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紅娟
(江蘇省啟東市呂四中學 226200)
當前很多農村高中學生的學習目標并不清晰,普遍缺少濃厚學習興趣與充沛學習動力,這不僅僅影響到學生們的文化知識學習,更對學生的人格與三觀樹立產生了負面影響.很多高中學生的學習基礎較為薄弱,特別是數學素養不強,這就導致學生們在以高考為教育目標的教學氛圍下找不到自己的人生方向,開始得過且過和自暴自棄,一些學生甚至離開學校混跡社會.職業生涯教育的缺失和家長引導的不足使得學生們迫切需要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教師要積極幫助他們走出迷霧,實現自我的可持續發展與成長.
1.推動農村高中基礎教育改革落實
國務院出臺的《關于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決定》明確了普通高中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構成,高中教育對于學生終身發展與國民素質提升具有顯著作用,特別強調農村中學在課程設置方面要充分考慮到農村中學的實際情況,將教育與實踐更好地結合起來.農村普通高中數學教育要立足于學生們的實際情況,將科教與農業有效結合起來,在文化知識教育之外注重學生綜合素養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們在文化知識學習之余運用自己掌握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現實中的未來,進而為國家建設和農業發展輸送更多人才.
2.符合農村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需求
目前普通高中發展呈現出鮮明的同質化趨勢,各個學校在辦學體制與課程設計方面沒有明顯區別,進而導致人才培養與教育發展顯得非常單一,傳統的知識教育已經很難滿足農村高中發展需求.隨著高校入學率的提升,大學教育已經進入大眾教育階段,農村高中不應該將升學率作為自己唯一的追求,而是要重點關注學生們的實際與未來,尋找具有鮮明特色的發展道路.農村高中的職業生涯教育對于農村高中的多樣化發展具有非常積極意義,很多農村普通高中的學生缺少學習動力,應試教育環境導致他們逐漸失去了學習動力,多樣化發展目標的構建使得教師能夠幫助學生們更好地尋找他們的發展方向,根據學生興趣特長選擇適合他們的發展方向,這才能夠激發學生們的發展動力,為學生們的持續發展提供更多方向,重新喚醒學生們的內在學習動機.
3.滿足農村高中學生身心發展現實渴望
高中階段學生已經處于職業生涯探索的初級階段,生理、智力與心理的發育逐漸成熟,學生們產生更強的自我意識,他們開始主動思考自己未來的發展道路,但是他們對事物的考量還較為片面,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當理想與現實出現矛盾之后他們很容易變得迷惘,職業理想在現實中無所始終時需要職業指導.數學是高中階段學生們需要學習的一門非常重要課程,而農村高中很多學生的數學成績并不好,這時他們就很容易出現自我否定的情況,學生們很可能認為自己學不好數學將來就會一事無成.這時教師在職業生涯方面給出的及時指導能夠讓學生們樹立更加明確的人生目標,有效實現自我人生規劃,滿足學生身心發展的現實渴望.
1.在數學學科教學中積極主動滲透職業生涯教育
學科教育是高中教育的主要內容,課堂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場所,學科教育中滲透職業生涯教育能夠有效改變高中職業生涯教育不足的現狀.高中數學教師要積極挖掘數學教學素材中職業生涯相關內容,注重學科聯系與滲透,在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同時引發學生們對于職業生涯的思考.例如高中數學教材中就介紹了國內外多位數學家的貢獻,他們對于人類發展與進步發揮出巨大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以此為出發點,激勵學生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在職業生涯中做出更多貢獻,引發學生思考如何才能夠更好地實現自己的理想.在數學學科教學中滲透職業生涯教育對于學生們的職業生涯意識培養具有顯著作用,更能夠提升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與學習主動性,帶領學生們探究更適合他們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
2.多種途徑引導學生開展職業生涯繪規劃體驗實踐
高中階段學生在知識學習與知識積累方面已經有所收獲,如何將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是教師必須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問題.陶行知先生曾經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念,當前農村高中學生的主要實踐活動往往是幫助家長做農活,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很難得到職業生涯意識的提升,他們對職業的認知與判斷是不準確的,學生們更無法感受到數學在未來職業生涯中可能發揮的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通過多種途徑引導學生職業生涯實踐活動,例如學生們可以訪問周邊熟悉人的職業,如老師、農民、工人等等,了解各個職業的工作內容與待遇發展等等;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開展社會調查,圍繞“數學相關職業”選題了解各個職業的發展內容,并嘗試將實踐活動成果融入家鄉發展之中.
3.深入挖掘并利用鄉土資源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農村高中學生們擁有的資源明顯弱于城市學生,但是農村學生擁有豐富的鄉土資源,數學教師在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時要充分挖掘農村鄉土資源,使得學生們能夠更好地了解未來自己的成長方向.例如高中階段學生們在學習了統計知識后,教師就可以安排學生分為多個小組,對農村自然資源、民間藝術、民俗文化等等展開調查和統計,在完成統計之后深入思考自己的家鄉具有哪些優勢,如何能夠更好地挖掘和利用這些資源造福家鄉.進而教師引導學生尋找這些產業背后的職業人群,在調查過程中學生們能夠接觸到各個職業的人們,這有助于他們職業生涯意識的全面樹立,并立志建設農村、建設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