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哲

【摘 要】 目的:本次研究針對胸外科術后鎮痛患者進行臨床觀察,并通過監測、比較各項臨床指標,認識術后鎮痛在胸外科的應用意義,并比較不同鎮痛方式。方法:將醫院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胸外科的1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配成兩組,每組50例,第一組硬膜外嗎啡鎮痛組,第二組為為靜脈嗎啡鎮痛組。對兩組患者的年齡、手術時間、循環功能、術后并發癥以及術后疼痛的視覺模擬評分(VAS評分)進行監測與比較。 結果: 兩組在患者的年齡、手術時間無明顯差異。兩組患者在24h、48h視覺模擬評分(VAS)無明顯差異,均取得了良好的鎮痛效果。第一組比第二組的ICU滯留時長短,但兩組無明顯差別。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無明顯差別。患者在術后恢復期受到疼痛的刺激,造成其舒張壓、收縮壓及心率較手術前升高。 結論:嗎啡用于開胸術后患者硬膜外或靜脈注射,取得了滿意的鎮痛效果。
【關鍵詞】 術后鎮痛;胸外科;應用
【中圖分類號】R197.32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3-057-01
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發展,醫生越來越重視疼痛的影響。據有關報道顯示,50%的患者在手術后的72小時內仍然會有疼痛感覺[1]。胸外科手術創傷大,疼痛劇烈,手術疼痛以及術后的創傷不僅會給患者一種令人不快的感受和情緒影響,并且伴隨著一些實質上或潛在的機體損傷,比如心肺功能障礙、免疫功能下降、激素水平失衡等。因此,加強術后鎮痛是很有必要的,良好的鎮痛手段有利于病情的康復[2]。近些年來,胸外科在術后疼痛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1 資料
選取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入住醫院胸外科進行治療并擬進行外側切開開胸手術的病患100例為研究對象,患者的年齡控制在30歲以上,并且將100例病患進行隨機分組,分為兩組,每組50例。一段時間待治療結束后,將兩組病患身體機能的各個方面進行評價對比。實驗研究符合醫院規定,患者本人簽署知情同意書。
其中2018年8月至2018年5月的50例病患(男:女=30:20)采取硬膜外嗎啡鎮痛,作為第一組,年齡為35~75歲,平均年齡為54.51歲。
另外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的50例病患(男:女=30:20)采取靜脈嗎啡鎮痛,作為第二組,年齡為37~74歲,平均年齡為55.57歲。
2 方法
2.1 了解、記錄病患健康檔案
對于每個病患首先要了解并記錄下他們的所有信息,包括病患的姓名、電話號碼、家庭住址等。將這些病患的基本信息輸入電腦備案,建立專屬的病患檔案。在治療過程中,安排護理人員密切關注病患情況,不斷更新病患情況并向醫生匯報,進行對癥治療。
2.2 麻醉與鎮痛方法
手術前半個消失,肌肉注射安定10mg和阿托品0.5mg。兩組患者采用芬太尼10微克/每kg、丙泊芬2mg/kg,羅庫溴銨1mg/kg進行誘導麻醉。手術中間采用異氟烷吸入維持麻醉,氣管插管,維持患者的呼吸正常。手術結束后,拔掉氣管,將鎮痛泵連接在硬膜外導管和前臂靜脈導管。兩組的持續泵速為4ml/h(含嗎啡0.2mg)。
2.3 觀察指標
2.3.1?? 疼痛評分
所有患者分別在術后的24h、48h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進行評估,評估標準如下:0為無痛,10為劇痛。
2.3.2?? ICU滯留時長
分別記錄并統計兩組患者在ICU病房的滯留時長。
2.3.3?? 術后并發癥
分別記錄并統計兩組病患在術后觀察期間引發的并發癥,比如呼吸系統的呼吸障礙、肺部感染;心血管系統的血壓升高、心率失常、心臟功能衰竭;泌尿系統出現的尿頻、尿潴留、尿道感染;消化系統出現的惡心、嘔吐等。
2.3.4?? 循環功能評估
分別記錄并統計兩組患者在術后12h、24h的收縮壓、舒張壓和心率等身體指標。
3 結果
3.1 兩組患者年齡與手術時間相比較無明顯差距(P>0.05),手術后檢測各項指標均正常。
3.2 兩組患者鎮痛效果相比較無明顯差距(P>0.05)。
3.3 兩組患者ICU滯留時間相比較無明顯差距(P>0.05)。
3.4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比較,見下列表1:
從表1中可以看出,兩組患者并發癥相比較無明顯差距(P>0.05)。
3.5 兩組患者循環功能比較,見下列表2:
從表2中可以看出,兩組患者的術后收縮壓、舒張壓、心率較術前顯著升高(P<0.05),而兩組之間無明顯差異。
4 討論
術后疼痛癥狀會影響患者的機體功能,導致患者的神經內分泌功能異常活躍,影響交感神經末梢、腎上腺皮質和髓質等,導致兒茶酚胺、醛固酮、皮質等激素分泌過多,從而影響代謝。術后疼痛產生的應激反應,使蛋白質、糖類、脂肪等 加快分解,機體消耗三大營養物質的速度加快,導致機體影響不良,免疫功能同時也受到抑制,術后并發癥也會變得更多。術后鎮痛可以減少兒茶酚胺、醛固酮、皮質等激素,有效的減弱因疼痛引起的應激反應,調節營養物質代謝,減輕術后并發癥的出現[3],減少心血管惡化的幾率。鎮痛使患者的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改善,有利于患者的康復。嗎啡用于開胸術后患者硬膜外或靜脈注射,取得了滿意的鎮痛效果。在進行術后鎮痛的時候,醫生必須具有相關鎮痛的經驗與知識并了解手術后的并發癥,醫院具備手術后檢測患者生命指數的相關技術手段,了解部分鎮痛手段的禁忌癥,對于全身麻醉與局部麻醉應最好提前量,以免手術過程中意外情況發生。
參 考 文 獻
[1] 王增英摘. 加深對疼痛和止痛的機理認識提高護理質量 [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 1995, 14(6): 258.
[2] 沈月鳳. 老年患者術后自控鎮痛的效果觀察與護理 [J].浙江實用醫學, 2006, 11(3).
[3] 齊瑞仙,張艷玲,楊永華.外科術后應用鎮痛泵患者疼痛的觀察與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 ,7(12):2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