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金多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論。這一教育理論的主要內容包括三個方面,即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在這三者中,“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吧罴唇逃北砻魃钆c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有生活的地方就存在教育,而生活本身也具有教育意義。根據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生活中處處充滿教育,而教育也蘊含在生活的每時每刻。脫離了生活的教育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擺脫了教育的生活則是枯燥無味、漫無目的的(王蔚2015)。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長期以來,我國英語教學往往局限于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教師的任務就是把理論知識“灌輸”給學生,而學生的任務就是“吸收”這些理論知識。這些脫離學生實際生活的理論知識,使學生長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很難激發其學習興趣。要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加強英語教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英語教學能夠真正貼近學生的生活、融入學生的生活。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同人類生活密切相關。只有緊密聯系生活的英語教學,才能使學生感受到英語知識的實用性,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真正獲得豐富的生活經驗。英語來源于生活,同時又服務于生活,是豐富多彩生活的體現。因此,英語教學不應脫離生活實際,而應還原到生活中。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把課本上規范、固化的有限內容同豐富多彩、活力四射的無限生活融為一體,把空洞的“填鴨式”說教變成無限精彩的快樂體驗,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英語知識、在生活中運用英語技能、在生活中體驗英語魅力,同時在英語學習中體驗生活之美。
課堂環境對學習成績有直接的正向效應(劉麗艷、劉永兵2012)。生活化的教學環境能夠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熟悉英語、感知英語、習得英語、運用英語,最后真正地愛上英語。教室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陣地,也是創設生活化教學環境的最佳場所。通過布置英語學習園地,創辦英語角,在教室內擺放并定期更新英文讀物,如報刊、英文名著,制作單詞、短語卡片,張貼英文掛圖,寫英文日記、周記,制作班級用品英文標識,開展每周一曲、每日諺語,創辦優秀作品展等活動,讓生活的點滴融入英語學習,從而營造良好的氛圍,為英語學習創設生活化的教學環境。這樣可以讓學生感到教室本身就是學習英語的最佳場所,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英語的存在,從而感受到英語的無限魅力。
受傳統文化思想,特別是儒家思想中“天地君親師”和“師道尊嚴”的影響,我國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師生關系都是一種相對不平等關系。這種不平等的師生關系強調師道尊嚴,即學生必須無條件地絕對服從教師,教師是真理的化身。事實證明,這種師生關系具有一定的時代局限性,早已不能適應新時代教育發展的需要。在現代社會中,教師不僅僅扮演著傳道、授業、解惑的角色,還扮演著學生的朋友、師長、合作者和引導者的角色。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本身就需要遵循平等交流這一交際原則。因此,生活化、和諧化、民主化、平等化的師生關系是進行生活化英語教學的必要條件。筆者這里所指的生活化的師生關系是指教師應該讓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真誠的關愛,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其學習生活甚至是日常生活的關心,讓師生之間精神相融、心靈相通。知識型社會的快速發展使得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不僅僅局限于課堂。學生的人格特征趨于成熟,他們比以往更需要得到他人的尊重與關愛。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努力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對表現出色的學生及時表揚,對存在一定學習困難的學生多加鼓勵。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眼神、肢體動作等,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幫助他們樹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輕松、和諧、民主、平等、生活化的師生關系,不僅能夠讓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真切關愛與尊重,還能讓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體驗到生活的真實情感,從而讓英語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Animate,Flash,Toon Boom等動畫制作軟件,英語模仿秀、英語趣配音、Aboboo、可可英語等英語學習軟件,Camtasia Studio等微課制作軟件,交互式一體機、英語多功能教學白板為英語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如果能成功地找到這些教學資源與學生生活的契合點,充分挖掘、靈活運用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資源,可以極大地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例如,在講授顏色color這一話題時,學生及教師所穿著的服裝、教室擺放的物品、校園的整體布局都可以作為教學資源。