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楊萍
(福建省龍巖市第四中學 364000)
課堂作為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通過課堂教學方式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技能,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對學生學習知識以及今后的發展和成長的影響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學中應該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化學課程作為初中教學中的基礎課程,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增強是非常必要的.
1.理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學生具有個體差異性,因此其自身的知識結構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忽略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使用統一的教學方法實施教學,這種整體的教學方式不僅不會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積極性,同時也會忽略了優等生的學習需求.例如在教學“如何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這一節內容時,大部分教師仍在采用讓學生死記硬背的方法來掌握與記憶,但這往往是本末倒置的.因為許多化學方程式的提出都是存在一定科學依據的,如寫“碳在氧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時,這是一種發生于加熱或點燃條件下的現象,在寫化學方程式時需要將這些條件加進去,若是死記硬背,學生便很容易“丟三落四”,那么化學方程式也就不成立了.另外,學生在腦海中想象實驗過程中寫化學方程式是需要有較好的化學基礎的,對于那些學習水平較低的學生有些難度,久而久之,其學習興趣便會下降,不利于整體教學水平的提升.
2.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分析能力等實踐技能和操作方法的載體,然而,實驗教學往往是教師操作演示,很多時候學生是在看實驗,甚至是背實驗,學生對于實驗原理、步驟和現象很少進行質疑和思考,以至于實驗的器材、藥品、步驟、內容等稍微改變,學生就無從下手.例如在教學“二氧化碳的制取研究”這一實驗內容時,需要較多的儀器與藥品,包括燒杯、注射器、試管、長頸漏斗、稀鹽酸、澄清石灰水等.很多時候,教師往往是讓學生觀看實驗的視頻,給學生講解實驗的主要現象、步驟和原理.久而久之,學生便會認為實驗學習只需看教材上的實驗步驟與理論知識即可,產生了錯誤的認知,進而在考試時也只是將自己背誦下來的只是呈現于紙面上,不能很好的理解知識,不利于學生化學能力能力的提升.
1.有效教學概述
所謂有效教學,是指講求效益、效率與效果的教學.若學生經過課堂學習而得到了長足的進步與發展,我們便可說教學“有效果”.“有效果”并非嚴格要求學生在單位時間內學習足夠多的知識,而是于特定時間內保證好學習質量,保證教學品質,不去過多追求信息容量.同時有效教學不僅指學生獲得了優秀的知識成績,還要求能夠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但通過分析傳統教學理念,發現教師普遍將學生考試成績的高低當作評判教學有效性的唯一依據,這種理解在現在較為偏激.
2.有效教學的策略
(1)采用情境教學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情境教學法是化學教學中常見且有效的教學方法,強調基于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等要素,創設或是引入一些以形象為主體且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具體場景,給予學生以態度體驗,并幫助其更好地理解教材,促進學生心理機能的發展.同時情境教學法的核心便是激發學生的情感,由提煉、加工社會與生活來影響學生,包括角色扮演、音樂欣賞、語言描繪、設置問題、游戲等,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
例如,在學習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五章第三節中的“金屬的防護和廢金屬的回收”提到了“鋼鐵的銹蝕”這一內容.針對這一內容的教學,教師首先應該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己或分組去完成有關鐵生銹的實驗,實驗儀器可以利用礦泉水瓶子或者玻璃杯等等,稀鹽酸可以用家中的醋替代,并將實驗過程結論用相片記錄下來.一周后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將自己做的鐵釘生銹的實驗成果展示給大家看,最后討論,鐵在什么情況下能夠快速的生銹?采用何種方式能夠避免鐵釘生銹?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掌握鐵釘生銹的基本方法,對于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
在九年級化學教學中采用情境教學法,需要教師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及學生需求來展開情境的創設 ,引導學生進入到相應的情境中,給予學生良好的學習體驗,并以此激發其學習興趣,以高漲的熱情進行化學學習.另外教師要注意到情境的創設應貼近學生日常生活,必要時可在實驗教學中可選取一些生活用品作為實驗材料,在幫助學生更好掌握化學知識的同時,培養其環保、節約理念.
(2)采用趣味性教學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初中化學知識對學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要想提升化學課堂教學的效率,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采用趣味性的教學策略實施教學,多媒體教學方式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促進理論教學和實際教學之間的有機結合,從而實現教學方式的多樣化.
例如在講解到原子和分子的變化這一課程時,通過實驗能夠將分子分成原子,但是原子形成分子的方式在實驗中是無法展示出來的,利用多媒體可以讓學生看到在通電的情況下水分子轉化為氧原子和氫原子,然后,兩個氫原子又可以重新構成氫分子的過程,并且還能夠看到氧原子構成了氧分子,從而讓學生清楚的理解到化學變化中原子構成分子,分子由構成原子的過程.
多媒體教學方式不僅能夠解決日常教學中難以解決的問題,同時還能夠增大課堂教學的容量.傳統教學中課堂時間較短,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時間有限,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能夠對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內容有針對性的進行分析,這樣一來可以節省大量的教學時間,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思考問題,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體現.
(3)采用探究性教學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隨著教學的改革,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已經不再適合現代教學的基本要求,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指導,引導學生自主的了解知識,掌握基本的文化.教學之前,教師首先應該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采用引導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探索精神,從而提高化學課堂教學的質量.
例如在食鹽和純堿的教學中,教師不僅可以對這兩種物質進行單獨的教學,還可以通過對比進行區分教學以加深學生理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這兩種物質的物理性質以及化學性質進行探討,先讓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選擇合適的區分方式對這兩種物質進行區分,然后將學生的區分方法匯集到一起,選擇簡單、明確的區分方式進行實驗.這種方法能夠增強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探索能力,對課堂教學開放性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
探究性教學方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實現了對傳統教學模式中以教師為絕對主導這一困境的突破,充分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在師生互動的背景下促進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其在特定情況下采用合適的方法展開學習,切實提升其化學綜合學習能力.
初中化學教學中,發揮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教師需要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設置教學內容,加強教學方式的創新,并且轉變傳統的教學思路,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從而增強學習化學知識的興趣,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