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棉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對英語教學過程提出了具體要求,強調(diào)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jīng)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教育部 2018)。閱讀是讀者與作者溝通的橋梁,是讀者了解外界的途徑之一,更是批判性思維產(chǎn)生的源泉(傅詠梅 2016)。閱讀是英語學習中最頻繁的活動之一,對于缺乏英語實際運用經(jīng)驗的學生而言,閱讀教學中的導讀活動是他們體驗和探索語言的有效途徑之一(周大明2016)。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導讀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的操作往往呈現(xiàn)兩個極端:一是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導讀草率了事;二是將導讀與閱讀混淆,導讀時間過長,主體閱讀倉促完成,喧賓奪主。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較高層次的思維能力和閱讀技巧。提高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根本在于多角度挖掘?qū)W生的閱讀興趣。那么,在實際高中英語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探究精神并幫助其挖掘閱讀文本的內(nèi)涵,是教師亟須探究的問題。
導讀是閱讀教學的起始階段。一個精心安排的導讀活動能充分激起學生的內(nèi)在學習動力,讓他們對接下來的閱讀任務(wù)有所期待,為閱讀牽線搭橋,從而提高閱讀效率、獲得大量語言輸入(劉玉祥2017)。因此,高中英語閱讀導讀活動對閱讀課教學的有效性有著重要影響。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通常按照“導—思—議—展—評—檢”的步驟展開教學,其中起到統(tǒng)領(lǐng)全局作用的是“導”。它包括“導入”和“指導意見”兩個方面。“導”開展得好,能為下一步的“思:自讀深思”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沒有適當、有效的“導”,就沒有學生思維的拓展,更談不上“議:小組合作學習”。在英語閱讀課堂中,“導”是閱讀的鋪墊。導讀問題的設(shè)置應(yīng)符合學生的認知,不同文體的文章有不同的閱讀方法、不同的切入點。下面基于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各模塊閱讀文本的多樣性,根據(jù)學生的知識水平設(shè)計不同思維層次的活動,探究適合高中生閱讀的導讀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
中學英語教材中的閱讀文本體裁多樣、題材豐富,且不同體裁或不同題材的閱讀文本的教學目標不同。教師在設(shè)計閱讀課的導讀環(huán)節(jié)時應(yīng)遵循針對性、思想性、生活性、多樣性、時效性和趣味性等原則。
首先,以針對性、思想性為中心。教師應(yīng)巧妙設(shè)計閱讀課的導讀環(huán)節(jié),力求凸顯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充分激發(fā)其閱讀興趣和積極性。在導讀之前,教師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英語水平,以培養(yǎng)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目的,設(shè)計出合乎他們實際的導讀活動。
其次,以生活性、多樣性為保障。教師應(yīng)確保閱讀課導讀活動形式多樣、內(nèi)容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教師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機會,從而為他們高效完成閱讀任務(wù)保駕護航。
最后,以時效性和趣味性為準則。英語閱讀課堂的中心是文本;導讀是為閱讀服務(wù)的。所以,教師在設(shè)計導讀活動時要注意以下兩點:一是補充的閱讀材料要具有時效性;二是所設(shè)計的活動要具有趣味性。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動機。
總之,成功的導讀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引領(lǐng)他們進入閱讀狀態(tài),為其后續(xù)的閱讀掃除障礙,作好鋪墊。
導讀的時間一般以5分鐘為宜。在5分鐘內(nèi),教師要聯(lián)系學生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創(chuàng)設(shè)教學情境,進行導讀,激發(fā)其閱讀期待和動機,促使他們擺脫對教師講解的依賴,在主動探索的基礎(chǔ)上拓寬知識面,學會思辨,生成閱讀技能,提高學科核心素養(yǎng)。
高中英語教材中的閱讀文本可分為記敘文、說明文和人物傳記三大類。教師要根據(jù)閱讀材料、教學目標、學生實際,靈活設(shè)計導讀環(huán)節(jié),使學生與文本、教師及學生展開互動與交流,順利進入閱讀環(huán)節(jié)。下面結(jié)合人教版高中《英語》閱讀板塊的教學實踐,重點介紹預測性導讀、背景知識導讀、視覺感官式導讀、閑談式導讀和游戲式導讀。
