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定偉
(江蘇省儀征市實驗中學東區校 211400)
數學作為高度抽象的一門學科,其不僅概念較為抽象、邏輯嚴密且語言簡潔,而且其還蘊含著深奧難解的數學思維與方法,這些因素都會對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造成不利影響.而對于初中生而言,其思維正位于轉型時期,因此,數學教師在具體教學時,需努力從形象思維至邏輯抽象思維的轉變中找到有效途徑,并為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學習平臺,從而使學生實現高效學習,而信息技術作為具有直觀、豐富、形象、動態等各項功能,將其運用于初中數學的具體教學中,不僅能深化學生對相關數學知識的學習與掌握,而且還能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
信息技術具有傳統課堂不具備的優勢,將其應用于初中數學的課堂上,一方面,在開展初中數學教學活動的過程當中,通過應用信息技術,可在極大地激發學生求知欲的同時,推動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因為現代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可利用圖片、視頻、音頻即動畫等形式的熏陶與感染,引導學生進入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并給予學生直觀的學習體驗,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體現出了顯著的現實價值.另一方面,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可顯著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并促進教學目標的盡快實現.因為傳統初中數學教學模式強調圍繞教師而開展,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數學教師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給教學帶來極大的阻礙.通過整合初中數學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可充分發揮多媒體設備的優勢,并豐富教學方法,進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配合教師開展教學活動,這樣會使教學活動更為科學高效.此外,初中數學的教學中,數學教師可通過信息技術具備的圖像、音頻等相關功能開展教學,這不僅能準確地把握住教學基礎,而且還能實現課件的設計以及制作,以促使教學內容與信息技術相整合,獲取到顯著的教學效果.數學教師通過信息技術的靈活應用,對教學形式進行豐富,不僅能夠增強對課余時間的合理運用,而且還能通過教育資源,使學生能夠學會獨立應用相關數學知識.因此,現代化教育資源的平臺中,數學教師可經過對圖像、音頻等相關資料的收集,開展課程設計,并在校園的平臺中實施共享,以促使學生可以在課后時間進行知識的再次學習與鞏固.除此之外,通過網絡的自主檢測系統的運用,教師還能夠引導學生實施查漏補缺,從而促進學習效果的提高.
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學模式通常是單向的,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相關知識,這種狀況下,教學效果通常不夠理想.而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初中數學不僅能夠轉變傳統化教學方式,而且還能實現交互式的雙向交流與學習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1.借用信息技術,直觀高效的導入
對于大部分初中生而言,其都認為數學教材中都是枯燥乏味的定理以及抽象的公式,想要使學生在數學知識的學習中,體會到樂趣,就會感到一定難度,且學習效果也相對較差.而信息技術具有多種表現形式且教學手段較為豐富,將其運用于課堂導入階段,數學教師可通過信息技術進行圖文資源的豐富,與教材知識以及學生興趣相結合,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以激發學生學習的感知力與注意力,從而使學生在該情境中學習新知識,更快地進入到學習狀態.例如,對“二元一次方程組”開展教學時,教師可運用多媒體技術,呈現6只燕子與5只麻雀的圖片,并在其下方標注條件:(1)總重量為500g;(2)麻雀的總重量比燕子的總重量高.然后,數學教師在多媒體上變換圖片,把一種一只燕子與一只麻雀進行交換,雙方的重量正好相等,此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對麻雀與燕子個體的重量進行計算.通過這種生動的畫面以及問題,通常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與好奇心,從而使學生更好地進行新知識的學習.
2.巧用信息技術,進行生活情境創設
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相整合的主要作用就是在具體教學中,進行情境創設,大部分初中生在情境中,更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知識的探究中.因此,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時,需注重信息技術的運用,通過信息技術促進數學知識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系,以促使學生更積極主動進行學習.例如,對“一元二次方程”開展教學時,數學教師可通過信息技術,呈現出一塊矩形的荒地,然后播放荒地變成花園的各種動態圖,然后教師可設計相應的問題:“在長為16米、寬為12米的矩形荒地上建個花園,要求花草的種植面積為荒地面積的1/2,請進行設計.”學生通過信息技術給出的動態圖以及自己的想象,設計出形狀各異的花園,如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等,這不僅有助于學生想象力的發揮,而且還能使學生的應用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同時,數學教師需引導學生運用信息技術,收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數據,并做出正確預測與推斷.因此,數學知識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且數學思維也處處都有,數學教師需注重觀察與發現,并與教學內容相結合,通過信息技術將現實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呈現給學生,從而實現生活教育化、數學生活化.
3.巧用信息技術,教學重難點突破
數學作為具有較強理科性的一門學科,初中生在學習相關數學知識時,通常無法有效理解,特別是需要具備想象力的知識,學生在學習時,就會感到困惑,在傳統化的教學中,教師雖然采取了相關措施,但是,具體教學效果卻不理想,學生仍舊缺乏相應的空間想象力.同時,在對數學教材進行編排的時候,還存有相應的問題,如果教師只是按照教材內容開展教學,就會出現十分尷尬的情況,即前面還在學習幾何知識,而下個單元就會變成學習函數知識,學生在這種轉換下,就會產生思維混亂的情況,并對學習效果造成不利影響.而將其與信息技術相整合,教師可運用信息技術,對教材實施編排與整合,比如,先學習幾何內容,然后再學習函數知識,以促使學生在整個學習中能夠保持清晰的思維,并整合為從易到難的教學,對教學難點實施分解,讓學生一步一步地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對于需較高想象力、較抽象的知識點,可運用多媒體實施動態演示,從而使學生實現高效學習.例如,對幾何圖形開展教學時,其中的圓與圓的位置關系講解時,數學教師可運用多媒體課件,將兩個圓由相離、外切、相交至內含的整個變化的過程進行播放,這種動態演示的方式相較于靜態講解,通常更加形象且生動,不僅能啟發學生在數學知識學習時的自我反思,而且還能促進學生自身數學思維的能力提高,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熱情,從而使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與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綜上所述,借助信息技術進行初中數學教學,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的興趣與熱情,而且還能使數學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升.因此,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需注重信息技術的運用,促進課堂上教學方法的豐富,為學生提供相應的自學機會,從而使學生在充分掌握相關數學知識的同時,形成相應的邏輯思維,并享受到學習數學知識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