在講授時間、日期這一話題時,學校的校歷,校園的電子屏,班級的掛鐘、課程表,學生的作息時間表,日常使用的手表、手機,英語學習軟件中關于時間、日期的動畫、歌曲均可以作為教學資源。利用這些生活化的教學資源來幫助學生獲取知識,能夠極大地增加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和生動性,讓學生直觀地理解和感受英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教學改革不斷升級和創新,一些傳統的教學形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教學的具體要求。尤其是在英語等語言類學科教學上,如果不能克服傳統教學的弊端,課堂教學成果的收效將微乎其微(楊萍2019)。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采用生活化的教學形式進行教學,讓生活真正融入課堂。例如,利用VR技術及英語聽說軟件進行真實場景的模擬對話、角色扮演、話劇表演,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感受英語語言環境,真正讓英語教學與真實生活融為一體。例如,講授職業這一話題時,可以讓學生做猜詞游戲。學生展示、表演各種職業特征的動作,如在學習basketball player時,可以模仿籃球運動員打籃球的動作;在學習dancer時,可以模仿舞蹈演員跳舞的動作;在學習fire fighter時,可以模仿消防員滅火的動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討論的方式自主歸納、總結這些職業在現實生活中所起的作用。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能為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和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奠定良好的基礎。類似的教學形式能夠讓學生學以致用,真正做到做中學,玩中學,做中用,玩中用。這種教學形式能夠有效激發和培養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讓他們在學習中感知生活的美好,使英語教學與生活真正融為一體,發揮英語的交際功能,提高英語語言的實際應用能力,樹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雖然英語教材是教師開展英語教學活動的載體,但因篇幅限制,內容通常比較固定。因此,教師應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充分挖掘教材、靈活整合教材、合理使用教材、適時拓展教材、及時豐富教材,實現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從而開闊學生的視野。英語源于生活,是學生語言交際的重要載體。教師圍繞學生的認知發展需要,從現實生活中選取相應的素材,使學生由單純依賴教材文本向主動融入生活轉變(王冬永2017)。生活中常見的標識,如牛奶包裝盒上的milk,商場衛生間門牌上的female,果汁瓶上的juice,電腦上常用到的office等,都可以作為英語課堂的教學內容。例如,在講解家鄉和建筑這一話題時,教師可以將學生所在地的博物館、圖書館的英文資料作為教學內容的拓展材料;在講解食物這一話題時,《舌尖上的中國》《中餐廳》等紀錄片及綜藝節目都可以作為教學內容。這些生活化的教學內容能夠突破教材的局限性,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能夠幫助學生檢驗、鞏固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生活化作業設計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使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走向社會。例如,講授旅游話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當地的旅游景觀進行英文解說;講授職業話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寫英文求職信,并模擬英文現場招聘會;講授節日話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制作英文明信片;講授愛好話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專題采訪活動;講授藝術話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話劇表演。生活化的作業設計能夠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提高他們的邏輯思維,培養其合作精神,提高其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同時使其在英語學習中體驗生活之美。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最重要的學習效用就是使學生將課堂所學的英語知識和英語技能運用到實際生活中?,F如今的英語教學大多脫離了生活實際,業內人士也往往把英語測驗成績作為評價英語教學成功與否的最重要標準。英語教學評價應趨于生活化。無論是基于學習過程的教學評價還是基于學習結果的教學評價,都應時刻關注“通過英語學習,學生是否敢于并能夠正確運用英語表達自己的觀點,是否能夠提高英語交際能力,學習的英語知識和英語技能是否能夠為實際生活服務”。在學生用英語表達思想的同時,教師也要觀察出學生“三觀”的發展動向、團隊協作能力、邏輯分析能力和觀察能力。只有這種趨于生活化的教學評價方式,才能從根本上促進英語課堂真正走進生活。
綜上所述,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教學環境生活化、師生關系生活化、教學資源生活化、教學形式生活化、教學內容生活化、作業設計生活化、教學評價生活化等,將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運用到教學中,為學生創造真實、豐富、多樣的語言環境,幫助他們在真實的生活場景中使用英語,讓他們在英語學習中體驗生活之美,在生活中體驗英語學習的無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