閱讀是一個預測、證實、再探究、再證實的過程。預測是閱讀理解的核心,貫穿閱讀的整個過程(柏佳瑜 2015)。在開展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前,教師應(yīng)開展預測性導讀活動,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結(jié)合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揭開文本的神秘面紗,實現(xiàn)“被動接受”到“主動探索”的轉(zhuǎn)變。
預測性導讀適合的文本體裁比較廣泛,一般以故事性強的文本為主。例如,在Module 3 Unit 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閱讀課的導讀過程中,如果教師單純地從介紹馬克·吐溫(Mark Twain)入手,學生就會覺得乏味。如果教師能引導學生從小說主人公的命運著手,預測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話,他們的閱讀興趣就會大增。教師讓學生發(fā)揮想象:“When a penniless man was given on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 by a stranger who made a bet with his friend,how would he feel or what would he do at first?Please guess what happened to the hero called Henry in the film with the on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Does it mean good fortune or bad luck for Henry?”學生對于一個落魄的年輕人的遭遇很感興趣,帶著問題,帶著預測,展開文本的閱讀。又如,在Module 8 Unit 4 Pygmalion中My Fair Lady的閱讀教學中,教師也采用了預測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方法進行導讀:“Can you imagine what situation a poor young lady called Eliza would face in the early 19 century in Paris?When a rich gentleman,a professor was willing to teach a poor lady language for free,what would happen over time?Why did the author use‘My fair lady’as the title of the musical film?”教師鼓勵學生根據(jù)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預測接下來的故事情節(jié)。經(jīng)過一番預測,學生都十分關(guān)注故事主人公伊萊扎(Eliza)的命運,迫不及待地進入閱讀。
由于以上兩個單元閱讀文本的體裁都是戲劇,教師在導讀過程中除了應(yīng)用預測手段之外,如果能結(jié)合背景知識呈現(xiàn),配合影視片段的播放,學生的閱讀參與度就會更高,閱讀效果就會更佳。
對于一些以介紹地理知識、歷史事件、人物等為主要內(nèi)容的文章,教師可以采用背景知識導讀法,讓學生對即將閱讀的文章的背景有大概的了解。課堂不能是教師唱“獨角戲”,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林艷、郭強 2018)。在教學Module 5 Unit 2 The United Kingdom閱讀課前,教師邀請班上一位曾經(jīng)去過英國的學生介紹他的英國之旅,這位學生將他在英國旅行時所拍的照片與同學進行分享的同時,還特意上網(wǎng)搜索了相關(guān)景點的英文介紹,制做了精美的課件。其他學生聽得津津有味。在這位學生分享完后,教師提問學生:“Britain is not only a charming country,but also has a mysterious history.In British history,why use different words to describe the fourcountries:England,Wales,Scotland and Northern Ireland?Let’s discover the puzzles of the United Kingdom.”以此自然地引導學生閱讀Puzzles in Geography這篇文章。
以上導讀方法不僅讓作分享的學生在準備過程中學會了如何尋找相關(guān)信息,鍛煉了整理和歸納的能力,而且讓聽的學生更感興趣。因為學生平時經(jīng)常聽教師講解,容易對教師講解產(chǎn)生厭倦感,所以聽同學講解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起他們進一步了解英國的欲望。
