <0.01,提示專家意見的一致性較好。變異系數值分別0.165、0.156,第2 輪變異系數值低于第1 輪,提示隨著專家咨詢的內容越來越深入,專家意見更統一,結果更可信。
本輪遴選的專家有7 家養老機構的管理者,對老年護理專業護士的需求率達100%。本研究與養老機構一起構建課程體系模塊,梳理出注重專業能力培養的教學模塊,培養學生的護理技能,熟練掌握實踐操作。相關研究[15]也顯示,通過校企合作共建模塊化課程體系,不但能提升教育教學質量,而且能為保健機構輸送更多的優秀人才。與用人單位合作,不僅提高了老年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還能解決就業問題,避免不必要的教育資源浪費。在學習的最后1 年,學生可到用人單位頂崗實習。本調查研究專家對頂崗實習認可率達100%,認為頂崗實習非常重要。頂崗實習是高職學生實習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滿足人才與市場供需匹配、提高專業技術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方式。
本研究課程模塊按照“寬基礎、活模塊”的原則進行課程設置[16],包括基礎課程模塊、專業基礎課程模塊、護理人文課程模塊、專業課程模塊、選修課程模塊、實踐模塊,共6 個。課程體系既體現了課程專業性,又能把其他課程(基礎課程和人文課程)有機結合。專業課程模塊充分體現了老年護理的特點,包括老年護理學基礎、老年護理技能操作、老年臨床護理學、護理人際溝通技巧、社區護理學、老年康復護理、老年心理與精神護理、老年急救護理學、老年營養與食療。
在《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2018-2020 年)》[17]中明確提出“以人文服務為媒介,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筆者在2017 年對江西省202 名養老護理員進行調查[18],發現高情緒智力的養老護理員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更容易融入組織并適應工作環境,提高工作嵌入度,從而降低離職率。因此,本研究在設置課程的過程中也考慮到離職問題,強調了人文課程的重要性,單獨把它設為一個模塊,并貫穿于學校學習過程中。課程包含護理心理學與心理健康教育、護士職業素養、護理倫理與衛生法律法規。
而本研究將其他和專業相關的課程列入選修課程模塊。本著“必用、夠用”原則[19-20],把老年運動養生、職業生涯規劃、就業創業指導用講座方式學習。其中,中醫臨床護理學課程里包括刮痧、艾灸、拔罐、穴位按摩、貼敷等。有學者認為[21-23],中醫臨床護理學具有人文護理的理念,經濟實用的中醫護理技術,以及未病先防、既病防變,注重養生保健的護理原則為優勢,越來越受到人們關注和重視。
經過前期大量調查研究,從老年人的需求、養老護理員的需求、養老機構管理者的需求出發,構建出既能體現課程專業化,又能把其他課程有機結合的老年護理課程體系。頂崗實習部分也將幫助學生畢業后直接為用人單位所用。本研究課程設置旨在改善養老護理員專業性不強、素質不高但離職率高等問題,并滿足社會對老年護理人才數量和質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