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際華
【摘 要】 目的:探討脈搏指示連續心排血量監測(PiCCO)在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治療中的應用。方法: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間ICU收治的ARDS患者90例,采取隨機分組的方法分為觀察 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的監測方法,觀察組患者采用PiCCO監測下指導治療,對兩組患者ICU內情況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觀察組血流動力學和氧合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撤機拔管前后 各指標明顯升高,呈持續上升(P<0.05)。結論:對ICU內ARDS患者應用PiCCO監測對患者液體管理和治療進行指導,精準監測血流動力學情況,調試呼吸機。
【關鍵詞】 PiCCO;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 ARDS;應用;
【中圖分類號】R459.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3-207-01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是急性呼吸衰竭的類型之一,迅速糾正缺氧是搶救ARDS最重要的措施。脈搏指示劑連續心排血量(PiCCO)是一種新的脈搏輪廓連續心排血量與經肺溫度稀釋心排血量聯合應用技術,是一種微創血流動力學監測技術[1]。現對PiCCO監測在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治療中的臨床應用效果 進行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間ICU收治的ARDS患者90例,采取隨機分組的方法分為觀察 組和對照組,其中對照組患者45例,男性 24例,女性21 例;年齡26~76 歲,平均 52.5±5.5 歲。觀察組患者45例,男性23例, 女性22例,平均年齡(53.5±6.5)歲。所有患者均氣管插管進行機械通氣。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 比較差異不明顯,具有均衡性,可以進行對比性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的監測方法,通過各指標進行指導補液。
觀察組患者采用PiCCO監測下指導治療,PiCCOplus監護系統,由德國PULSION公司生產。呼吸機及配套設備,人工氣道,深靜脈導管,靜脈穿刺包,PiCCO導管。PiCCO導管測得的股動脈壓力波形,得出臨床參數[2]。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HR、MAP、PaO2/FiO2差異評價結果進行對比。撤機拔管前后PICCO指標包括CVP、EVLWI、GEDVI、ITBVI、PVPI進行比較。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 SPSS20.0 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統計分析,用 X2 檢驗,計量數據采用( x±s)表示。如P<0.05時,結果有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價值。
2 結果
2.1 對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及氧合指標進行比較,觀察組患者45例,治療前HR(132.2±10.5)次/min, MAP(80.8±8.1)mmHg,PaO2/FiO2(164.0±17.2)mmHg; 治療2小時后 HR(89.2±9.2)次/min,CVP(8.6±1.4)mmHg,MAP(90.8±7.6)mmHg,PaO2/FiO2(290.9±20.2)mmHg。對照組患者45例,治療前HR(131.8±10.4)次/min, MAP(83.2±7.0)mmHg,PaO2/FiO2(154.2±18.5)mmHg; 治療2小時后 HR(110.9±9.8)次/min,CVP(12.2±1.2)mmHg,MAP(97.9±9.2)mmHg,PaO2/FiO2(234.2±21.5)mmHg。觀察組血流動力學和氧合指標明顯優于對照 組,差異顯著(P<0.05)。
2.2? 對觀察組PICCO指標不同時間段CVP、EVLWI、GEDVI、ITBVI、PVPI進行比較,撤機前CVP(7.3±0.6)mmHg、EVLWI(5.4±1.0)ml/kg、GEDVI(814.6±102.9)ml/m2、ITBVI(954.4±77.9) ml/m2、PVPI(1.8±0.4) ml/m2; 撤機后0.5小時,CVP(8.2±0.5)mmHg、EVLWI(6.8±1.2)ml/kg、GEDVI(831.2±104.6)ml/m2、ITBVI(980.2±80.2) ml/m2、PVPI(2.0±0.8) ml/m2; 拔管后0.5小時,CVP(7.8±1.2)mmHg、EVLWI(7.2±1.4)ml/kg、GEDVI(848.3±91.5)ml/m2、ITBVI(994.5±78.3) ml/m2、PVPI(2.2±1.2) ml/m2。觀察組撤機拔管前后 各指標明顯升高,持續上升,差異顯著(P<0.05)。
3 討論
ARDS常常在嚴重創傷、感染后突然發病。發病迅速,多在原發病后的12~48小時后發生。除原發病的表現外,最早出現的癥狀是呼吸加快。呼吸深快、費力,患者感覺胸廓緊束、嚴重憋氣,呼吸窘迫不能用通常的吸氧療法改善,也不能用其原發的心肺疾病解釋。出現難以糾正的低氧血癥,也是ARDS的特點之一。
PICCO監測技術,測量心排血量、心功能指數、心臟前負荷、血管外肺水、肺血管通透性和全心射血分數。PICCO監測技術適用于需要監測循環、心臟功能和肺功能的危重患者,其優點是不需要置管到肺動脈及肺小動脈,減輕了對人體的損傷;PICCO監測技術連續監測可更準確、及時地反映體內液體的變化;整合直接動脈壓監測,使用方便,可減少患者的醫療費用;PICCO監測技術能連續監測一些變異度高但臨床價值大的指標,及時反映患者的病情變化;血管外肺水監測是床旁定量監測肺部狀態和肺通透性損害的唯一參數,對于ARDS治療提供幫助。
總之,PICCO監測技術具有微創傷、低危險、簡便、精確、連續、床邊化等優點,近年來受到臨床工作者重視。
參考文獻
[1] 馬麗君. PiCCO 監測在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治療中的應用價值[J]. 臨床肺科雜志, 2016, 21(8):1538-1540.
[2] 吳壽坤, 鄺玉群, 蔡洧丹,等. PICCO在急性呼吸綜合征中的應用價值[J]. 中國當代醫藥, 2013, 20(32):195-196.