在教學Module 8 Unit 1 A land of diversity時,教師在課前要求學生利用圖書館、互聯(lián)網(wǎng)等查找資料,了解美國的紐約(New York)、華盛頓(Washington DC)、洛杉磯(Los Angeles)、圣弗朗西斯科(San Francisco)、芝加哥(Chicago)、新奧爾良(New Orleans)等城市的風土人情,并制作課件,并針對加利福尼亞(California)和華盛頓(Washington DC)兩個城市在閱讀課前進行分享展示。教師引導學 生 :“Pay attention to the similarities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ities,such a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scenery,the culture and so on.”學生在作分享展示時,列出了一些描述這兩個城市的關(guān)鍵詞。教師繼續(xù)提問:“If you have a chance to go to the United States,where would you prefer to visit,California or Washington DC?What 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采用這種導讀形式,能使學生對美國的城市有詳細的了解,更能激發(fā)其繼續(xù)研究美國的興趣,這比讓他們單純看美國地圖填寫城市名稱生動得多。
閱讀課沉悶,源于教師在課前沒有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沒有進入學習狀態(tài)的學習是沒有愉悅感的。在導讀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音頻、視頻等刺激學生的感官,在愉悅的氛圍下自然而然地完成導入。這種導入方式適合記敘文,尤其是主題與藝術(shù)相關(guān)的文章。
例如,在教學Module 2 Unit 5 Music時,教師播放古典音樂(classical music)、搖滾音樂(rock music)、鄉(xiāng)村音樂(country music)、民間音樂(folk music)等各種類型的音樂,并提問學生:“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學生一下子就猜到本堂課的話題是music。由于門基樂隊(The Monkees)存在的年代與當代學生的年代距離較遠,如果直接閱讀課文,學生不容易形成共鳴,于是,教師從學生熟悉的 Beyond,Westlife,Backstreet Boys等樂隊入手,并通過播放微視頻介紹這些樂隊的成名之路,然后引導學生:“The following passage will introduce a band maybe unknown to you.Please read it and then tell me what the name of the band is and their special experienceand Whatmadetheband agreat success?”自然引出“What does the title mean‘That’s not the band’?”。學生將懷著極大的興趣在文中尋找答案。
又如,在教學Module 7 Unit 1 Marty’s Story前,面對昏昏欲睡的學生,教師靈機一動,播放了一首他們非常熟悉的鋼琴曲——《獻給愛麗絲》。學生覺得奇怪:“難道英語課變成了音樂課?”正當學生滿腹疑團時,教師展示出一位無臂少年——劉偉,并充滿激情地告訴他們:“剛才那首曲子就來自他,一個無臂少年用他的雙腳彈奏出來的。”緊接著,介紹劉偉如何克服困難而成功的兩分鐘短視頻深深地吸引了每一個學生。教師提問:“What impresses you most in the video?”學生脫口而出:“His determination,bravery,perseverance...,”教師繼續(xù)提問:“Can you name some great disabled people?And what have they tried to do to overcome these difficulties?”這時,學生已經(jīng)完全投入課堂學習,他們列舉了數(shù)位身殘志堅的人物,并學會了很多形容個人品質(zhì)的詞匯。“They’re broken in body but firm in spirit.”這個表達更是印在了他們的腦海中。這堂課的導讀只花了5分鐘時間,卻讓學生掌握了好幾個話題相關(guān)詞匯,同時,在導讀過程中,教師對學生進行了德育,為Marty’s Story的閱讀作好了充分的鋪墊。
對于符合學生生活實際、與學生切身利益有關(guān)的閱讀文本,教師采用閑談式導讀法。所謂“閑談式”,并不意味著漫無目的地聊天,而是將閱讀文本的具體內(nèi)容和學生的生活點滴巧妙地結(jié)合起來,從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小事入手,通過師生間的對話,水到渠成地引入閱讀話題(何敏、陳小英,等2014)。由于導讀的內(nèi)容來自現(xiàn)實情境或?qū)嶋H生活,學生倍感親切,學習興趣會倍增,加上同伴的“腳手架”作用,更容易運用已知知識投入新的學習任務(wù),有利于構(gòu)建新的知識體系,并增強“在用中學”和“在學中用”的意識。
Module 3 Unit 2 Healthy eating這篇閱讀文本談的是健康飲食,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雖然閱讀文本的難度并不大,但內(nèi)容具有生活現(xiàn)實意義。于是,在導讀階段,教師用課件展示反映青少年肥胖問題的圖片,并與學生展開閑聊:
T:Why are so many children in Guangzhou fat?
S1:Eat too much.
S2:Eat junk food,eat Hamburgers,often drink Coca Cola.
T:Which food is rich in fibre/sugar/protein...?
S:Vegetablesand fruitare rich in fibre.Chocolate or grape or cakes are rich in sugar.
T:What advice can you give the fat people in daily life?
S:Do exercise every day.Eat less food with fat and oil.
T:Imagine you and your partner are going to invite some friends for dinner.What special food of your place would you offer them?Plan a menu please.
有了前面的閑聊,學生對于什么是健康食物就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導讀的后半部分,教師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快速思考,寫一份簡單的菜譜,把前面所提到的內(nèi)容串聯(lián)起來,考驗他們的全局思維,也為他們了解閱讀文本中Wang Peng和Li Chang的餐廳特色作好了鋪墊。
又如,Module 6 Unit 3 A healthy life同樣是關(guān)于健康生活這一話題的閱讀文本。由于學生已經(jīng)高二了,有了一定的詞匯積累,思考問題更加成熟,所以教師與學生的閑聊內(nèi)容會更深入。教師先以一個情景引入(配以學生在街頭吸煙的圖片):“Today,smoking is a widespread habit all over the world.Not only the old,the youth,but also middle school students have been engaged in smoking.”在學生的一片嘩然中,教師適時提問:“Can you tell what the harmful effects of smoking are?”因為這是常識,所以很多學生毫不費力地講出了好多危害:“Cause lung cancer.Lead to heart disease and throat disease.Make the fingers yellow and the the body smelly.It is a waste of money....”
T:Now that smoking does harm to people,why do you think some adolescents are addicted to smoking?
S:May be it is a smart symbol.
T:What does it mean?
S1:May be it is fashionable.Everyone smokes in daily life,so they think it is acceptable.
S2:They learn from their friends.To reduce stress from study.
T:As we know,stress is also called unhealthy situation,and tell me how to get rid of stress?Does smoking make it?
S:No,no,no.(學生暫時陷入了沉思)
T:Smoking does make people addicted,destroying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There are many ways to reduce stress,such as turning to your parents for help,taking exercise regularly and listening to some favorite music and so on.
T:If you want to quit smoking,where can you get advice/help?
在學生七嘴八舌地討論下,自然引入閱讀材料Advice from Grandad。有了這樣的鋪墊,學生閱讀時特別投入,效果事半功倍。
游戲式導讀是指教師通過游戲的方式讓學生在互動中學到知識的一種導讀方式,具有較強的趣味性,能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調(diào)動其參與積極性。
教師需要緊密圍繞閱讀文本,設(shè)計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的游戲活動,逐步將學生帶入閱讀情境。例如,Module 5 Unit 5 First Aid是一篇關(guān)于急救的應(yīng)用文,針對學生急救知識貧乏的現(xiàn)狀,教師采用游戲?qū)ёx的形式,設(shè)置各種情景,讓學生從游戲中感知急救的重要性。如“What should you do when facing a man bitten by a dog?How to deal with a person who has a sprained ankle?If a girl has pulled boiling water onto herself,how will her mother deal with the burn?”等,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搶答的形式作答;或者用擊鼓傳花的形式,對不同受傷者的圖片進行描述,并提供處理建議;或者即場抽簽,以微型情景劇的形式表演如何對受傷的人進行施救。以上無論哪種形式都深受學生的喜愛。教師結(jié)合學生的回答、表演進行適當?shù)脑u價,以提高其參與熱情。因為學生關(guān)于急救的知識還是很貧乏的,所以教師要及時引導他們正確處理,同時讓他們思考:“What do you think of first aid is vital to everyone?And how do you carry out first aid in an appropriate way?”并讓學生從游戲中體會到“First aid can make a difference between life and death.”,繼而認真閱讀文章,從閱讀中尋找更好的驗證依據(jù)。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形式多樣的導讀活動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閱讀的熱情和強烈的求知欲,使其能夠更持久地集中注意力,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在短短5分鐘的導讀過程中,首先,教師應(yīng)將“舞臺”交給學生,用各種方式激發(fā)其自主學習的潛能;其次,教師在設(shè)計導讀活動時,應(yīng)遵循針對性、思想性、生活性、時效性、啟發(fā)性和趣味性等原則;再次,教無定法,教師不能故步自封,采用單一的導讀方式,而應(yīng)根據(jù)閱讀文本的特點采取多樣化的導讀方式,讓導讀成為高中英語閱讀課堂中的點睛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